第一次听说德国人是小时候钻在桌低下找橡皮头的时候,头上传来父亲不紧不慢的声音:“你爷爷说,德国人找东西是在地上划了格子,一格子一格子地找过去的。”
第二次是50年代末,收音机里放外国民歌,躺在床上的父亲自言自语地说,这德国歌,只听见“笨”了格“耿”,“耿”了格“笨”(耿是上海话固执的意思)。我张耳一听,果然如此。
长大后学了德语,才知道这是因为德文动词好多以“ben”和“gen”结尾的缘故。想不到后来与德国人一起工作,竟发觉他们的民族性格里也震荡着这两个字的袅袅余音。
有一次,在一个由中、德、美三方合作的项目中,中国人设计了一个接线装置,被哼着歌儿干活的美国人张冠李戴将两根导线接反了。中国人想,老美啊,你得用点心,红线接红线,蓝线接蓝线,这是常识啊!为了保险,我们不是还在各线头上贴上了A,B,C的标签吗,要是你碰巧是个漏网的色盲,总不至于正好又是个文盲吧。这种设计总算到家吧?德国人说不到家,必须设计个卡子罩在这装置上面,让接线的人只能正接,反接的话根本插不进去。于是,小巧的装置背上了个乌龟壳。中国人一看,“哦,现在不要说文盲和色盲,就是瞎子也不会接错线了。”
也许,声誉源远流长的“德国货”就是这么生产出来的吧!
还有一次,生性活泼的美国人寄来了一些没有页眉页脚,也没页码的技术文件。中国人一看,没事儿,对方不过偷了个小懒。德国人却受不了,拿来笔,二十几页的文件一页一页给编上号,加上标题,再在边上以小一号的字签上名,标上日期,并让中国人跟着干。一向以聪明著称的中国人心里那个憋啊!可有一天,文件堆成了山,“山体”不幸突然滑了坡,满朝文武那个乱啊,于是那些编了页的文件很快被理了出来,清清爽爽站到了一边。原来,“德国耿”也有“德国耿”的好处哦!
写到这里,又想到一件小事。一个德国工程师,每天下班都要把用过的铅笔放回到一个脚掌宽的铁盒子里,从高到低,排得像脚趾头一样齐。我亲眼见他有一次下班,极度匆忙中还不忘将那根站错了队的“小脚趾头”拔出来,排到最后去。
我们中国人的“马马虎虎”是比较出名的,而且奇怪的是,好多与工业界打交道的外国人会突然对你说:“马马虎虎!”冷不丁吓你一跳,就跟鸟突然说人话似的。不知是这几个字音特别好发,还是他们早就从中国通哪儿领教了这词。
如果我们这么一个“马马虎虎”人一下到了一家浸透了整齐划一,“笨”了还要“耿”的民族精神的公司里打工,不赶快自我调整调整,日子会不太好过哦!(龙卫)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