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三届北京留学中介“出国留学咨询会”开展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3届咨询会的策划者及主办者——北京留学ABC的沈伟建先生。沈先生三年多来对46家合法中介进行了多次走访、调查,对北京留学市场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请看沈先生为本报读者分析目前北京留学中介市场的状况。
目前,国内留学虽然很热,但留学市场应该只能说是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够成熟、规 范,留学市场的买方和卖方的市场行为还不够规范、透明,尤其是许多留学消费者,对留学中介“门”朝哪儿开还没搞明白。
几年来,我们连续举办“出国留学咨询会”,目的就是让合法中介在广大留学消费者面前集体亮相,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让广大消费者咨询、了解、比较、鉴别,一方面从整体上对中介有所认识,便于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中介,另一方面可以拉近留学市场买方与卖方的距离,从长远来讲更有利于留学市场的成熟和规范。
留学中介与留学消费者,是留学市场的两大主体,留学中介方面当然还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需要不断规范、不断完善,但就留学消费者来说,我发现目前很严重的很普遍的一个情况是:对留学中介认识太少,“雾里看花”可能都说不上,因此很多人在选择中介时很茫然,要么盲目信广告,还有不少人最后常是抱着怀疑的、冒险或是撞大运的态度选定一家中介,这种情况下当然很容易出问题。
由于留学资讯的传播还不够广泛,留学中介运作不够透明,留学消费者某些生活中固有的观念在留学中介的实际现状面前,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冲击,比如,原本以为“是”的,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中可能要打问号,也可能就变成了“非”。
这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误区,具体来说,有哪些呢?
一、中介规模大的比小的好。
在走访过程中,看到有些中介机构规模挺大:经营面积大、写字楼高档、人员多、代理国家多。有些消费者很相信表面看到的东西。但据我了解,有些大的机构,它真正的留学代表或业务员,很多是过去没有做过留学中介的,是这个行里的新手。留学中介属于咨询行业,就如同律师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往往要依靠经验的积累,比如说,留过学的,或者在国外大的教育机构做过代理的,他们对国外教育、出国留学有较多的知识和经验,服务会比较到位,而新手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与经验积累。实事求是地讲,目前留学咨询业人才非常缺乏,这种现状对中介规模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大不一定代表好。
有些中介呢,人员比较少,三五人,或十几人,代理的国家和院校很少,比如单纯某个国家,甚至某个国家的某类院校,代理人员这方面的业务很精、经验很多,做的成功率比较高。如果把上一种大机构比做“百货商店”,这一类机构可以比做“专卖店”。现在,北京46家机构中,有单做英国留学的,其中又细分:语言学校段的,本科、研究生教育段的,短期培训、进修的,等等,另外,有单做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爱尔兰、德国的。分工比较细,对顾客来讲,针对性就比较强,服务也容易到位。
所以,我的结论是,选中介不能光看规模,不能看表面现象,留学咨询讲究个性化,要了解他们代理的强项是否与你的需求相符,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二、国营的总比民营的好。
我见到许多留学消费者,常常问中介这样的问题:你们是哪儿办的?上级主管部门是哪儿?由此看出许多人脑子里还存在着“国营的比民营的好”的观念。事实上,现在留学市场上任何一个中介机构都是独立的法人,都要靠市场吃饭。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留学代表、没有良好的管理和到位的服务,国营的与民营的一样都面临着市场生存问题。而许多合法的民营留学中介,为了在留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倒是在兢兢业业地从事留学咨询业务,业绩在行业内外也普遍得到认可。
现在,某些国营中介机构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在业内影响比较大。比如有些国营的中介机构,以前很少或没做过留学,缺乏现成的有经验的业务人员,北京市场上原来做留学咨询但未获得三部委认证的一些留学中介便纷纷投奔这些合法中介,借这些机构的合法大旗继续做留学业务,因此,导致北京留学中介市场中“挂靠”现象的出现,造成了市场一定程度的混乱,有关执法机构曾对此类企业进行过查处、整顿。
我的结论是看实力、看实际业绩,实事求是地了解、认识中介机构,而不能只看“名头”。(待续)(沈伟建)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