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受教育部公派留学印度,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尼赫鲁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专业。10月的一天,正在尼大中文系读三年级的印度朋友何立慧来到我的宿舍,说这天是他们印度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瓦利灯节,头一天晚上他就和妈妈商量好,要请我到他们家做客。何立慧的印度名字叫HARIVENKATESAN,1997年曾经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留学,那时就与我相识并成为好朋友。恭敬不如从命,我欣然应允。
做客印度朋友家
下午两点,何立慧用摩托车把我和他的另外一个朋友带到了家里。他妈妈和一个也曾在中国留过学的女同学乌莎早已经做好了一桌丰盛的印度南方饭菜招待我们。席间,何君告诉我,他们家出自婆罗门,种族高贵。他妈妈是一个典型的素食主义者,不仅不吃肉类食品,甚至连鸡蛋也不吃。根据传统,印度人等级越高素食者越多。印度气候虽然炎热,但人们却喜食辛辣食物。尤其是南印度人,他们认为食物越辣越好,所以他们制作的食品通常是鲜红火辣,非常刺激。这些辣味食品,对于我这个来自中国四川的人来讲,可谓正中下怀。何君的母亲做的咖哩饭、米糕、豆汤以及各色小吃,让我大开眼界,大饱口福,我不客气地美美饱餐了一顿。这个印度家庭的热情款待,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灯节的由来
据说,灯节是印度人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就其热闹喜庆的场面来看,决不亚于中国人过春节。每年10~11月,印度各地从农村到城市,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地欢庆灯节。庆祝活动往往长达半月之久。
关于灯节的由来,有好几种说法。有的说,勇敢的罗摩王子战胜十首魔王后,14年流放期满,偕同爱妻悉多返回,入城恰巧是傍晚时分,老百姓事先得知消息,便自发点上灯笼火把,迎接罗摩凯旋归来,并热热闹闹地庆祝了三天三夜。从此,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要点灯庆祝;有的说,这一天是克里希那神战胜恶魔那拉卡苏,将人和万物生灵从恶魔暴政下解放出来的日子。为了纪念,人们便纷纷点灯,庆祝胜利和光明的到来,从此相沿成习;有的说,这一天是掌握人间财富的女神拉克什米巡视人间的日子,她慧眼所至,财富便会滚滚而来。于是,每当这时,人们白天要把家中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要到处点上明亮的灯光,以吸引女神那法力无边的慧眼,期盼她给人们以财富和幸福。说法虽多,但人们常以后一种为主。
印度人也放鞭炮
这天晚上,何君为了让我感受一下灯节的气氛,盛情挽留我住在他家里。
夜幕降临,何君的母亲在楼梯、走廊、阳台以及屋里都安放并点燃了一根根蜡烛,在正屋中央靠墙的桌子上点燃的蜡烛最多,墙上悬挂着她丈夫的遗像(何君的父亲是一名外交官,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生)。何母面对遗像,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想必是期盼丈夫的亡灵保佑他们母子平安。其情其景,令人感动。随后,何立慧买来许多鞭炮,带我到他们那栋楼的房顶上去放鞭炮。
他们家所在的这个地方是离尼大不远的一片富人区。登高一望,只见万家灯火,彩灯闪烁,欢叫声、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别人放鞭炮,我们也放。什么地串子、甩炮、震天响、火箭炮、迫击炮等等各式各样的鞭炮,与中国的鞭炮种类相差无几,大同小异。鞭炮噼噼啪啪,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儿。这种情形,自从北京禁止燃放鞭炮后,我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感受过了。没有想到,我们失落了的鞭炮文化,我居然在异国他乡尽情地领略了,说来也算是一桩幸事。
我不觉想,鞭炮作为一种文化,究竟是中国影响了印度,还是印度影响了中国?(撰文/熊坤新 栏目编辑:蒙梓)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新浪短信+新东方在线=新新随身英语系列短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