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旧金山市意大利街区一景。
学人一般都有逛书店的习惯。所谓“逛”,就是到书海中泛舟荡漾,因而是一种精神上的休闲。
哈佛广场一带有许多家书店。当年常去的几家中,离哈佛园最近的3家是专卖新书的, 稍微多走几步路,则还有四五家旧书店。就说这附近的几家,这次再去看,似乎还都是老样子,不仅经营的方式和特色依旧,甚至连店面的布置也未变。最老的一家是哈佛书店,它主要销售人文社科类的学术著作。从哈佛园的瓦登纳图书馆的后门出来,过街便是;另一家位于广场的西头,店名Wordsworth的音译为华兹华斯,与英国浪漫主义大诗人同名,意译则是“字有所值”,这家书店取这名真是再合适不过。与哈佛书店相比,这个店销售书籍的种类更杂一些,学术类的书籍似乎更普及,更贴近哈佛学生课业参考书的要求,此外,它还卖各种畅销的小说非小说、电脑指南、旅游画册等。这里的特点是所有的新书一律按9折出售。
位于这两家书店的当中,还有一个哈佛大学出版社的门市部,它店面不大,不沿街,缩在哈佛行政管理大楼楼下的甬道里,但书好不怕巷子深,况且它也有一点非常吸引人的地方:你若经常来这里,就能很便宜地买到一些质量极高的好书,因为书店经常选几种书以很便宜的价格出售,你若是碰巧撞上,那就算你的运气,因为摆在它旁边一个书架上的同样的书卖的就是原价。W·杰克—贝特的那本获普利策传记奖的《济慈传》,我在这里是以6美元买到的,而在几十米开外的哈佛书店,同样的这本书,价格是二十六七美元。
但是哈佛书店也有自己的高招。它分上下两层,沿街的店面售新书,卖的是原价。地下还有一层,售旧书,书价减半。但这里的半价书大致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正的二手书,价格为书面标价的一半。美国这些年书价上涨很快,现在一本书二三十美元是常事。可是,过去出版印刷的书,相对来说价格就要便宜得多,版本旧一点的,封面上的建议售价贵的十来个美元,便宜的四五个美元,再打5折后,价格就很有吸引力了。另一种情况不是旧书,而是新书,但是,书店认为不太卖得动或已经积压了一定时日的书,被称为“剩余书”(remainders)作处理销售。这种书中,有的其实是很抢手的好书,只是由于出版社过高估计了需求,印得太多而造成了积压;有的则是因为市场变化太快,文坛的风向一变,本来是走红一时的书,顿时成了明日黄花。如前些年,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出了一部《西方的典律》(TheWesternCanon,1995),此书按说只能算是他个人对初涉西方文学者的一种入门向导,但由于他点名批评了时下风行的一些理论流派代表人物,成为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这本书因此而印量激增。这次我看到哈佛书店的窗台上放了厚厚的一摞,标价仅为5.95美元,我本以为销路不好,谁知两三个星期以后,居然也都卖完了。这批书售罄后,你若从厅堂的书架上取一本同样的书,那价格就是15.95美元。可见这种降价处理书,对于正好需要的专业读者来说,仍是捡到的一个便宜。另外,这里还有一种多买打折的优惠。常客可以要一个购书记录卡,购满100美元,则凭卡可以享受一次购书200美元以下打8折的优惠。
十天半月下来,脑子里忽然闪过一念,与十几年前相比,来逛书店的人似乎发生了某种变化。准确地说,来店人中具有明确购书目的者的比例显然增大了,那种舍得花时间“泡”在书店里,而且一泡就是两三个小时、把浏览本身当成一件乐事的人,今天已越来越难找到。开始我还以为是一种错觉,后来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果真是这样。不要说在新书店里,即使在旧书店,也几乎不再见到那种一屁股坐下就不动窝的书迷书痴。
离我住处一个街口就是供哈佛文科学生使用的希里斯图书馆,这里除了有精选的藏书,还出借各种影视录像、音乐光碟,馆内有一流的阅览设备,桌椅台灯也都一应俱全。然而,尽管有这么好的条件,我每次去借书时,却几乎碰不到来馆借书的学生。询问管理员才知道,现在计算机联网后,坐在家里就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所需的资料,有了电脑资料库,做论文几乎就成了一种装配生产线的操作。照这样发展下去,大概人脑总有一天会统统都换成电脑,到那时候,一个不读书也能做论文的时代也就到来了。不知怎的,一个念头倏然闪过:我或许应该为自己不能进入那样的时代而感到庆幸?(文 盛宁 图 苏龙 摄)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新浪短信+新东方在线=新新随身英语系列短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