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年6月份才开始运行的“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网上申请系统”,截至7月中旬已有600余人在网上向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交了申请,而有意申请和咨询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每天早上打开邮箱,里面都塞满了E-mail(电子邮件),最多的一天有60多封。”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周燕颇为满意地让记者浏览排列得密密麻麻的邮件,“每天从早到 晚,不断地回复邮件。一个新的东西刚出来,感兴趣的人多,不清楚情况的人也多。”此时,一旁的咨询电话还在热闹地响个不停。
其实,教育部早在1990年就已设立该项基金,专门资助留学回国人员,帮助他们开展科研工作。截止今年,已资助九千余名留学回国人员,资助金额近4亿人民币。历时12年的科研启动基金,何以在今年会受到特别的关注和好评?
第一,网上申请提高了效率,缩短了评审周期。“从前要申请,需要报交厚厚的一叠书面材料,光是归类都要花费好长得时间。而且,评审工作一年只有两次,如果不巧错过了,就得等上半年的时间。现在,在网上填写申请简便快捷,而且可以随时申请,及时组织评审,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申请和评审在网上不受时空限制。以往,由于评审是基于书面材料进行的,所以专家们不得不寻找统一的时间,聚到一起,开会评估。“组织起来很不容易。但上网就好办了,只要把申请材料以E-mail的形式发送给专家,他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地答复我们,不受地域限制,时间也可以由他们自己安排。”
第三,归类更细,专家更“专”。“就拿社会科学来说,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等,以前我们请专家来,决不可能细分到每一个具体的领域,而只能笼统地划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对于专家提出了‘全能’的要求,事实上是造成了专家不‘专’。现在网络为细分研究方向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直接将申请材料发送给某领域的专家就可以了。所以,评审工作不论是效率还是质量都有了提高。”
在申请程序上,各级科研单位须以单位名义入会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然后,申请人通过在科研单位注册,取得用户名和密码后,便可以在任何一台联网的电脑上登陆“中国留学网”提交申请。
“因为是启动而非项目性质的,所以经费不多,都在五万元以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政策性的资助。但它能使留学人员感受到被重视和关怀的价值,坚定他们回国效力的决心。”说到这里周燕会心地笑开了。(本报通讯员 秦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