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喜欢用本国制造的汽车 --苏龙摄于斯图加特体育场旁
乔家慧
德国人喜欢买德国制造的产品,表现出一种对自己国家生产制品的自信和对“德国制造”质量的信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的一些国家特别是英国,坚持要德国人在他们 的产品上注明“德国制造”字样,初衷是作为一种带有侮辱色彩的惩罚。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发现凡是印有“德国制造”的商品都在市场上卖得特别好。一时间,“德国制造”成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生活在德国的日子里常常观察德国人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探究德国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在与德国方方面面打交道时,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民间组织,抑或公司企业,从表面看他们办事的效率并不高。种种繁文缛节,手续表格,不胜其烦。然而正是因为这些貌似没有任何必要的先期工作,导致总体过程顺利进行,最后达到预定效果。这就是和我们中国人办事不同的地方。德国人在走第一步之前先考虑第一步向哪个方向迈,继续这个方向是否还能迈出第二步、第三步甚至更远。他们是用长远的眼光支持短期的行为,因此注重质量和信誉。
中国人喜欢尝试,什么事先迈出一步再说。路通,便走下去;路不通,换个方向再试,反正是条条道路通罗马。我们是用短期行为完成长期的经济发展。因此常常在市场上出现商品“一窝蜂”泡沫现象。究竟泡沫之后会产生什么结果则不在泡沫制造者考虑的范围。
如果用“多快好省”4个字概括中国和德国在产品制造方面主导思想差别的话,则中国产品是“多快好省”,德国制造是“好快省(包括节省自然资源)多”。
德国人的工作方式以中国人的眼光看有时显得很笨拙。一同在工厂打工的中国学生曾对我说:如果让他组织这道工序,可以用更少的工人完成更多的活。同时他还说,不明白的是,做事效率这么低的德国人怎么使德国成了世界经济强国?
还是这一个中国学生,我们一次凑巧在外国人管理局申请居留延长时又碰见了。在填写申请表时他“聪明”地告诉我,有几项不用自找麻烦去填写,“他们根本不看”,他向我说道。结果正是恰恰为了这几项未填写,他必须要再去一次外管局。其实这就是为什么德国人能将德国变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最基本的解释。
每个德国人在日常的生活中都自觉按规定、条例要求去做。他们认为条例的制订一定有其道理,自然要遵守。不去投机取巧,一切事情都会无障碍进行。也就是说,只有人人都按游戏规则玩,游戏才能继续下去。一些人可能暗中犯规,暂时不被发觉,会得逞一时,但是时间一久,必定出现混乱。游戏一定不会再正常玩下去了。
德国人对工作的严谨态度是世人共睹的。这也是“德国制造”屹立不倒的坚实基础。在很多的情况下,他们不十分重视某件事情要在某个特定时间(诸如某个纪念日)完成,而是十分重视如何和怎样保证质量去完成这件事情。就像中国人常说的“慢工出细活”。
中国加入WTO后,商品的价格已不再成为中国商品的独特优势,质量才是真正的挑战。
曾在德国一家大型商场的促销活动中听到推销员大声吆喝:快来看,快来买;质量上乘,价格合理;真正“德国制造”,可不是从亚洲趸来的。面对此景,让长着亚洲面孔的人汗颜;庆幸的是他没说东西不是“made in china”。
如果有一天不说德国人,就我们自己,人人都出自内心喜欢买“中国制造”了,那中国不仅可以被称为经济大国,而且是经济强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