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邦泰 胡惠莉 安婧
编者:这天,我收到了一个父亲的来信。在信中,他骄傲地介绍了女儿安婧:
“她学业很优秀,去年她在清华建筑学院毕业时,得到了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伯克利和康耐尔等十几所学校的录取信。MIT还给了她两年免学费(约5.4万美元)的 优厚待遇,这在建筑学科中是少见的,她最后选择到那里学习城市规划和不动产研究的双学位。
我们夫妇俩都是很普通的机关干部,女儿也不是出奇聪明,能够进入人人向往的世界名校,我们十分自豪。
但关于消费观念,我们和她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关于钱的争论断断续续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我们写出来愿意与广大读者讨论。”
安邦泰夫妇和女儿安婧之间的争执,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青年人和父母之间一个敏感而又普遍的现象——从贫困型向温饱型、小康型过渡的两代人,他们的价值观差异有多么大,人们并不是不想沟通,而是因为经历不同、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理解不了。
有趣的是,在文章的末尾,他们似乎谁也没有说服谁,关于“钱”的争论还得继续下去,当安邦泰跟我说“‘倩碧’确实比国产化妆品好用,你也去买来试”时,我笑了,在不知不觉中,两代人的价值观念已经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论战第一个回合:1999~2001年
安婧出国留学之前
母亲:女儿为我买了高级化妆品,可我却哭了,我不能认同她的花钱方式。
女儿:挣钱的动力就是要争取更好的生活品质。自己挣来的钱自己奢侈没什么不好。
父母的信
婧:
女儿啊,事情还得从你大学二年级说起。那时你开始给一些单位做案子(搞设计),陆续挣了一些钱,这些钱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相当可观。你给自己添置了几件衣服和化妆品,还专门为我买了一套平时我都不敢看的“倩碧”。你得意的神态做妈妈的当然看得出来。当时我只是平静地对你说:“好孩子,长大了,帮家里挣钱了。”可是晚上躺在你爸爸的身边,我却哭了。
在你大学四年级以后,有几次我发现你花钱的态度比以前“大方”多了,消费水平也在提高。因为计划让你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我担心我们为你准备的资金是否能够完成学业——建筑专业几乎没有全奖。
女儿啊,家里的情况你也清楚,手里为你出国准备的积蓄是我们一家人艰苦奋斗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积攒这些钱不容易,要珍惜。
从你一出生我们就生活在一起,省吃俭用。儿时的衣服大多也是我做的,没吃过高级食品,没买过豪华玩具。记得你小的时候,凡去商场都有言在先,爸爸妈妈不给买的东西不许要。你一直很听话,只在儿童玩具柜台前默默地看。仅有一次,你喊道:“妈妈,给我买……”因为你看见了一个俏皮的芭比娃娃。当我说“不行”时,你泪汪汪的失望眼神令我终生难忘。
最近,你花钱手大了,虽然是你自己挣的钱,有的也是为我们花的,但我们也不能认同你的花钱方式。如果多花钱,应该有多花钱的道理。比如你上大学时给你买的那件“耐克”夹克衫,虽然昂贵,可你穿了五年还很喜欢,就是再贵也合适。如果见了时髦的就买,过时就不穿,咱们追不起。这也是浪费也不能让人接受。
说到底,花钱就要物有所值,不是烧钱。
妈妈
女儿的信
爸爸妈妈:
说起花钱,我和你们的体会不同。您还记得那次我从“星巴克”买来咖啡粉,壶中飘出的幽香弥漫了整个房间的情景吗?说老实话,那袋咖啡粉价格不菲,但比起我们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所感受的幸福与温馨,又算得了什么呢?
你们这一代人苦了大半辈子,花钱时从来都是算计来算计去,买一个几块钱的东西都要比价。即使挣了1万,能花500解决问题的就不花600,多花就觉得心疼。我可能不像你们,我的想法是我既然挣了1万,就可以花5000,或者说我就要把其中5000给花掉。哈!这不是还省下了一半嘛。
和许多清华的同学一样,我不愿意等公共汽车更愿意打车,因为利用省出来的时间我可以挣更多的钱。像五一那次,我接的沙河镇建筑规划的案子,九天挣了将近1万,相当于一天1000多,您算一算,我每小时的劳动值多少钱?
从另一个角度说,挣钱的动力就是要争取更好的生活品质。自己挣来的钱自己奢侈没什么不好。
钱也不是省出来的,是挣的。我们都有物质欲望,我想用好的东西,也想让你们用好的东西。比起一些我们这些经常熬夜的同龄人,我眼角的皱纹就是少得多,和我用的高级化妆品不是没有关系的。等条件允许了我可能还会有更高的欲望呢。
爸爸,这个周末,我想邀请你们去福楼吃法餐,出国前我们应该共同庆祝一番。
安婧
论战第二个回合:2001年 安婧刚到美国
父母:别提还钱,太伤人心了。
女儿:这钱必须还——基于我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是中国式的。我拿它当一个原则或目标,很有成就感的。
编者:两代人的讨论时断时续,一直到她出国。当她得到美国十几所大学的offer(录取通知)时,爸爸妈妈权衡过,去哈佛还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哈佛的建筑学专业不给境外学生提供奖学金,而MIT却给了5.4万美元。加上专业的排名,他们选择了MIT。
尽管父母对将要花的费用早有心理准备,但每年将近2万美元的其他费用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特别是女儿提到“还钱”的事儿对他们的刺激挺大的。
父母的E-mail
婧:
听了你那句“还钱”的话,我真的接受不了你的想法,女儿太不了解妈妈了,我掉泪了。
我口口声声说“节俭”,不是不舍得给你花,而是想让你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踏踏实实地读书,不要为赚钱而奔走。
几乎从你一出世我们就开始攒钱,预计的是如果你不能拿到奖学金,攒的钱也足够支付你在国外的生活费。现在看来是用不着了,但爸爸妈妈依然把家里的2万美元积蓄给你,让你带到美国去。
如何判断一辆轿车的性能是否优良?并不单纯在于它奔驰的速度,还在于紧急停车时它的刹车系统是否灵敏。这2万美元就是你在美国的刹车系统。
你不是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美国导师现在喜欢你是没错,可假设一下,如果导师忽然不喜欢你了,如果毕业之后不能马上找到工作,如果再发生一次“9·11”“8·11”“7·11”……孩子啊,你远在异国他乡,无亲无故,一旦没钱了就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当初,我们攒钱的另一方面原因是为了养老。真没想到,年岁大了却遇到了经济和就业问题,好多职工(比我们年轻的、年老的、同龄的),都下岗了。现在爸爸也要和单位的小伙子一道竞争上岗了,妈妈的单位已经开会了,要有动作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家人更有必要攒钱了。
妈妈
女儿的信:
妈妈,你所说的“下岗”的事情,在美国并不新鲜。美国人从小到老都有这种威胁,总是面临各种挑战。咱们还不行,风险意识还很差,市场经济让人们始料不及。
我知道你们还是对我的花钱方式不满意。认为我花钱多是没有为留学考虑,是不珍惜过去的付出。我是这样算的,我近来花的钱比起MIT的学费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些钱在国内对我们的生活品质就可以有显著的提高。就像你们说过的,你们为我的存款里,可能还有70年代勒着裤腰带攒的钱吧,现在看看,有多不值。
说到将来创业,女儿我是有预期的,光靠家里带出的钱不行,第一风险大,第二数目不够。如果需要,我可以选择贷款,花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何乐不为?
对于家里的钱我还是要还的。对你们而言,这钱不用还。对我,是必须还——基于我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是中国式的。我拿它当一个原则或目标,很有成就感的。
还有一件事,那天去参加系里的Party,穿的黑裤子,黑的无袖高领上衣,虎皮纹的黑披肩,把他们惊讶坏了,绝对上流打扮,美国同学说:“An,你不像中国学生!”
我寻思,那在老外眼中,中国学子是什么模样?面色蜡黄,首如飞蓬,穿着20年前的衬衣,遇到聚会一律说“No”,业余时间不是紧张地翻书,就是在唐人街上忙碌地洗盘子……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留学生每个月能拿1000多块钱的奖学金,但他为了省钱、多带点儿美元回家,抠抠巴巴地生活着,牛仔裤只敢买5块钱一条的。一天,妻子来美探亲,看到他的困窘模样,眼泪刷地流下来了,她说老公我们回去吧,你在这里过的什么样的生活啊!
我不愿意把留学仅仅视作学习一门专业、一种技能,那种观念过于狭隘,我更乐于透过这条狭窄的缝隙看到一个明朗的天地。在MIT有很多优秀的学子和新鲜的生活观念,如果因为吝惜金钱,失去碰撞的机会,是多么的可惜。
安婧
论战第三个回合:2002年 安婧决定冒险回国
父母:我们何尝不想你,做梦都在想,妈妈几次想你在梦中哭醒,但冒险也要看什么风险。
女儿:如果一辈子都被这种小心翼翼局限,人很难做成事情。
请相信我!!
父母的E-mail:
女儿:
你的情绪怎么样?我们一直都比较牵挂你的情绪。
关于你今年暑假要不要回国的事情,我们来来回回已经争论了好几次了。爸妈的意见还是——你这个暑假不要回来。
回来一次价格不菲,来回机票要1000多美元,折合成人民币是爸妈几个月工资的总和。
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签证的问题,美国人很脆弱,一个“9·11”把他们吓成这样。今年签证的形势特别差,据说签过率只有百分之六七十。
爸妈不是在危言耸听,你回国之后同样会面临签证问题。你去年圣诞节不就没有回来吗?今年暑假再忍耐一下。
妈妈
女儿的E-mail:
爸爸妈妈:
不要再提回国的事情。这个事情无论如何也已经成了一个疙瘩。不提就行了。
前一段时间,我的同学们不下几十人次地问我圣诞节回不回家,我都说不回,很坚决。他们很奇怪。我说因为我自己还没有挣够这么多钱,我不想花家里的钱。
说这话的时候固然是豪言壮语,但当我呆在宿舍里度过美国人的春节时,那种凄凉和孤独,不是语言可以描述的。记得去年夏天离国前夕,爸爸曾经说过:“如果实在想家,可以在圣诞节回来。”但妈妈的脾气一下子爆发了,冲爸爸喊道:“我们都说好了,圣诞节时不要回来,这要走的关头你怎么可以使她泄气呢?”
所以,我圣诞节没有回来。
我省下了1000多美元,但我失去了一个合家团聚的机会。
第二个学期我决定了,我真的决定了,这个暑假我一定要回来,我非常非常地想念你们,非常非常想念LF,我有时候甚至在想,如果可以回来,为此牺牲学业也在所不惜。
我想到了一个法子,去墨西哥办签证,那儿有个美国大使馆,去那儿办不算出境,祝福我吧!
安婧
父母的E-mail:
婧:
你想去墨西哥办签证。所以我要和你商量这件事的可操作性。我不愿意你去墨西哥,太冒险了。我知道你对自己的办事能力充满信心。但这样做对一个女孩子来说,太冒险了,千万不要去!!你一定要听我的话——别去!!
婧,说来说去,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醒你别因小失大,再清苦也要坚持。我们何尝不想你,做梦都在想,妈妈几次想你在梦中哭醒。
我倒觉得因为有了互联网,没觉得你走得特别远,几乎天天都能看到你。
你可能会对我和妈妈有想法:我都这么大了,你们还管我那么多,总想让我按你们的意志走。其实不是这样,我们不该管太多,也不想管你太多。你想,很多事情我们尽可能让你自己去做决定。但我真担心你选择了不恰当的回国方式。我现在也不知道什么是恰当,什么是不恰当。我只是提醒你,做什么事要从长计议。
你信中说,不能什么事都稳稳当当的,总会有风险。你说得对,我们这辈子稳当惯了。思维方式也已经定型了。可我觉得,冒风险也要看是什么样的风险。
爸爸
女儿的E-mail:
爸爸妈妈:
这次我决定回家了,不要阻拦我。你们不要再帮我问了。我的事情自己可以办好。你们放心。
爸爸妈妈,我这儿有一些签证实录,你们看看就可以明白了。人家家长都盼着孩子能回来就回来,希望你们也是这样的。
我知道妈妈的脾气,不过有的时候你们让我很伤心。可能你们有很多考虑,但是动不动就说别回家了这一点,和别人的父母差别太大了。我和同学们聊天,他们都觉得你们的做法不太让人理解。
结果我就说,因为我自己没钱,呵呵。
你们觉得来美国很难,我觉得是难,但是并不是说这里真的值得我们费这么大的精力讨论。人生中值得操心和小心的事情太多,如果一辈子都被这种小心翼翼局限,人很难做成事情。
请相信我!!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