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的日子又到了。让孩子在假期出国见见世面,再练练口语,这种国外常见的游学方式,对中国的一些家庭来说,经济上已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而孩子们在国外的住宿吃饭问题,也有专门机构帮助解决。具有37年经验的EF国际语言学校,已为10—18岁的学生们准备了短期国际语言游学课程。
把语言培训办成产业
1965年,一个叫博特尔·赫特的瑞典人带领一批瑞典高中生到英国南岸学习英语,他的初衷乃是想借助文化交流及语言学习,打破国与国之间文化、语言及地理方面的障碍。
这一趟短短两周的异国之旅不仅使孩子们大开眼界,也给了博特尔先生一个启发:应该办一所国际语言学校,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国外游学跨越语言障碍,学会清楚自然地表达自我的感受,在与不同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同时向外界介绍自己的国家。于是,EF国际语言学校就这样建立起来了。EF代表着的意思是“教育第一”。
37年过去了,今日的EF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私人教育机构,旗下拥有十家分公司及非赢利机构,在世界43个国家聘有2000名职员及1.5万名教师,学生年龄从10岁到50多岁不等。其事业领域已拓展至网上教学、传统语言教学、文化交流计划及教育之旅。EF的课程也在不断得到丰富,既有带领中小学生做首次出国的探险,又有在人们的办公室附近教授商业英语,或者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学生分享经验。目前全球已有300多万人受益于EF的教学课程。
现任EF国际语言学校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菲利普·约翰逊先生就曾为该校学生。“14岁的时候,我第一次踏上了海外语言学习之旅。没想到,在法国3周的语言课程学习,竟成为我迈向从事海外教育领域的第一步。”正是有了这番经历,来自英语的约翰逊先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这句热情的口号挂在嘴边:“EF国际语言学校随时欢迎您!”
在国外为你找个“家”
EF的语言培训有一个特点,凡是到海外游学的学员,都要住到当地居民家中,这不但能够使学员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更能使他们真正了解一国文化习俗,结交异国朋友。许多参加过EF语言培训的学员都表示,与当地人家一起生活,是海外学习中最难忘的一段人生经历。
在EF大家庭里,学员们参加的不仅是一个语言课程,更是一个包括食宿安排、课外活动以及旅游服务的综合项目。EF的两万名教师、工作人员以及联络员每天都在忙于制定学员的学习计划,安排他们入学,并顺利完成学业。 一旦学员进入EF国际语言学校,遇到困难时,只需一个电话,24小时随时随地都会有EF工作人员前来帮忙。
对于任何一个出门在外的人来说,住在一个陌生人家里,难免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为此,约翰逊先生特别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EF在1965年开设留学生项目的时候,便选择了寄宿家庭的形式安排留学生的食宿。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我们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寄宿家庭系统和监督机制,能够随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寄宿家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EF国际语言学校是怎样筛选寄宿家庭的呢?“我们的条件是,寄宿家庭的家长必须在25岁以上,每一位家庭成员必须没有犯罪记录,且待人友善。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了解寄宿家庭接受留学生不仅仅是为了经济收入,而是愿意感受异域文化,愿意帮助外国留学生融入当地环境,愿意承受一个孩子住在家中带来的不便。所有寄宿家庭成员都要申请和经过面试。目前,绝大多数的寄宿家庭都已同EF合作了多年。”约翰逊先生说。
心理准备最重要
早在1994年,EF国际语言学校便进入了中国,此后与北京九川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签署了中介代理协议。据了解,在中国,EF国际语言学校每年都要送4000名学生到英国、法国、爱尔兰、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学习,中国学生报名人数每年以20%—25%的速度递增。
约翰逊先生说:“我们在全球各地招收的EF员工执行统一标准,他们必须有海外学习生活的工作经验,能够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并且非常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向学生提供比较真实的海外生活情况。进入中国的八年,我们已经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耳他等许多国家驻华使馆以及当地教育部门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有助于我们学生顺利拿到签证,实现海外游学的梦想。”
对于一些中国孩子来说,出国游学,所收获的不仅是掌握外语。约翰逊先生最近见到了在英国参加EF交换生一年项目的刘畅。这位高三学生说:“对于娇生惯养的我来说,一开始感觉很困难,不过适应后就觉得一切并不复杂。在英国,我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所以也改变了我对朋友、家庭的认识。我学会了怎样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交朋友,去交流和独立生活,怎样在不顺心时去寻找快乐,更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到了家人对我的支持。这是属于我自己的回忆。”
不过,也有不少中国孩子出国之后,存在种种不适应,有的甚至中途打道回府。对于这类问题究竟该如何看?对此,约翰逊先生直言不讳地回答说:“EF的中外员工总结出中国学生比较突出的一些问题: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些。他们不是很喜欢主动把问题说出来,一旦碰到问题,比较倾向于首先打电话跟自己的父母抱怨。在社交方面,中国学生除了不喜欢跟别人主动沟通之外,还不善于表达感激,没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特别在英国,很多中国学生被寄宿家庭认为不懂得礼貌。很多寄宿家庭打电话告诉我说,中国学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不出来跟别人沟通,不告诉别人他在想什么,也没有好奇心了解一种新的文化,而是把自己封闭起来。”
做了27年国际语言培训工作的约翰逊先生,特别提醒那些准备出国的中国学生及家长:“出国前特别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有一个符合客观实际的期望值,帮助孩子尽早自立,让他们正确使用金钱,学会礼貌待人。饮食上一定要做好最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期待出国能吃到地道的中餐,应当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更重要的是,中国学生应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事情之后不是向父母求助,而是自己去考虑怎样通过周围人的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渠道。”
中国人常说,入乡随俗。出国对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需要独自面对一个迥然不同的文化环境。“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因为不同。”这是西方人面临文化差异时通常所说的话。只有承认并适应这种差异,才能融入国际大家庭中,分享他国文化精髓,丰富自己的人生。拥有国际视野和观念的人,才能从出国留学中真正受益。(陈颐)
新浪天堂隆重发布,百万玩家迎接公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