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垃圾”劣迹天涯 中国小留学生到底怎么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9/09 17:00 北京青年报 | |
又一个新学年开始了,关于“上学”的新闻多起来。近日,有关“中国小留学生劣迹天涯”的报道引发了诸多媒体的讨论。原来,随着留学大军的快速扩充,各种问题也纷纷暴露出来,比富斗阔,重吃穿,高消费;女学生未婚先孕;热衷赌博和种种玩乐……于是“互相攀比引火烧身”、“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留学生被捕并被驱逐离校”、“3名中国留学生涉嫌福冈灭门血案震惊日本社会”之类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有媒体甚至打出了“留学垃圾”的标题……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目前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总计超过30万人,每年出国留学的学生达到2.5万多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派出国。庞大的低龄留学大军在国外生活到底如何?该不该给留学高潮降降温?怎样看待留学生中的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 成器或不成器,都成了早留学的理由 姜泓冰在“华东时评”评论道:有关小留学生的问题,是一点一点进入我们视野的。不久前一篇《中国小留学生劣迹天涯》的刺眼报道,更是让这一问题成了众目所指。 然而,在这个刚刚结束的暑假,对于众多国内家长们,留学依然是和升学、择校费之类一样热得发烫的话题:如果你有一个十几岁初通人事的孩子又家境在小康以上,幸而又幸,他成绩出类拔萃、潜质极佳,如不送他出去读名牌大学,就觉得那简直是对孩子前程极不负责任的埋没;抑或不幸,他资质平平,不必考也知道是与北大清华之类名校搭不上边儿的,那就不如把他早点儿送到国外,不必有高考落榜的失意,反能叫人心生羡慕,毕竟洋文凭要比土产的稀奇、金贵得多。 所以,就有孩子宁可退了复旦热门专业的学也要去读剑桥,哪怕它要收取上百万元学费。所以,少年留学潮才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如今每年自费出国留学者约在2万至3万人,其中中小学生留学人数已占到一半,最小的是去人家的幼儿园里“留学”的。 成器或不成器,都是让孩子早些去留学的理由。除了穷到实在筹不出那么多银子的,哪里还有想到什么孩子该不该出去?小留学生也是受害者 郭之纯在千龙新闻网评论如下:假如小留学生中确实存在如此严重的问题,则多方都有责任———我甚至有充足的理由认为,这些小留学生是真正的受害者。 首先,这些小留学生是某些国家发展“留学经济”的受害者。近几年,英国、新西兰等西方国家把开拓中国的留学市场视作教育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之一。除了经济门槛外,其他方面的留学门槛越来越低,出国留学生的年龄越来越小。可以说,这种留学和文化教育无关,他盯着的只是你的钱袋子,而不是你孩子的出息。 中国的文化背景及教育方式等各方面和西方的差异很大,年龄过小、心理远未成熟的留学生要想能够适应,其难度非同寻常。然而,在那个一切———从物质到精神,从饮食到学业———都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却很少能够得到应有的辅导,缺少在这个年龄段理应得到的关怀。更重要的是,似乎很少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帮其应对解决面临种种困惑,因此发生一些问题在所难免。 其次,这些小留学生是国内和国外不同的教育理念碰撞的受害者。这些小留学生出国时,可以说都担负了与其年龄不相称的重任,很多人家倾全家累年之积蓄将孩子送到国外,目的十分强烈,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考上名校,“光宗耀祖”。相对来说,西方人的就学目的就要简单、宽松和自由许多。因此这些小留学生的就学理想,并不适合西方的教育环境,和西方的教育理念相比,显得有些另类。何况,这些小留学生要过语言关,心理要进行调适,还要适应一种十分不同的教学学习方式,因此要想学习成绩出人头地,几乎就要有“甘入炼狱”般的精神才能成功。这样,当学习变得无望时,是否会“破罐破摔”,在缺乏监督的环境下,几乎就只是一念之间的事。 第三,有些小留学生身上映射出的是家长的影子。曾见过一份留学“重灾区”福州的调查资料,约有70%左右的小留学生是被家长逼着出去留学的,因为家长觉得这样才体面。可以说,在这部分小留学生的心目中,他们其实并不是为自己而学的,而只是家长求得虚荣心的一个道具而已,所以往往缺乏远大的理想。加之这些家长中有人的钱财来路很不正(暴发户或腐败分子),在家浮华奢侈惯了,因此孩子在国外比富斗阔地“烧钱”,容易理解。 最后,小留学生身上发生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国内某些方面教育的薄弱,如爱国意识和民族自尊心培育等。但必须强调的是,即便那些小留学生真有文中所述的“劣迹”,也不能仅从道德批评的角度谈问题,更不宜扣上“劣迹天涯”的帽子。对此成人世界必须给予足够的宽容,同时更要勇于承担责任。出国留学:上天堂还是跳火坑 陆杰在新浪观察上评论说,“留学生”对于公众来说属于一个生疏的特殊群体,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就格外引人注意,个别现象被放大也属正常。 现在学习优异者可以留学、投机钻营者可以留学、奋发图强者可以留学、家财万贯者也可以留学,于是留学生这个群体就成了一个三教九流的大杂烩。留学生群体更像社会的缩影,良莠不齐自然也就必不可免。另外,由于留学生这个群体相对年轻,其中很多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生活自理能力,所以行为的不成熟也导致了问题出现概率的增长。对于公众来说,切莫因为这个陌生群体的特殊性而把问题放大、“妖魔化”我们的留学生群体。 留学生问题要解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需要以政府驻外机构为主体对出国留学人员加强管理和教育、增加其民族荣誉感和责任感,不可放任自流;另一方面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对出国留学加以规范,清理“野鸡大学”买办的招摇撞骗,减少社会财富的不必要损耗、消灭留学问题的隐患于未然。此外,准备送子留洋的家长也要端正思想意识,切勿仅仅为了所谓“面子”而把自己的孩子推出国门。 出国留学到底是“天堂”还是“火坑”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如果留学生能够严格自律,学有所成之后无论是报效祖国还是美化生活都对社会是一种贡献,那留学就成了“天堂”;可如果有人不知道珍惜留学的机会、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那留学肯定就会变成一个“火坑”———留学生就是“天堂”和“火坑”之间的游人,到底“游”到哪边全在自己选择。其实推而广之,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在自己选择天堂或者火坑。出国留学哪些习惯必须改 朱阅来在《人才市场报》告诫说,对中国学生来说,出国留学,既是学习先进知识,更是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包括内在涵养、待人接物等。但笔者在国外院校教书中发现,许多中国留学生往往只重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内在的“含金量”: 一、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很不礼貌。 二、外国人对中国菜的做法很不习惯,特别是油烟味。而一些中国学生在租来的房间里炒这炒那。 三、宿舍当成俱乐部。呼朋唤友,高声喧哗,不亦乐乎。 四、年轻气盛。有些家境优越的中国学生喜欢摆阔,动不动就搬出“我家在中国如何如何”、“我爸是……”的理论。五、全盘西化。有些中国学生交朋友只挑外国人,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更是全部与国际“接轨”。 六、弄虚作假。一些中国学生自恃有些“小聪明”,课堂作业请人代做,学术论文网上抄袭。这是最要不得的,在国外,诚信是最重要的个人品质,一旦失信于人,将失去生存的空间。 如果中国学生远离了这些不好的习惯,那就意味着:离“国际人”已经不远了。众说纷纭小留学生 关于小留学生的问题,引发了新浪网友的大讨论: 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反驳 66.185.84.*:不要以为我们留学生在国外都乱花钱!我们一向都是省吃俭用的,连上学用的书都是二手的,读完再卖了。不仅如此,还想方设法去打工。就算有很多留学生开跑车,那又怎么样?你们以为那些车很值钱吗?国外又有几个学生会去买新车?不要以为国外的东西比中国贵。其实,中国的物价早已和国际接轨了。 我还想说一下同居。一般出国的学生基本上都满18了,既然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我想成年人做成年人的事,这似乎一点也不奇怪吧———同居并不可耻,我觉得两个人相爱,并可以在学习上、生活上相互照顾对方,又有何坏处? 出国之前就应该提高素质 ranranzh:我的宿舍曾经住过一个不熟悉的人强行塞进宿舍的女孩,一个准备参加去德国留学考试的女孩。这个女孩20岁出头,很不懂礼貌。她在我的宿舍住的那段时间,电话很多,并且总是不打招呼就随便用我的东西,弄坏了东西从来也不会告诉你。当时我就想,这种素质的人还要去德国留学?真的出了国,能不让人家烦吗? 我们的留学生活是清白的 super_ruber:全球45万的留学生,不可否认的说,以上的问题也确实存在,但无论多少凑足起来也只是一个可供注意的片面,因为在45万留学生中,这样的人能有多少? 国内的报道说我们损害了国家的形象,对此我只能说你们不知所谓,中国留学生的民族自尊至高无上!我的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可以得到很好的条件,他却回国了,我们问他为什么?日本人、韩国人、当地人都问他为什么,他上飞机之前只说了一句话:共和国需要我。 我只希望国内的媒体和公众可以理智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