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留学生活:中国女孩维也纳寻屋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11/11 16:49 人民网 | |
5月的维也纳,天气变化快得总是超乎想象。正当抱怨穿多了的人们翻箱倒柜找出比基尼,准备享日光浴。一阵夜雨袭过,又要重新披上大衣才觉得暖和。冬天和夏天像是两个人在推推搡搡,一个赖着不走,一个着急着要来,把春天搞得不知所措。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个万象更新的季节。所以,我决定继续找房子。 来到维也纳,由于大学不管住宿,住房一直是我的大问题。刚下飞机那会,因托人联 两个星期后,租到一间类似上海弄堂里的一居室,带个厨房,厨房的角落里有个简易的淋浴器,厕所在走廊上,与两家共用。这个住处没给我留下温馨的回忆。 首先是脏。往上看,天花板上和墙上满是蜘蛛网;往下看,由于很久没人住且窗户大开,脏兮兮的地毯上铺着厚厚的树叶和鸟粪,衣柜里还有一堆鸟毛和两个蛋;往左看,是三个坏了的脏沙发;往右看,是个长满了虫子的冰箱。于是,入住第一件事就是扔垃圾。清除那破沙发和烂柜子着实费了一番劲。在奥地利,垃圾是不能乱丢的。必须先把沙发和柜子拆开,找车拉到规定的地方去丢。扔冰箱也是,还得出钱,否则不让扔。 其次是冷。这屋子没暖气,当时是10月份,在这可不比国内,人们早已穿上了羽绒服。虽然盖了条从IKEA买的羽绒被,但依然挡不住夜间的寒冷。我常常睡到半夜被冻醒。那一阵子,为了减少晚上去厕所的次数,我从下午开始就尽量不喝水,不吃稀的食物,可效果仍然不理想。由冷引起另一个大问题——洗澡。厨房的电热水器一次烧的热水,也就只够冲一遍。怎么办?我想起我住过的一家青年旅馆,每层楼走廊的尽头都设有公用的淋浴室。反正也没人管,不如去那里。于是坐了公车,不远百里去洗澡。水源充足,热气腾腾,很舒服。只是每次都是贼溜溜的,生怕被人发现是来占便宜的。 再就是受敌视。这个楼里基本上都是土耳其人。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自己不吃猪肉,连别人炖肉的香味也闻不得。所以,在他们眼里,我就成了个异端。 总而言之,这个地方是坚决不能再住下去了,于是开始找房。学生公寓是没有希望的,那时正值入学高峰,白皮肤学生多得住不过来,就别提我们黄皮肤的了。所以,我就买报纸找私人出租房屋的。看中几个后,打电话联系,因为我的“烂”德语,好几家当即就把电话挂了让我倍受打击。终于,忙活了两个星期后,在远离市中心的13区,我租到了一个带暖气的小房间(我可跟奥地利现任总统是区友噢)。于是,在到达维也纳两个月后,在第一场大雪降临之前,我搬进了一个温暖的家,并且一直住到现在。这个地方没什么不好,我和屋友们相处融洽,还有个中国医生当邻居,就是房价太贵了。所以,我也不想继续住下去了。 查好地址,看好地图后,我的目标锁定一家便宜的学生公寓。这家公寓地理位置很好,几乎就在市中心,去学校也很方便。管理员的态度不算糟,很认真地接受了我的申请。并指着桌上一叠申请表说:“瞧,有这么多的申请需要处理,现在实在不能确定是否有房间给你。”我悻悻地走出来,心想,一定又像前一家一样,说是会通知我,其实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还得我不停地去问,并不停地被一位态度恶劣的女士告知“没有空房间”。有时候我想,歧视真的是存在的。比我晚交申请但是长着一张非东方面孔的其他外国学生就拿到了房间。 再去另一家看看吧。这一家离我的学校很近,可是管理员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而且还要收申请费,我顿时就没兴趣了。于是我准备回家。恰好那时手机响了,居然是刚才申请的那家学生公寓打来的。管理员说,6月份可能会有房间,问我是否愿意6月份就入住。我当然愿意。尽管我要为此多付两个月的房租,但从此我的房租就能节省近一半,还是值得的。管理员说,她确定后再会打电话给我。我真心地谢谢她。趁着兴致,又仔细研究了一下这家学生宿舍那一长串名称:亚非研究学院学生公寓。哈哈,原来是找着组织了。(五五/奥地利维也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