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降温“海归”升温 出国呼唤理性选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12/02 10:04 解放日报 | |
据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专电托福考试的降温和“海归”日渐升温,折射出人们在出国问题上更加趋于理性思考。 就烦杂的出国准备而言,托福考试仅仅只是第一步,即便是考出了理想的成绩,也很难保证一定出得了国。“9·11”之后,去美国签证很难办。美国高校提供的奖学金名额也在减少,申请全额奖学金难度加大。 想出国去一个比较优秀的外国大学难度增大,学成后也很难在国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目前在花旗集团担任副总裁的戴安迪说,旅美华人专业人士回国发展的原因中非常重要一种是在美发展受限,不满美国公司对华人员工的“玻璃屋顶”而选择回祖国发展。此外还有一些行业人才在美过剩,如计算机业等,中国人在那里难以找到合适工作,不得不回国效力。 回国后,“洋博士”、“洋硕士”就真的身价倍增了吗?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大和政治、文化环境的宽松和一些国外高校的门槛和学费都一降再降等原因,近些年来,出国留学的人数有了很大的增加,而且低门槛准入也让一些学习成绩中下游的学生有了拿钱混张“洋文凭”的机会。良莠不齐的人员构成,使得原先笼罩在留学人员身上的那层光环正在逐渐地褪去,人们开始用一种一分为二的理性眼光看待留学和留学人员了。 中关村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处长王立平认为,“企业关注的是人力资源成本和效益比,无论‘海归’、自学成才、境内毕业生都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早期过度拔高‘海归’成效的光景见不到了。”王立平认为,虽然“海归”拥有语言和国际化视野的优势,但是如果只是抱有过海“镀金”想法的留学人员,显然,“海归”的名片并不能让他们成为职场中的抢手人才。 前不久,北京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以月薪2500元招聘一名软件工程师,附加条件是“有留学背景者优先”。原以为很难吊起“海归”的胃口,结果竟然引来3名喝过洋墨水的“海归”硕士竞相面试。同为“海归”的该企业老板唏嘘不已:“在国外学习两年,最少也要二十几万元,以这种工资水平,不吃不喝也得10年才能收回投资。” 花了重金负笈海外,到头来却收不抵支,这恐怕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去掉出国学习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等华丽的包装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对于一个普通公民来说,考不考托福出国,出了国之后回不回来,主要取决于其对个人未来发展怎样才能更加有利这个问题的理性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