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还是价太贵 待业“海龟”成“海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2/26 14:16 申江服务导报 | |
据专业调查显示,在过去的20年里,有近60万国人留学海外。当他们学业有成陆续从海外归来的现象出现时,便出现了“海龟”这个有趣的谐音名称。近几年海归们在人才市场上求职趋于困难、身价贬值的现象十分明显。目前那些尚在待业中的海龟们就又被赋予了一个有趣的新名称——“海带”(海待)。 在近期举行的一个留学人员招聘会上,不少海归已将薪金期望值减到3000元人民币 也许“海龟”贵了点 新加坡某国立大学旅游专业陆小姐 海归现在不值钱了,很多海归回来后所处的就业地位很尴尬,因为许多公司招聘人员觉得:一样的工作找海龟比找同等学历的本地学生花的成本高很多,而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效率却差不了多少。可我们觉得:海归的起点高,又见过世面,理所当然不能和一般大学生同日而语。所以,海归求职过程中很难碰到自己满意用人单位又满意的“双赢”状况,于是我们就变成了“海带”。 其实我个人认为:出国留学选专业比选学校重要。学校好专业不好今后还是很难找工作,要么找不到专业对口的,要么是自己看不上人家,要么用人单位觉得你学历太高不敢要,再要不就是大材小用。 虽然我现在也很急,到处在投简历奔面试,但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自己开公司,或者开小店。目前初步设想是到国外旅游地投资建度假别墅,但想建的规模大些自己的资金又不够,处于矛盾的焦灼状态。也许海归的尴尬就在于此,留洋学成却找不到所学的用武之地,照此来说许多海归的留学很难说不是一种对金钱和时间的浪费。因此,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很多人就选择在国外继续深造,说不定学历更高反倒有更大的求职空间呢。 澳洲某大学MBA Harry 常拿上海和国外比 我回国至今换了几次工作了,但一直没有碰到满意的,或许工作待遇都尚未达到我的期望值,所以现在还在等待机会。目前我在上海一家商业学校做兼职讲师,上英文教材的课程,这样我有更多的时间寻找工作机会。上海这两年发展太快,各行业竞争也激烈,现在我们海归的好像也没前几年那么容易找到好工作。我离开先前工作的两家公司的原因嘛,主要是因为我认为他们提供给我的工资、福利待遇及职业发展空间等条件似乎跟提供给那些本地人才的差不多,这就体现不出我留学归来的价值了,感觉上我出国像是白出了。我决定再等等,本来就是因为中国这几年经济势头好,想回国发展,实在不行就再只能回到国外,我在国外也有房和车。虽然在澳洲的工作待遇也一般,但与其在上海彷徨,不如回澳洲安定算了。 这一段简历该怎么写? 国外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在读陈先生我在国外大学读计算机专业的博士,读了一年半。由于种种原因吧,我觉得没有继续读下去的必要。考虑回来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大半年前的事情了。总觉得放不下这个面子,总想坚持。昨天晚上思考了一夜,终于想通了。 出国这一年半期间除了上课只发表了两篇会议论文。我因为还未毕业,所以现所在学校不会给我开出相关证明。我现在想回国找工作,想回上海找与计算机相关的培训或咨询类的工作。可是我的这一段经历在简历上该怎么写呢?直接写PHD辍学呢?还是能否写成在国外学校做研究工作?毕竟该有点成果。 说实话现在也没什么优势,这一年半里主要是做一些很基础很理论性的研究,编程之类的能力反而没有以前强了。不过英文的读写听说都有了蛮大的提高,自我感觉对世界,对很多东西的看法都比刚毕业时成熟了很多。而我的劣势是没有拿到学位,去找工作时看学历的话不太好说;看工作经验的话,可能还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我现在对自己的定位也就是和今年刚毕业的这些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差不多,一开始有个四五千就满足了。 一直就觉得刚开始工作,起薪什么的并不重要,而且找工作不像考大学,随着时间的变化,经验的增加选择会越来越多。主要想回来一开始就有份还算不错的工作,让父母宽心。以后慢慢的再考虑,再选择。 同时我也诚恳地奉劝那些即将毕业,或已经工作的人,如果想出国的话,真的要好好考虑。很多东西,都只是看上去很美。 MBA的金字招牌未必耀眼 欧洲某大学MBA归国张小姐我出国前在一家外企做财务工作。因为毕业于交通大学,专业对口,出国前我的工资已经拿到了6000多。别人都很羡慕我,读书工作一帆风顺,可谁知道光荣背后的憔悴啊!日本老板精明无比,付出高薪最好员工加倍工作来回报:加班加点的赶工是家常便饭,等到年末财务结算的时候更是没日没夜,因此工作压力非常大,5年以后我还是觉得无法完全适应,因此决定出国读书。 出国时,自己想得并不多,未来的目标规划也很模糊,只是想换一个环境生活。既然有能力出去,金钱上的压力比较小,就去欧洲读了当时很流行的MBA专业。我读书的时候成绩很好,但是毕业时却发现未必有用。因为欧洲就业形势并不太好,很多缺乏相关工作经验的本国学生找一份“符合MBA身份”的工作都很难,不要说我还是外国人。 眼看毕业时间临近了,我终于决定回国,回国前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也许求职之路会不太顺利。仍然做回老本行的话,我的经验和学历也就是出国前的那些,找到的工作未必及得上出国前的。而如果要求更多,我的“软肋”则是相关工作经验不足……当上海的“海归”MBA越来越多时,金字招牌也许不如当初所想的那么耀眼了…… 心理指导 分析环境分析自身 交通大学职业心理学教师吕老师海外归来人员尚在待业的现象的确存在,他们到外面见过世面,接触过新的东西,在自我评价方面就会觉得自己的投入比别人多,毕竟这几年投入了费用和精力等。根据投入和产出成一定比例的理论,他们理所当然认为自身得到的回报也应该比一般人多,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较高的期望值。然而现在职场上竞争激烈,好机会少,回报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近年来海归们又趋向供大于求,这就势必造成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其实,海归变成海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上海是个人才高度集中的城市,行业或者职位的竞争本身就异常激烈;另一方面就是海归者自身的问题,不一定所有到过国外的求学者整体素质就都比别人高,过分的自我优越意识对求职本身是不利的。 我认为,海归若想避免长时间成为海待的办法也就应该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着手:分析自身素质、能力等各方面情况,对自己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另外就是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社会环境以及各行业前景,比如说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条件允许的话选择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去发展也不失为一种上策。再比如有的行业在国内刚刚起步,还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考虑岗位的待遇等。(文/邱之盈 琚斯佳 周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