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留学出国 > 《21世纪》留学杂志 > 正文

俞敏洪:课堂外的学习更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4/03/01 14:37  《21世纪》留学

  ●留学生需要学习的是一种文化,它不仅体现在课堂内,而且体现在课堂外,体现在校园中,体现在校园的外面。

  ●从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讲到了社会秩序,从飞机上的微笑讲到了人与人之间爱心和友谊,从一个警察的罚款讲到一种公民意识,这些是留学以及不留学的朋友们和中国社会所要共同去遵循的东西。

  ●国外的课堂学习以创新为主,讨论为主,以提供新的不同见解为主,以教授和学生平起平坐地来讨论互相之间的观点为主。学生学到了创新思路、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间有所突破的能力。

  ●把几千年养成的臣民心态变成公民心态,也许这是新东方的使命,是一代留学生和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职责。

  我在美国的社会上所学到的

  都比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印象深刻

  徐小平:观众朋友们好!《新东方留学咖啡》,今天端给大家的依然是留学极品咖啡——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人称“留学教父”的俞敏洪老师。我们今天聊一个轻松的话题,这个题目是俞老师提出来的,叫“留学的课内课外”,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俞敏洪:这个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说留学生学的不仅仅是课堂里面的知识,学电脑就是电脑,学物理就是物理,这种东西在中国也能学到。我想说的是除了学课堂中的东西以外,应该学的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它不仅体现在课堂中间,而且体现在课堂外面,体现在校园中,体现在校园的外面。美国的校园是没有围墙的,所以我们不能说是校园的围墙外面。但是体现在他的马路上,体现在他的咖啡当中,也体现他的商场之中,体现在他的夜生活中间。

  徐小平:除了学物理、计算机、社会学理论等专业以外,哪些东西可以去学,使得后来者能够有目的地去追寻这些东西?

  俞敏洪:以我个人为例,这种东西是自然的,或者说自觉的,或者说是不自觉的就能学到的东西。我没有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大学正规地上过学,没有拿到学位。虽然我进过美国课堂听过几次课,那不算上学。所以我在美国的社会上所学到的都比在课堂中间学的东西印象深刻。比如说我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往十字路口一站,发现美国的汽车不管排多长的队伍,有两个现象是一定的:第一是十字路口绝对不会有堵车现象出现;第二,汽车排队的时候非常整齐,不管排多长都没有汽车往前面横冲直撞地加塞。后来我发现主要原因之一,当然美国人可能是《交通法》相对比较严格,但更重要的是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它是明确的方向指示灯,也就是说任何一辆汽车,什么时候往前开,它都有一个明确的指示。在95年那个时候,中国是没有一个城市有方向指示灯的。所以我95年回到中国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中国政府应该把所有的交通局局长派出去看一看。实际上后来中国是做了这个东西。

  这只是十字路口匆匆一过就能得到的感悟,而其他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比如说你到商店去买东西,在飞机场航空公司各种各样的服务,你看到每个人都带着非常优美的笑脸。尽管他们是职业化训练出来的,但是你能感觉到他们是真诚的。它是一种真诚!后来我分析了一下,这源自于两种文化的不同。比如说在西方文化中间,他强调个人主义,就是以个人为主。个人主义要保护个人所有的权利和在这个社会中间的舒服状态,他就不得不要求整个社会面对任何一个人的时候,都必须有同样的服务、同样的标准以及让人感到同样的舒服。在中国是一个团体主义,所谓的团体主义,还不是整个社会一统天下的团体主义。比如说我跟小平很熟悉,所以我们两个一见,笑容非常真诚和灿烂。这个是挺好,但是如果把这种笑容和灿烂扩展到你不认识的人身上,就不一样了。比如说你到商店向服务员买东西的时候,不管是私人企业还是国家企业,是大的航空公司还是小的单位,你就会发现如果他不认识你的话,他通常不是以朋友的亲切的脸色来向你问候的。有时候有笑容,但让你觉得是比较僵化的。

  徐小平:我96年出国的头几天,我在那儿走路,街道的人跟我打招呼,吓我一大跳。因为我不认识他。但是人家就是那种感觉,是不是反映了你所说的那种?

  俞敏洪:你说得非常正确,我也有这种经历。中国有的时候在外面不认识的人,你跟他打交道有受欺负的感觉。比如说你到政府某个机关去办事,公事公办那种脸色很难看。我在国外的时候,也到国外的政府机关去办过事情,他们很少有这种脸色。尽管他也官僚主义,有的时候程序比中国还复杂,但是你被接待的时候感觉还是比较舒服的。

  徐小平:你讲了一个公共秩序问题,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友善问题。再举其他例子,再讲几个侧面,我们出国学到的都是……?

  俞敏洪:我顺便插一句,在国外碰见人家跟我打招呼很亲切,结果回到国内我也学,我跟不认识的人一打招呼,把人家吓着,你干嘛?这个课外的东西也不能瞎搬回来,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其实你刚才说的话题我可以接着讲一句,我在国外走的时间多了以后,学会了不自觉的跟人说“你好”、“再见”、“你今天好吗?”这样的比较亲切的语言。有的时候我发现,比如说我进出海关或者跟某个人打招呼的时候,确实对方有点吃惊,而且常常有不理我的情况出现。那么后来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不管对方理不理我,我都要说。理由很简单,我不能因为对方不理我,我就不说了。这样的话我也变成一个冷漠的人,这就很糟糕。因为文化是通过像传染病一样不断地传播才形成一个气氛的,是一种感染,一种氛围。

  学习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就是要把几千年养成的

  臣民心态变成公民心态

  徐小平:俞老师刚才讲了留学课外要学习的东西,现在请你再举两个例子,讲讲课外我们还应该学习什么?

  俞敏洪:实际上涉及到一个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的问题。比如说我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被警察罚了款。他那个限速是70,我的速度是90,那么警察就在后面追我了,其实我没看见警察。这个执法系统本身就比较严格,但是更有意思的是,我被赶到马路边上以后,我跟他说:“对不起,我是中国来的,我是第一次来,我不知道交通规则。你能不能饶我一把?”这个警察说:“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也很喜欢中国,我很向往中国。但是你是在美国,你违反了我们的交通法规,这是没有例外的。哪怕你是我们的客人,既然违反了你就得罚款,否则会影响别人的安全。”我听这话以后就非常高兴地把这180美元的罚款交给他了。后来我的朋友告诉我,在美国哪怕就是总统闯红灯,他也必须交了罚款才走。警察绝对不会因为他是总统就会饶过他一把。所以我交了这个钱以后非常心平气和,为什么呢?因为法无例外。任何规则只要没有例外,哪怕这个规则再苛刻,大家都会愿意遵守。

  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心态的调整,还不是说一下子就调过来了。现在中国的交通规则是非常严格的,可以跟美国相媲美。但是比如说我闯了红灯,警察把我给抓住了,我下车以后,如果他认识我的话,他就会说:“俞老师是你啊,你违反交通规则了。”“对不起,下次一定注意点。”“走吧!”因为他罚款以后,他会觉得很没情面。我希望中国警察能出现怎样的情况呢?他会说:“俞老师,是您啊!您违反交通规则了,尽管我认识你,但是我不得不罚你的款,因为这是共和国的法律。如果你对我不满意的话,晚上我用我自己的钱请你吃饭都可以,但是这个罚款你是必须要交的。”我特别希望警察能够说这样的话。我是有这个感觉了,但是大量的中国人没有这个感觉,他们会以认识警察而不被罚款感到荣耀,最后说:“你看老子多有面子,我不被罚款。”

  这种问题还出在另外一个方面,如果这个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要求警察,我就会对警察说:“警察同志,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我违反交通规则,你就必须罚我的款。你不罚我的款,我今天就不走人了。”这个警察会有什么反应呢?他会说:“俞老师,你真是个神经病,装什么孙子!”所以这实际上是整个民族的心态的改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体制的改变。国外和国内一对照以后,你发现国外是全民执法,而中国是部分执法。

  徐小平:俞老师,实际上你提出来出国留学的一个终极目标,就是学习西方文化中精华部分来排除中国文化中的糟粕部分。

  俞敏洪:是这样的。这个话题显然太远了,也许这是新东方的使命,是一代留学生和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职责。说到底就是把几千年养成的臣民心态变成公民心态。尽管现在中国已经是公民社会,但是公民必须要有公民心态,他才能变成一个真正的公民社会。

  留学在某种意义上是提高大脑的活跃能力和创新能力

  徐小平:好,俞老师从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讲到了社会秩序,从飞机上的微笑讲到了人与人之间爱心和友谊,从一个警察的罚款讲到的是一种公民意识,这个是留学生以及不留学的朋友们和中国社会所要共同去遵循的东西。这个话题我们先放在这里,现在跟我们讲讲留学的课内吧!

  俞敏洪:课内学到的东西其实比在中国课内学的有很多不同,也有很多优秀的地方。比如说中国的课内学习,大多数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国外的课堂学习是以创新为主,学生要有创新思路,以讨论为主,以提供新的不同见解为主,以教授和学生平起平坐地来参与互相之间的观点的评判为主。那么学生就学到了这种创新思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间有所突破的能力。国外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比中国的大学生容易找工作的原因就在这儿。

  中国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失业率非常高,原因不是说他们没有知识。他们满脑袋都装着知识,但是知识变成能够使用的东西不那么容易。中国学生在大学的几年教育中间,老师们没有教学生如何把知识变成一种谋生的工具。

  在国外大学里,老师时时提醒学生,你学这个东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你的生活更加美好,所以你必须把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间去。这就造成了中国对于大学生的需求市场非常大,大学生本身却找不到工作。而美国呢,60%的人是大学毕业,他们都能找到工作。

  徐小平:俞老师,这段时间你提出了两个重要的东西:一个是课堂的学习方法问题;第二个是学习的目的问题。第二个咱们可以由另外一个主题来讨论,我觉得中国的教育改革主要在于考试制度和课堂的教学方法。这个课堂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是来自于学生而是来自于老师,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大量的留学生到了美国以后,非常迅速地就适应了美国的课堂讨论。在中国却不可能产生这样的情况,是老师拼命地讲,学生拼命地做笔记,最后的结果是学生只有背诵老师讲的内容的份。学生的试卷上如果答案跟老师的答案不同的话,只会拿到很低的分数。

  俞敏洪:其实你讲的是留学与不留学的课内的区别。学生留学在某种意义上是提高他的大脑的活跃能力和创新能力。事实上许多留学生到了美国以后一下子蒙掉了,老师让他提问题,让他反驳讨论,他没感觉。许多人就由此走下坡路了。他的蒙还不仅仅是语言交流障碍,其实很多中国学生到了那儿以后,老师讲的课都能听懂,自己也能说。但就是开不了口,不敢说,不习惯说,而且说的时候常常有一种附和老师的习惯。为什么呢?因为他怕,这个老师对他没有好印象。结果到期末的时候发现,凡是反驳老师的同学都拿到了高分,而附和老师的同学都拿到了低分。这时学生开始明白,我们要跟老师进行反驳,这样的话老师才会喜欢我们。

  徐小平:为什么?我想让你深度分析一下。

  俞敏洪:这个深度分析说来话长了。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的文字和英文是完全不同的。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英文是拼音文字。当一个人学会了英文听说以后,他的读就非常自然地学会了,所以他读和写花的时间非常少。那么中国呢?我们从小老师就说中文一个字要写100遍,要写200遍,因为每一个字就是一个图画,像道教的符咒一样,你要把它写出来挺不容易的。所以小孩大量的时间学会了使劲背,最后延伸出来,对于物理、化学、数学这样的必须经过实验和理解的公式也使劲背,中国的考试就变成了使劲背的考试,老师和学生就自然全往这个方向走了。

  徐小平:这么说中国的教育、课堂文化跟汉字的构成有关?

  俞敏洪:有一定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当然汉语也非常美丽。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话,你要翻译成英文是没法翻的。我的意思是中国人能不能在死记硬背汉语文字的基础上,把其他的方法比如说把物理数学的教学方法改成一种课堂讨论方法?其实这个并不难,难的是老师本身能不能转过来。因为老师害怕讨论,害怕学生提出挑战性问题以后没法回答。中国的老师有一个面子问题,在课堂上不敢承认错误。我在国外的课堂上常常发现,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老师有不断地承认错误的好习惯,结果反而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尊敬以及学生人格发展的健全。其实在中国也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喜欢自嘲的老师在课堂上特别受到学生的喜欢。

  徐小平:比如说俞老师,这是新东方教学的魅力所在。

  理解东西方文化并且把专业技能

  学到手的人在中国都能成功

  俞敏洪:好,你把新东方这个绝密配方说出去了,这个很精采。刚才讲的东西必然会引起观众朋友们的深思,因为一个留学生如果有了中国文化的背景,真的到了国外,课内课外学到了西方的精华,回来的往往是超人。理解中国文化,理解西方文化,并且把专业技能学到手的人在中国都特别能取得成功。回到中国的留学生失败的,大部分是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并不能真正理解而抓了一些皮毛的人。比如说有些人到了国外留学回来以后,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特别牛,看中国的什么东西都不习惯,最后彻底失败。

  徐小平:俞老师,现在正是赴美季节,周围是滚滚的留学浪潮,你对于即将要去国外学习的人,就课内课外这个话题有什么临别赠言?

  俞敏洪:临别赠言是一上飞机或者一下飞机到机场你就应该注意观察,包括各种各样的标志的表达方法以及人家的行为仪态、排队方式等等,这就可以开始学了。进入课堂以后一定要迅速地适应美国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方法,适应了以后赶快走进美国社会,尽可能多交美国朋友,而不是说陷在中国人的小圈子里。最后你把中西文化的精华进行一种自觉的比较对照以后,把它集大成拿到中国来,为中国社会服务。

  徐小平:谢谢俞老师!《新东方留学咖啡》滴滴香浓,意犹未尽。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分解!




评论】 【出国通途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