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留学出国 > 正文

归国留学人员风采录:要为母校作些贡献

http://www.sina.com.cn 2004/07/15 14:5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苏州大学第一位“海归”特聘教授樊赛军

  孙宁华

  2003年12月,苏州大学出台《关于实施特聘教授制度的暂行规定》,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学术造诣高、发展潜力大的学术精英担任特聘教授。2004年4月9日,樊赛军成为苏州大学第一位“海归”特聘教授。

  年轻的樊赛军在美国已拥有许多成就,他对乳癌细胞中人类乳癌易感基因调节雌激素受体的活性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令世界同行瞩目,获得多项政府和民间重大科学基金奖励和资助;去年5月,凭其骄人业绩被乔治亚大学聘为终身教授。然而,是什么让这位青年才俊把目光投向苏州,把奋斗的站点设置在苏州大学?

  志存高远

  1978年,来自湖北的樊赛军17岁高中毕业后考进了苏州医学院(苏州大学医学院前身)放射医学系。大学毕业时,樊赛军在他的毕业分配志愿书上一口气填了3个北京的科研院所。1984年的秋天,樊赛军怀着对科学的一腔热情来到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工作。4年后,樊赛军成了当时为数不多自费出国留学生,在英国Leicester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放射损伤研究。毕业时,樊赛军的博士论文获得学校奖。

  1993年,凭着在英国期间完成的多项优秀科研成果,樊赛军顺利进入梦寐以求的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樊赛军把科研目标具体到攻克癌症,细化到人类乳癌易感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对肿瘤的放疗和化疗的敏感度影响等研究。

  完成博士后研究后,樊赛军于1996年受聘为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副教授,并成为该院肿瘤研究所下属的分子肿瘤实验室有史以来第一位华人主任。近5年来,该实验室在对人类乳癌易感基因及其调控的下游靶基因在细胞周期检测点、细胞凋亡、基因组的稳定性、细胞增殖和癌变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对乳癌细胞中易感基因调节雌激素受体的活性研究,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成果发表在国际最权威学术刊物《科学》等多家杂志上,被专家评价为“是乳癌发生发展研究的重大突破”。2003年,华盛顿乔治亚大学聘他为终身教授。

  爱心助人

  英特尔科学奖,在美国也被称为“小诺贝尔奖”。主要鼓励高中生从事科学研究,培养未来的科学人才。

  近5年来,先后进入樊赛军所主持的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生有6名。这6名学生全部入围英特尔科学奖决赛或半决赛,他们分别被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康乃尔大学录取;今年进入半决赛的第六位学生也已提前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

  英特尔科学奖只奖励学生本人及其所读学校,而不奖励指导者;也只公布获奖学生及其所在学校的名字,而不公布指导者的名字。对此,樊赛军坦言,自己致力于培养高中生参与英特尔科学奖,多半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从中国来到国外后,虽然多数外国同事对中国人非常友好,但华人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依然有限,因此他愿意全力帮助华裔学生开发潜能,为社会出一份力,为提高在美华人的形象和社会地位出一分力。

  母校情深

  拥有骄人业绩的樊赛军从不讳言他那并不出名的母校,他说,我是从心里觉得自己的母校很美,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在外拼搏多年后,樊赛军一直在寻找报答母校的机会,而求贤若渴的母校也向他张开了双臂。

  最近两年,樊赛军多次回到苏大,走在自己曾经挥汗如雨的操场上,看着古朴如旧的教学楼和两鬓染霜的老师,樊赛军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下来。光阴似箭,转眼离开母校已20年,正值盛年的樊赛军不想只在垂垂老矣的时候围着母校的那棵老樟树感慨岁月逝去。澎湃的心潮中有一个声音时时响起:要回去,为母校作些贡献。于是在2004年春风拂面的季节,樊赛军踏上了江南湿润多情的土地,受聘于苏州大学放射与公共卫生学院,成为苏大第一位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的特聘教授。

  樊赛军的朋友获知他要回苏州工作时感到有些困惑:报效祖国的情怀谁都理解,但作为一名颇有成就的科学家,为什么不去科研条件更好的北京或上海呢?于是,朋友们忙着为他张罗回国事宜,北京、上海的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向他伸出橄榄枝。但这些没能让樊赛军动心。他说,如果是为了待遇,我完全不用回国。即使是为了搞科研,国内的条件也不可与自己在美国的实验室相比。回来,就是因为心里牵挂着母校,就是想为母校做些事情。

  苏州大学为这个优秀的学子归来竭尽所能地创造着条件。去年在他返校时,苏大聘他为兼职教授,并担任放射肿瘤学实验室主任。在尚未建成的新校区,已为他的实验室进行了科学规划。樊赛军在苏大的工作是其美国实验室研究的继续,因此此次受聘特聘教授岗采取两地兼顾的形式,即在一年中有一半时间留在苏大从事肿瘤抑制基因的相关研究,其余时间仍在美国带领科研人员从事相关领域的探索。

  樊赛军在担任兼职教授的一年多时间里卓有成效,他已经以苏州大学的名义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较有影响的文章,并获得一项江苏省高校科研基金,而苏大的一名博士生也已到他在美国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樊赛军说,万事开头难,他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外在的条件并不是决定因素,只要努力,总会有回报。他希望能把苏州大学放射肿瘤实验室发展成国家级实验室,实现回报母校的宿愿。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新浪留学出国 新浪教育      欢迎网友投稿

  欢迎进入出国论坛:留学考试 奇闻狂贴 出国心语 远足 热点留学




评论】 【出国通途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