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留学四大误区 教你摆脱“垃圾”命运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7/30 12:25 金羊网-羊城晚报 |
编者按:“70万元培养出一个留学垃圾”、“中国留学生遭同学绑架”、“留日女生出入娱乐场所打工”……最近,这些触目惊心的新闻不时映入公众眼帘,其主角均为“小留学生”———即在国外接受大学以下教育的学生,一般为中学生。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个新词汇:“留学垃圾”,反映出部分小留学生令人担忧的现状。父母倾其所有送儿女出国读书,但如何防止孩子们“学坏”、变成“垃圾”呢?留学咨询专家分析,从留学之初就应该防范几个误区。 上图:提前避开留学误区,才能皆大欢喜。 误区一:出国自能学好语言 15岁的小黎被父母送到德国后,一开始还很认真学习,可是由于在国内学的是英语,德语没有任何基础,语言成为学习的最大障碍。他渐渐地失去了自信,开始逃课,整天呆在宿舍里睡懒觉。 广东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赵秉正分析,“留学垃圾”的产生,除开因为部分人本来就是在国内发展不佳才出国,其他更多是因为小留学生语言不过关、对学习失去兴趣所致。如果在国内没把语言学好,实在不适合去留学。因为出去后还是要学语言,在国外学语言不仅花费甚巨,而且在语言过关之前连生活都成问题,更别说学习了;有的人虽然很想努力学习,但因为听不懂而屡战屡败,这样会极大地打击成长期青少年的自信,久而久之就破罐破摔了。建议留学之前学好语言,既节省时间又节省金钱。 误区二:家里没钱咬牙留学 广州中学生小南(化名)在父母安排下到了新西兰留学,刚开始一切顺利;谁知一年后父亲生意遭遇挫折,小南一下子失去往日充裕的经济来源。手头拮据,小南竟然铤而走险在新西兰干起绑架同学的行当,被当地警方捉获并即将面临法庭的审判。 对此,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信息交流部部长郭军认为,留学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情,而且关系到整个家庭。因为它涉及到家庭的经济投入、留学规划、未来目标等等。相对本科毕业后再出国的“高龄”留学而言,中小学阶段的“低龄留学”家庭经济投入更大,因为国外中小学一般没有奖学金,这就要求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留学也应量体裁衣,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不应“硬撑”着让孩子去留学,否则容易由于经济窘迫导致孩子在国外无法安心学习、甚至铤而走险从事非法行当。特别要强调,就算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也应该做好财政规划和应急措施,以免遭遇类似上文小南的悲剧。 误区三:家里有钱随意挥霍 中国驻英大使馆教育参赞王永达在广州留交会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英国机场他见到一个中国小留学生,只见她的衣服、鞋子、背包和挂在脖子上的手机全都是名牌货。王参赞不无感慨地说,自己到英国坐的都是经济舱,这个小留学生反而要坐头等舱! 长期在英国担任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华人赵守洪看过不少这类现象,他说,缺乏理财能力是中国留英学生最普遍也是最严重的问题,许多留学生家里有钱,就靠不断挥霍来炫耀自己。这样不但养成奢靡的坏习惯,而且容易惹祸上身。 建议父母不要一次性给学生太多钱,而应委托监护人通过舍监定期发放零用钱;假期则通过寄宿家庭按日发放。长远来说,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才是上策,同时不要对国外生活抱太美好的幻想。留学生多数来自优裕的家庭,但国外寄宿家庭的生活一般都很俭朴,巨大的心理落差往往是他们刚到国外最难以忍受的。 误区四:盲目出国毫无规划 广东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的赵秉正告诉记者,以往中国人出国,无非是扮演三种角色:一是学生、二是打工者、三是旅游者。但现在在以中学生为主的低龄留学生里,出现了“第四种人”:由于盲目出国,他们在国外既不学习,也不打工,整天呆在学校机房上网聊天或者玩电脑游戏。这种不求上进的现象让国外老师深恶痛绝,以致于有些学校的电脑机房开始不欢迎中国学生,因为机房的电脑原本是给学生查资料和做作业用的。 赵主任分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长和学生并未对留学的目的、前途有明确规划,自控能力还较弱的学生在离开家长的约束后,很快便沉溺于其他的诱惑不能自拔了。要避免此类状况发生,家长和孩子必须在行前就做好详细规划,留学过程中家长也要通过电话、email等方式时时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