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这是留学的历史心理根源之一,还有其他的吗?
俞:其实现在的中国形势已经发生了改变,中国本身经济发展很快,大量的家庭已经是很富有了。实际上父母把孩子送出去也好,自己出去也好,在国外不一定能赚到比在国内更多的钱,但是有一种从众心理,反正觉得出国是好的,所以有钱人也在偷渡,没钱的人也想出国,有钱的父母就想办法把孩子送出去。由于现在世界留学大开放,比如说像英国、
澳大利亚等等,它的教育带有某种产业化趋势,产业化趋势的结果,反正是我们大学对你们开放,那么你们孩子只要有钱,能够达到入学资格就可以进来,不够资格你先上语言学校,反正也能进来。语言学校也要很高的学费,那么到最后的结果呢,父母觉得反正孩子出去,什么也学不到至少英文学到了。
徐:也不一定。
俞:实际上结果也不一定。因为大量的中国留学生,到了国外以后就是住在一起,中国学生与中国学生住一起,以至于实际上没有讲英文的这样一个机会和环境。
徐:但是却会学到许多各地方言。
俞: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些孩子年龄都比较小,现在一般都是16、17、18岁出去,比如说到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这些孩子们除了学习不攀比以外,在生活上开始互相攀比。攀比特别容易互相受影响。
徐:这个问题我听了挺震惊的,就是说除了学习不攀比,什么都攀比。
俞:对,是这样的。比如找男朋友找女朋友会攀比,买件衣服会攀比。你买一件好品牌的衣服,我也会买一件,这个攀比到什么程度呢?互相买汽车开始攀比,你买宝马、我买奔驰,你买奔驰、我买保时捷,就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在世界上几个国家看到小留学生开的都是像咱们这样的人都不敢想的汽车,他们就在马路上开,而且每过两三个月,他们就换一辆汽车。有一次我走到一家汽车店门口,两三个中国学生在那儿,一看就是低龄化的留学生,全是买了特别高级的跑车,互相在看你这个跑车、我这个跑车怎么样。我一看这个感觉我就知道,他们除了学习不攀比,其他的是一切都在攀比。
徐:对。当然你要是攀比汽车,同时我也攀比学习,你去哈佛,我去耶鲁也是好事,富裕并不是罪恶,但是罪恶在于富裕以后,却忘记了人生真正的价值和目标。
俞:是这样的。就是说在富裕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孩子们最重要的目标是追求自立,追求自己能够创造财富,并且追求自己在学业上,以及在未来的生活上有所成就,这是最重要的。
徐:好,《新东方留学咖啡》请你喝一杯极品咖啡,今天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和大家谈“留学垃圾”的根源。我想问你,既然刚才讲到了历史的心理、社会的心理,那么对于家长来说,想让孩子出去留学,怎么才能够防范这种现象出现?
俞:这个其实很简单,从几个方面来防范,第一个防范就是,对自己孩子的知识水平进行分析,就是说他有没有学习倾向,实际上是他对学习的爱好程度。因为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出去,是因为孩子不愿意在国内学习,其实国内的学习监督机制已经非常地严厉了,如果说孩子不愿意学习的话,送到国外他也不一定愿意学习,这是一个前提条件。
徐:但是这个里面非常有意思,许多人留学好像恰恰是因为我不喜欢国内的教育制度才出去,但是你刚才的观点是,如果你在国内这样一个严格的教育体制下面都学不好的话,那么你出国能不能学好就是一个问题了。
俞:这里面有区别,区别在于什么呢,区别在于他不喜欢国内的教育体制和自己本身喜欢不喜欢学习是另外一回事。比如说爱迪生,他在美国的学校里就待不下去,但是他在家里非常好学,他的母亲教导他学习,所以他就变成了世界上伟大的发明家。中国孩子也有这样的,在学校不喜欢学习,因为不喜欢老师那种态度等等,但是他在家里比如说学文学、学数学、学物理等等这样的东西,是要孩子有一种天生的学习倾向的。那么另外第二个原因是,英语水平本身能够相对过关,就是去国外以后听、说、读、写,能听懂老师上课。那么这样的话,就可以把孩子送出去,孩子就不太会成问题。
徐:好,敏洪,刚才讲的确实非常重要,第一,你的孩子喜不喜欢高考和喜不喜欢学习是两回事,这是留学咖啡的精品,这是家长应该考虑的问题。
俞:那么第二个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语言能力,这是一个基本条件。实际上如果说你家长的愿望是,把孩子送去从ABCD学起的话,一定不要把他送出去,因为孩子在外面一进了学校以后,发现所有的老师讲的话,有60%、70%听不懂,或者80%、90%听不懂的时候,孩子的学习热情会立马下降,而在那种情况下是不可能有人去辅导孩子从ABCD英语学起的。
徐:对。但是这又是一个迷失,好像我出国就能把英语学好。
俞:这是一个误区,实际上是要在有一定英文水平的情况下出去,孩子才能把英语水平提高。
徐:好,同志们,一定。
俞:一定是这样的。我以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明吧,我进大学一年级上课的时候,美国老师、中国老师,他们都用英文上课,我听不懂,所以后来我就干脆不去上课了,因为我进去以后感到很尴尬,我听不懂,所以这样我就只能在家里。拼命地练习听力,练了两三个月以后,觉得好像听力过关了,进教室发现老师讲的话我70%、 80%能听懂以后,我坐在教室以后才有乐趣,那么这个时候才能听老师去传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