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留学出国 > 正文

广州高校:不少学生网上质疑 未有学生受骗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5/09/13 16:28  信息时报

  记者随后采访广州众多高校发现,由于公告贴出没有多长时间,加之高校刚刚开学,高校中还很少有学生关注此事。但已有学生在网上公开讨论,表示对此机构持怀疑态度。中山大学今年刚入学的中文系学生小衡直接说道:“哪有发放奖学金还要我们交手续费的,这一看就是骗人的嘛!”身边的几名同学也一个劲地点头。

  记者随后采访了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当记者将海报拿给两校的学生处负责人时,负责人均报以惊讶的目光,“怎么还有这样的事情?”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处的叶副处长表示,他经常到大学生宿舍楼内巡视,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海报出现,也没有听到大学生反映到受骗问题,但他会立刻将情况在网上公布,以提醒大学生注意,谨防上当,他说,这很可能是个借奖学金“钓”报名费的骗局。

  两校负责人表示,新学期开学以来,已经有多个单位与高校洽谈奖学金事宜,但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间机构,在往年就更是闻所未闻。与教育部打交道这么多年,也从来没有听说有这样一间所谓的“欧洲发展基金会”向大学生发放奖学金。

  负责人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任何企业、政府机构、公益性单位要想向高校大学生实施发放奖学金的活动,都会先通过“正规”渠道与高校主管部门沟通后,才会予以实施。所谓正规渠道就是要经过教育部相关部门的发文认可才行。如果是企业,则要通过校主管部门审议通过,审议有严格的程序。

  审议通过后,高校学生管理部门才会发放有关通知,在校内贯彻实施。在活动正式实施前,高校还要与活动主办方签署合作协议,将奖学金发放的实施条件、受益方应遵守的原则、受益金额、奖学金使用情况等内容明确写入协议,上述手续齐备后才予以发放。换句话说,像这样未经学校许可的“流野”机构发放奖学金,“希望大学生们要具有一定的是非判断力,不要看到这张广告就轻易相信!”

  编辑点评 低劣骗子泛滥成灾是全社会的悲哀

  卧槽马

  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只要交50元,就有机会获取最高800欧元,最低300欧元不等的奖学金,还有机会赴欧洲考察或毕业后在这个叫做“欧洲发展基金会”国际慈善机构(EDF)实习和工作。这样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海报广告,最近贴进了广东部分高校。

  看到这样的一个新闻,我第一感觉是,这又是一起骗局,而且还是智慧含量极低的低劣骗局。本来,对这样的骗局,是不值一评的。但再仔细想想,在人们的生存智慧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如此低劣的骗局还有人发布,就又觉得也还有评说的价值在。这样的骗局存在说明了什么?除了说明了骗子们没脑低估了人们的智慧之外,是否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在我们这里,骗子们生存的门槛太低了?我们给骗子们提供的生存土壤太过宽松肥沃,使得他们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地连欺骗也粗制滥造?

  由

留学骗局,再反照我们的生活现实,就很难轻松起来。仔细想想,从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到生老病死,我们生活中的哪个环节哪个阶段没有骗子行骗的身影?骗子横行、动辄受骗,充斥着媒体,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作为现代中国人,其他的能力可以差一些,但防骗的能力绝对不能差,因为,如果不幸在这个方面有欠缺,轻者失财失色,重则倾家荡产,甚至枉送性命。这方面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要分析骗子们何以在现在的中国如此盛行,恐怕非这篇短文可以说得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们对于骗子们的打击力度还是太不够了,在有些地方,局部领域,骗子们简直就如同踏入无人之境,为所欲为,肆无忌惮。即使有些地方有些方面,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打击措施,但这些打击根本不足以伤其根本。骗子们失手成本如此之低,他们怎么会轻易放弃其行骗害人的勾当?又怎能阻止新的骗局的出现?

  骗子横行泛滥,除了让普通老百姓受到伤害外,也抬高了整个社会的成本,这是全社会的悲哀。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