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留学出国 > 正文

喝过洋墨水不再高人一筹 出国留学激情不再燃烧

http://www.sina.com.cn 2006/02/22 18:20  鞍山日报

  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大规模自费留学热潮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经过了十多年的总结和验证,今天的中国人面对是否选择留学的时候,激情有所减退,显现出更多的理智和现实:不再简单地认为留学就一定能成才;不再简单地认为出国就一定能发财;喝过“洋墨水”的中国人不再被简单地认为高人一筹。

  镜头一:我市某文化单位,年龄在50岁以上的职员,其子女在国外有留学经验的约
占此年龄段职员总数的70%左右;而同在这家单位工作的今年48岁的孙先生,他的女儿正在省内一所高校就读大二。孙先生介绍,他们单位中他这个年龄段的同事,其子女目前都在国内高校就读,没有出国留学的。而此前出国留学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太成功的例子。

  镜头二:鞍山一中副校长蒋秀娟介绍,五、六年前,一中每年至少有三、四十名学生在高中学业未完成前就出国

留学了,但从2000届开始,出去留学的学生数量急速减少。尽管现在仍有不少国外院校到一中宣传招生事宜,但几乎没有学生报名。

  镜头三:石先生的儿子是大连某高校的大二学生。他说,十年前,同事、亲朋之间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就是相互探讨孩子去哪个国家留学比较好,而现在很少能听到人们如此热衷地探讨这个话题了。他说,人生中有留学经历固然好,但出去的目的是学本领,而不是“镀金”,除非能就读国外一流的大学,否则他不会把儿子送出去。

  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市教育外事交流管理办公室及我市几家留学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他们很难统计出这几年来我市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具体数字,但人们对自费出国留学的认识由起初的盲目走到了如今的理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改革开放初期,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丰厚的物质生活使国人大为惊叹,加之许多学界精英公派留学学成归来后,在国内大展宏图,使人们对国外无限向往。于是,许多家长不惜重金把子女送到国外读书。然而,随着“海归”日益增多,他们的就业不再像过去那样通行无阻,有的甚至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成了“海待”,人们对“一出就灵”有了新的思考。

  市教育局局长闫海涛分析说,早期自费出国留学的孩子普遍年龄偏小,成绩偏低。特别是近几年,国外教育机构在华争夺生源日益激烈,留学门槛越来越低,一些未考取国内大学或难于进入国内大学的学生纷纷出国留学,用金钱换回一张洋文凭,归国后虽然也是“海归”,但其学养技能实际上逊于本土人才。而巨大的留学开支与预期回报相比得不偿失。

  此外,在留学热潮中出去的一些孩子,由于他们尚未完整而深刻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就接受了许多西方文化,这些孩子回国后由此导致的归属感和文化的缺失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先完成中国人的教育,再学做世界人”的观点,正在为许多人所接受。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近年来,国内教育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高等和优质教育资源极大扩张,我们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培养出足以支撑整个国家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使国人对教育长期妄自菲薄的认识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于很多孩子在国内都能考上较为理想的高校,即使没出国其英语水平也足以应付日常工作的需要,加之就业市场由注重学历到注重能力的逐渐理性,正如闫海涛说的,“

中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及中国人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充满了信心,这实际上是人们对待留学问题走向理性的核心。” (记者傅雅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