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本大学:回来的学生像换了个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5日 11:26   中国教育报

  校内外都有“修炼道场”

  从事脑内视觉技能组织研究的博士生高桥和志,到计算理论研究室研习,掌握了心理和生理实验的数据模型化技术,并做成了研究需要的模型。学习计算理论的博士二年级学生园田隆,选择到筑波大学学习管理,模拟公司总经理的角色,就团队运营和管理进行实战学习。博士二年级学生常盘达司选择到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进行研习。

  据了解,这项改革得到了九州工业大学各方面的支持和协助。校方组织起了包括生命工学、机械工学、电子工学三大领域,涵盖神经生理学、行为心理学、混沌神经学、计算理论、集成回路、机器人技术、管理、模式识别、机械、电子等多个专业共22个研究室的所谓“修炼道场”。各研究室分别公布了最新技术内容的菜单以及可以接收外来研习学生的专业目录,营造出适应学生学习的平台和环境,供学生选择。同时也鼓励学生到外地或国外大学研修。学生根据研究、学习进度和需要,自行提出申请,研究室协助指导,安排外出的时间、地点和研习内容。外出研习一般安排在博士课程的第一、二年。

  为确保研习效果,各院系专门为这些前来“修行”的学生编写短期研习教材,建立相互指导学生的教师指导制度。

  回来的学生像换了个人

  九州工大脑信息工学专业的“跨专业领域研习型教育系统”已实施两年,有26名学生通过这个方式学习。改革得到了文部科学省的好评,作为“培养开拓未来能力”的新博士教育制度进行推介。

  学生普遍认为,穿越研究室之壁,在他人研究室学习,体验和自己研究室不同的文化气氛,是一种非常刺激且宝贵的体验。通过这种学习和训练,使自己具有了从其他角度审视本专业的机会,视野更加开阔,对推进自己的研究大有裨益。

  教师则反映,归来的学生几乎都增加了活力,讨论会发言积极,也更注意对后辈的关照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有的学生甚至像是换了个人似的。通过研究室之间人员的交流和技术转移,学生间的切磋研讨,相互学习和激励,也带动和增强了教员的活力,进而为研究增强了活力。

  博士生山本尚幸称,在和自己研究室不同的环境交流,使自己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并发现了新的价值观。学生西田和古贺称,外出研习的三个月过得非常充实,感到像是总有人从背后推着自己。不少学生还谈道,外出研习拓展了人脉关系,为未来协作研究打下了基础。(作者为中国驻日本福冈总领事馆教育参赞)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出国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