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叙利亚新闻官:在中国留学的日子终生难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3日 10:26   千龙新闻网

  在中国留学的日子终生难忘

  又到了一个金秋收获的季节,阿卜杜经过四年的寒窗苦读,他本科毕业了。就在他准备回国时,四年付出的艰辛与汗水意外恩赐地给他带来了又一个惊喜。“有一天,外事处老师告诉我,中国教育部最新规定海外留学生考试成绩在前三名者可以申请全额奖学金,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我一听这个消息马上去外事处查看我的毕业成绩,一看,我是第三名,有机会再深造,当时我就毫不犹豫地留下来,继续攻读北京语言大学文化学院汉语语言专业硕士”。至今,阿卜杜向我讲起那段难忘的经历时,依然目光炯炯,无比兴奋。

  阿卜杜在接受采访时说:“北京语言大学是我学习汉语的摇篮,这里曾经培养出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留学生。自己刚进校门的时候,压力并非来自不同的人种,而是每位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及风情,不同的个性与文化,有差别、有竞争、也有动力。”

  阿卜杜说得是真话,但他最擅长的就是通过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不断创造新的成绩和奇迹。这个成绩就是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个奇迹就是他通过学习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几千年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

  1994年9月,阿卜杜在这个难忘的金秋时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播种,同时也期望着有更新的收获。成为了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阿卜杜学习更刻苦努力了,他全面系统学习了汉语语言学、语言学概论、古汉语、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中国古典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中国电影戏剧史等诸多课程。当我问他:“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门课?”阿卜杜毫不犹豫脱口而出:“古汉语”。我上大学时也学的是这门专业,心想,莫非他喜欢学古汉语是因为最难学?我追问:“为什么?”他回答:“因为最难学。”果然他的回答应正了我的猜测。

  阿卜杜告诉我,他在学校期间还专门学习了《道德经》、《论语》等,越学越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化最有魅力之处,是在于她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教人讲理讲德。

  为了更深入认识中国文化,了解幅员辽阔的中国,不同的名族风情和地域文化,阿卜杜除了上课外,他利用节假日到中国各地旅游。其中只有一次是他随学校组织去西安旅游。来到西安蜚声世界的古城,参观兵马俑、华清池,栖身在千年古城中,品味着粗粝的秦腔中透出的沧桑古韵。正是这位来自阿拉伯留学生的一大收获。接下来的“中国行”就是靠阿卜杜独自走游了。

  他还清楚的记得,当第一次来到北京时,他时常骑着自行车,去游故宫、逛胡同、走市场。他说:“我最喜欢去五道口农贸市场,和西直门小商品市场,因为那里的东西又多又好又便宜,质量也很好。”几年下来,阿卜杜对北京很熟悉了,哪座桥怎么走,哪条胡同怎么穿,他都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同学们都说阿卜杜是“老北京”。“1991年我去香港、澳门、广州,再去了上海、杭州、无锡,感受到了中国的地大物博,真是美不胜收。在中国8年的留学生活中,我先后11次去过南京,我实在是喜欢南京这座城市. . . . 。.”

  阿卜杜边回忆他在中国的留学生活边说:“1990年我第一次去南京参观中山陵。我深深地被孙中山这位国父折服,他很伟大了不起,我非常崇敬他。在南京我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眼前的一切让我触目惊心,日军实在太残忍了,任何一个人看到此情此景都会深感震惊!”之后,阿卜杜还先后去过新疆、青海、宁夏、甘肃、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旅游,每到一处他都用双眼、用心灵去体验,去感受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和中华文化。

  “我永远难忘在中国留学的8年时光,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帮助我的老师和朋友。”阿卜杜说,一位叫马树德老师自从我跨进校门他就给予我很多关心和帮助,他和蔼可亲,在许多不同场合都鼓励我学好汉语。至今印象最深的是他说过一句话,“阿卜杜,是你的出色表现改变了我对阿拉伯学生的看法。”每隔一段时间,马老师就请我和同学到他家里做客,我们相处如父子般亲密。在学校我很喜欢踢足球,同学们说我长的有点像马拉多纳,都叫我“小马拉多纳”,每次比赛总少不了叫我。我还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叫赵和,记得每天下午下课后,我们都会约好在学校见面、聊天,他还教我做中国菜,我很快学会了砂锅豆腐、葱拌豆腐、麻婆豆腐,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为叙中友谊架起沟通的桥梁

  “1998年夏天,我很自豪骄傲地取得了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言专业硕士学位。”阿卜杜说这番话时。双眼透出兴奋的目光。的确他应该为自己骄傲和自豪,因为他一诺千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毕业后他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叙利亚,起初他想象“我经过8年的努力学习,终于拿到了汉语与语言专业的硕士,回来可以大显身手,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了”。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回国后,他没有机会说汉语,他的工作也和汉语无关,虽然阿卜杜英语也相当不错,但他还是想继续有机会说中文,巩固、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他千方百计,寻找一切机会学习汉语,走在路上只要看到长得像中国人的人,他就会主动走上前去和别人打招呼,找机会对话,了解中国的近况。10年前叙利亚说中文的人还很少,听不到、说不了中文怎么办?他就天天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华语节目,这还不够,他又自己花钱安装了卫星天线,下班回到家,就收看CCTV 一套至四套及各省市的电视节目,当妻子孩子也要看阿语频道电视时,阿卜杜就对妻儿“说好话”,让他们白天看阿语频道,自己晚上看中文频道,他每天晚上都守在电视前看中国新闻节目和电视连续剧,汉语水平进步很快。

  阿卜杜说,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叙利亚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跟多的中国人了解叙利亚,也让更多的叙利亚人了解中国。近年来随着中叙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高层互访和各层面的访问不断增加。阿卜杜这位“中国通”也有了用武之地。虽然他负责的工作是叙利亚新闻部公关司国际合作事务,但是中国出访叙利亚代表团通常最重要的翻译任务都交给了他,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知识阿卜杜都得“精通”。他回国11年来,从未放松过对汉语的学习,他不仅听广播、看电视,还常常到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翻阅中文的杂志和报纸,并每天坚持阅读中文小说,《白鹿原》、《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魂》等他都读过。阿卜杜时刻关心着中国的发展进步,他常常从《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上了解中国的近况,并告诉叙利亚朋友。他说:“中国的新闻,我只相信中国媒体的消息来源,而个别西方媒体总是不顾事实,别有用心,对中国或其他一些第三世界的媒体说东道西,戴着有色眼镜去看问题,不真实,不客观,不可信。”

  前些年,在叙利亚,由于说中文的机会不多,一些曾经学习中文的人,包括阿卜杜的同学,都渐渐放弃了学习汉语。阿卜杜“苦口婆心”劝说他们:“你们要把目光放长远,中国在世界的发展状况和经济增长速度令人惊讶,中国未来的潜力无限,学好汉语肯定有用。就这样许多已经放弃学汉语的人又学起了汉语。阿卜杜每天工作十分繁忙,他的妻子是一位教师,家里有一双儿女,阿卜杜的家住在离大马士革较远的郊区,每天乘交通车上下班,在路上来回时间要花去近3小时,他虽然很辛苦们很疲惫,但从未放弃过每天坚持学习汉语。任何一位中国朋友赴叙利亚访问,他都会尽全力去帮助他们更多的了解叙利亚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经济状况。此次叙利亚之行,对此我有十分深刻的感受。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阿卜杜陪同我们参观了叙利亚国家博物馆、记者协会、通讯社报业集团、电台电视台并前往塔尔图斯省、拉塔基亚省、阿勒颇省等地参观访问,他起早贪黑,不辞辛苦,为两国新闻同行的交流,增进中叙两国人民的友谊付出了心血。在旅途中他的孩子多次打电话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呀?我们好几天没见到你啦,我们很想你,赶快回家吧!”阿卜杜耐心地对孩子解释,“我陪中国来的叔叔阿姨在工作,工作完了就回家看你们。”接受我的采访阿卜杜也是百忙中挤出时间,并且分成两次采访才得以完成。

  阿卜杜深情说:“我在中国生活学习了8年,吃过中国的饭,喝过中国的水,登过中国的山,趟过中国的河,呼吸过中国的空气,得到过中国人的帮助,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愿为加强叙中人民的友谊多做贡献。”

  在我们离开大马士革国际机场回国时,还是李景芳参赞、哈蒂佳。穆哈穆德女士、阿卜杜一行前往机场送行。离别时,阿卜杜依依不舍地和我们告别,他的中国情结永远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