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充电还是度假 赴英留学生超六成去读一年硕(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7日 13:43   广州日报大洋网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位于伦敦市中心。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位于伦敦市中心。
伦敦的西敏寺大学非常受中国学生欢迎,图为该校图书馆。
伦敦的西敏寺大学非常受中国学生欢迎,图为该校图书馆。
在剑桥市,剑桥大学的标志随处可见。
在剑桥市,剑桥大学的标志随处可见。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图书馆座无虚席。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图书馆座无虚席。

  英镑对人民币贬值令中国学生赴英留学更容易 去年3.5万中国学生去英国求学

  牛津、剑桥,是现代大学教育的滥觞,也是无数学子心中的圣殿。留学英伦——从徐志摩到钱钟书,他们的牛津、剑桥留学故事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传说,激励着一个又一个后来者远赴重洋,负笈求学。

  根据英国驻华大使馆方面的材料,英国去年在中国发放大约3.5万个留学签证,这就意味着,现在每年有3.5万中国学生远赴重洋到英国接受各级教育。而由 于“短、准、稳”三大特点,一年制硕士研究生成为中国学生最喜欢的留学项目,据统计,目前赴英中国留学生中,有超过六成的都是选择去读“一年硕”。

  一年读个硕士,

  充电还是度个长假?

  早在2006年,中国教育部就已与英国教育与技能部相互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及托管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协议》。

  根据协议,中国学士学位获得者,在满足英国高校招生条件下,可以到英国攻读研究生学位和进行职业学习;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在满足英国高校的录取条件下,可以直接攻读英国博士学位。

  这个协议为大量中国本科毕业生去英国读研大开方便之门。同样是读硕士研究生,在中国要3年时间,在美国要2年时间,而英国只需要一年就能毕业,虽然学费 和生活费高一些,但英国教育水平有目共睹,一年时间拿到一个含金量颇高的硕士学位,还能开拓国际视野。因此,目前中国学生的赴英留学热,主要热在硕士研究 生教育。

  除了应届本科毕业生之外,许多工作一段时间的本科生也喜欢来英国充电,一年短平快硕士学位最受他们欢迎,这类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经济基础,可以自己负担留学费用,而且工作经验也使他们在学习方面比刚出大学校门的师弟师妹们具有优势。

  在伦敦的西敏寺大学,记者碰到了来自上海的读研女生Joy,在谈到未来就业问题时,这个年轻的女孩一脸轻松,“从没想过啊!家里早就打算让我出国留学 了,没想过找工作的事。”谈到现在的学习状况,她说,学习是很紧张,但是很“好玩”。去年夏天来英国著名学府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广州女孩Jenny说得更 直接:“一年时间,就当给自己放个大假。”

  前景

  理工金融易就业

  无论是Sunny还是Annie,英国读硕士最吸引他们的要算“毕业后工作签证”制度,两年的时间可以让他们在英国获得很多实践的机会,在他们看来,这比一年的大学还有价值。目前Sunny在伦敦帮助BBC制作节目,还是一家中文报纸的撰稿人。

  关于毕业后的去向,中国学生毕业后回国就业的比例非常高,如果留在英国的话,理工科以及金融专业的学生找工作容易一些。不过目前英国年轻人的失业率比较 高,据英国保守党影子内阁大学事务大臣戴维·威莱茨介绍,目前英国本土有六分之一的年轻人处于三无状态——无工作、无大学教育、无职业培训,这个形势也导 致中国学生的就业困难。

  感慨

  没想到,老外学习更用功

  “英国研究生学习时间虽然短,但教学质量是由高强度学习保证的。”这是很多中国留学生的共同看法。

  关于在英国的学习状况,伦敦大学城市学院的北京学生小艾向记者表示:“以前在国内,一直以为外国学生不爱学习,特别是中国大学里面的外国留学生,一天就 知道玩。但来了英国才发现,有的外国学生比中国学生还要用功,因为这里不下苦功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节奏。这里的图书馆24小时开放,通宵学习的学生不在少 数。我经常晚上11时离开图书馆回宿舍,这时候还有很多学生进来学习。”

  “看来还是环境决定人,在中国大学‘严进宽出’的背景下,外国 学生也沾染了懒散的毛病,而在英国的大学制度下,人人都被上紧了发条,所以国内有人提出‘一年读个研究生,教学质量有没有保证啊’,这一点丝毫不用担心,LSE在全世界都是金字招牌,学校自然有机制保障教育质量。”小许这样总结他在LSE半年的学习生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留学英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