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加拿大天才班:2年小学生变大学生(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 11:45   中国新闻网
卑大的“天才班”中,逾半数是华裔。
卑大的“天才班”中,逾半数是华裔。
20个学生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小集体,每月为当月出生的同学庆祝生日。
20个学生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小集体,每月为当月出生的同学庆祝生日。

  综合加拿大《明报》报道,在加拿大卑诗大学(UBC)遇到小学生模样的“同学”可别太吃惊。一个设在卑大校园内、俗称“天才班”的课程,以2年的时间培养资优小学毕业生,让他们可以直接免试进卑大。目前就读“天才班”的学生有逾半数是华裔,具天才的新移民亦有机会入读。

  卑诗大学设“天才班” 小学生2年完成5年中学课程直升大学

  这个“天才班”的正式名称为“大学过渡课程”(University Transition Program),课程主管达尼恰克(Daria Danylchuk)表示,该课程旨在帮助天才儿童全方位提前融入大学,在全国独一无二。

  该课程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帮助符合条件的小学毕业生“速成”,将5年中学课程“浓缩”至2年,在完成两年过渡课程后,直接升入大学。不过并非所有尖子生都适合参加该课程,还必须是学习能力超群,以及求知欲强烈、渴望进入更高级的学研阶段,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达尼恰克解释道,有学生天赋极高,却无意密集学习、自发动机不足;“能让父母感到骄傲”不应成为申请的理由。由于课程要求学生在2年内完成本来是中学8至12年班的学业,还要旁听大学课程,因此招生时,必须与每位申请者单独详谈,反复确认他们有这个能力和需要。她说,如果学生感到无聊或被逼迫,那就是来错了地方,这个课程是要让他们学得主动、快乐。

  事实上,过渡课程并非教育机构设来培养天才的,而是在少年学生要求提前进入大学深造的情况下,温市教育局、卑诗大学(UBC)及省教育厅于是三方合作,“帮助”他们克服各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项目每年仅收20人,温市占10个名额,其余10个留给其他地区。

  创新思维能力为招生考核重点 课程开办15年培养数百少年天才

  对于招生的评估测试,达尼恰克表示,常有父母询问如何准备考试,但他们考核的不是课业知识,而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具有创新思维、触类旁通的能力,比如有新移民学生,可能因为英语不够好而影响表达,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却能在更高层面的测试上反映出来。

  经过首轮筛选后,招生委员会的教育、心理专家会用大量时间深入了解每位申请学生,并让他们尝试新的上课方式,观察他们课内外的学习表现和人际交往,最后综合评估,确保入选者在智力和心理方面都已做好“速成”准备,整个过程历时甚长,招生谘询会一般秋季举行,而收生名单要到次年3月中才能出炉。

  达尼恰克指出,其实对于所有申请者,这都是一段很好的经历,不论入选与否,专家们都会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下,与他们及其家长讨论,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最有效地学习。她举例说,曾经有位来自阿博斯福的男孩通过申请评估,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后,向其所在学校反馈了他们的建议,校方于是特别为他改变了教学方式。

  是否有学生因无法适应课程而退出呢?答案是肯定的,但这是极少数情况,达尼恰克表示,由于全班都是天才,有学生会在情感上无法接受不再是“顶尖者”,也有人可能因体力不支赶不上进度,如果课程不能让学生感到“如鱼得水”,教师们会根据具体情况,帮助他们找到“更合适的地方”,可能是跳读高中课程,亦可能是其他精英班。

  课程开办15年来,已有数百少年天才通过它提前进入大学,达尼恰克笑着说,许多人在学术领域继续深造,有的已经在剑桥等学府完成了博士、博士后学位,还有人选择律师、医生等职业,最令人欣慰的是,他们都对人生感到兴奋,她说,正在策划邀请每个毕业生在网站上谈谈自己的道路,令后来者得到启发。

  每周两次文娱活动 将“小天才”拉离书本

  无论天赋再高,就读“天才班”的这群13至15岁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们表示,过渡课程同样注重让他们享受到青少年生活的乐趣,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负责生物、化学、历史及文娱的教师库珀史密斯(David Coopersmith)表示,基本上3/4的学生侧重于科学领域,1/4学生表现出音乐或写作天赋,他们都具有超强的记忆、理解及钻研能力,每周两次的文娱活动就是为了将小天才们从高强度脑力劳动中拉出来。

  他笑称,这些发自内心热爱学习的孩子们宁愿看书也不想出来玩,因此必须帮助他们暂时熄灭思考的引擎,完全抛开书本,去健身房、打球、爬山、露营等,或是去清理海滩,“要让他们流汗,甚至玩得全身邋遢,让他们开心得大笑”。

  课程主管达尼恰克表示,非常鼓励学生们参加或组织课外和社交活动,比如他们会自己作曲、编舞,组成乐队或合唱团表演。她指出,小天才往往不适合就读普通学校,因为“超群”容易令他们被孤立,或是要掩饰自己来合群;但在这个群体,他们能够安心地发挥天赋,并通过集体活动学会合作及互相启发、支持;让他们完成课程后尽量在卑大就读,也是希望透过熟悉的环境,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的生活。

  升入大学后,年龄是否成为跟同学相处的障碍呢?一班读大二的课程毕业生表示,很少有同学会发现他们的实际年龄那么小,反而常因为能深入讨论学业而结识好朋友,并笑称“因未够年龄合法饮酒而无法参加部分聚会,可能是唯一的不便吧”。

  教局补助千元测试费 移民少女顺利入读天才班

  14岁的吴玮妍(Emily)3岁时随父母自中国移民加拿大,现在是“大学过渡课程”2年级生,她将于明年秋季入读卑诗大学科学系,志愿是成为一名脑神经外科专家。

  谈到Emily的成长,吴妈妈有些歉疚,他们以技术移民身份抵加后,首先定居多伦多,数月后迁至渥太华,2年后搬回多伦多,不久又移居卑诗。她坦言,对女儿幼年教育没有太上心,一方面是忙于应付工作、生活的压力,另一方面认为应该让孩子自由成长。吴妈妈提到,当时不了解排名情况,后来才发现女儿就读的学校,在多伦多2000多所小学中几乎排在“榜尾”。

  不过Emily的天赋从小就有所展现,吴太太表示,女儿5岁就开始读章节小说,听力尤其好,学琴听一遍就能记住,游泳、滑冰,“学什么都快”;她认为,阅读对女儿成长起了关键作用,让她爱思考、爱问为什么,并通过善用图书馆,锻炼出了查找、分析等做研究的基本能力。吴太太笑着提到,Emily 9岁时写了部小说,她竟然学会用电子邮件,将文稿和自荐信发给在网上找到的出版社。

  对于女儿提前进入UBC,吴太太由衷赞叹本地小学非常负责任。原来Emily的天赋引起校方关注,曾建议父母为她进行智力测试,但面对高达 1000多元的测试费,吴太太犹豫不已,为此学校特别向教育局申请经费,为Emily进行3小时的测试,结果在认知、记忆等所有类别,她都属于极有天赋。

  校方根据结果,建议Emily入读天才班,但吴太太担心如此会“揠苗助长”,让女儿失去自由成长的乐趣;为此学校又请来教育、心理专家做“思想工作”,这才令他们决定带女儿去参加过渡课程的入学测验。

  Emily说,过渡课程最大的好处,是能让她自由接触各种学科,通过旁听大学课程、使用图书馆和实验室,令她提前找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决定攻读医药学和心理学。(方洁莹)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