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为了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地生活,适应新环境,新加坡管理大学从2006年8月起,推出“殷勤好客家庭计划”(简称“好客计划”),由本地家庭自愿报名参与,帮助留学生顺利度过第一年的过渡期。
新加坡管理大学在四年前推出的“殷勤好客家庭计划”(Host Family Programme),获得积极反馈,该好客计划已经从最初的10个家庭,增加到60个。去年,新大也因为成功地推出了一系列帮助国际学生适应新环境的项目,包括好客计划,而获得旅游局颁发的教育奖之一——“新加坡国际学生最佳东道主——学校单元”奖。
尽管好客计划主要针对大学第一年,很多家庭却始终和学生们保持联络,建立了细水长流的友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接待家庭和学生往往看似“天作之合”,在每年一度的介绍晚宴上惊讶地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话题,其实是新大国际学生事务部门在幕后“作美”的结果。
新大学生事务处高级经理沈美伶介绍说:“我们根据双方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等方面,尽量作出比较合适的安排。我们也会考虑到接待家庭的孩子的年龄,看是否可以安排年龄比较接近的学生。”
接待家庭:蔡木荣夫妇 留学生:秦臻(来自中国青岛)
2006年1月,20岁的秦臻从气候温和的中国青岛,来到这个陌生的赤道岛国。除了天气热得受不了,新的语言环境也让他感觉像热锅上的蚂蚁。经过半年多的适应期,秦臻于8月正式踏入新大课堂,却发现自己的英文能力还是不足以应付新大的诸多专题作业。
四年后,主修金融与经济学的秦臻,讲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求职路上过关斩将,并在今年7月正式成为知名金融资讯公司彭博社(Bloomberg)的一员。作为秦臻的接待家庭,蔡木荣夫妇对秦臻赞不绝口,但秦臻却认真地说:“木荣给我的帮助很大,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在这段日子里,他扮演着很多角色。”
在卫理公会感恩堂慕会的蔡木荣夫妇,是2006年新大首届好客计划下的十个家庭之一。蔡木荣(49岁)说:“一个年轻人背井离乡生活,很不容易。我们希望在他遇到困难时,可以帮他一把。”
从2007年的华人新年到去年的圣诞,每逢佳节,秦臻都无暇“倍思亲”,而是匆忙赶往蔡木荣一家的聚餐等活动,和蔡家三个21岁、19岁和14岁的孩子也日渐熟络。秦臻的母亲飞来看望儿子时,两家人也会小聚,聊聊家常;秦臻从印度交流回来,也不忘联络蔡木荣,说说自己的见闻。
就职于美国友邦保险公司(AIA)的蔡木荣认为说:“秦臻很有教养,在学习上也没有问题。我们更多地是给他一些有关新加坡社会或职场方面的建议。”秦臻也说:“留学生往往不太了解本地有怎样的工作机会。参加求职面试之前,我向木荣了解了本地情况,这对我申请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秦臻的母亲曾多次邀请蔡木荣一家到青岛作客,蔡木荣夫妇表示,将来有机会一定会去青岛看看。秦臻笑着说:“到时候,就该让我们也当一回接待家庭了!”
接待家庭:林耀贤、陈佩珊夫妇 留学生:方思羽(来自中国西安)
若是以前,菲律宾水灾、泰国动乱,或者西安发生什么事情,对林耀贤来说,都只是一条新闻。可现在不同了。接待过九名菲律宾留学生、两名泰国男生和两名西安女生的林耀贤说:“现在如果这些地方哪个有什么事情,我都会特别注意。打个电话过去问问,或者发个电邮。”三个原本只是地理名词的国家和城市,因为是他“孩子们”的家乡,而变得有血有肉。
自2008年从朋友那里听说好客计划这个项目后,林耀贤(35岁,土木工程师)和妻子陈佩珊(34 岁,初院教师)已经连续三年接待来自各地的学生,并表示“只要时间允许,希望一直做下去”。现在,林耀贤会拿着地球仪,指着菲律宾、泰国和中国,对4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说,他们的哥哥姐姐就是来自那里。
今年刚入学的西安女孩方思羽(18岁),是生平第一次离家求学。她说:“之前收到学校电邮介绍这个计划,我本来没打算参加。后来室友跟我说,接待她的新加坡家庭,人特别好。她也是西安人,比我早来一年,去年参加了这个计划。”
结果,在15日的好客计划介绍晚宴上,方思羽再次惊叹“世界真的太小”。原来新大分配给她的这家人,正是她室友口中的好家庭。
新大的一番心思没有白费,初次见面的双方不需要“破冰”,已经亲近了许多。林耀贤说:“我早年从马来西亚过来,太太是香港人。我们知道一个人在异乡读书不容易,想家的感觉真的不好受,而来到陌生的地方,什么都要靠自己。以前有新加坡人帮助过我们,现在我们有这个机会延续、传播这份情谊。”
陈佩珊说:“通过这个计划,我们也希望让他们对新加坡这个国家有所了解。我们曾带学生们去一些连新加坡人都很少去的地方,比如新生水厂等等。”
接待家庭:杨开敏、李碧珊夫妇 留学生:Nguyen Bao Ngan(来自越南)
看着面前谈笑风生,“打”成一团的三个孩子,记者竟然一时看不出,哪个是受接待的学生,哪个是接待家庭的孩子。“你们之前早就认识了么?怎么看起来已经像一家人?”为了回答记者的问题,李碧珊(43岁)看了看表,然后笑着说:“嗯,我们已经认识三个半小时了。”话音刚落,这一家人又前仰后合地笑成一片。
和另外两个家庭不同,杨开敏(44岁)一家今年第一次参与这个计划。越南女生Nguyen的开朗活泼、幽默风趣,是杨开敏一家没有想到的。大女儿杨恩惠(15岁)说:“几天前听妈妈说今天要跟小姐姐见面,我原本以为就是比较随意的一个家常便饭。准备出门的时候,妈妈提醒我要穿smart casual,我才知道是个很正式的场合。结果大家聊得特别开心,真的成了家常便饭!”
五年前来本地读中学,毕业于莱佛士书院高中部的Nguyen,从新大网站上看到这个好客计划后便报名参加。已经对诸如“怕输”、“tahan”等本土语言十分熟悉的她,很自然地与杨恩惠和弟弟杨恩乐(11岁)用方言开着“冷笑话”。
李碧珊说:“作为她的接待家庭,我们都很佩服她。十几岁就一个人出来读书,学着整理自己的生活,为自己做决定,很不容易。”
谈到为什么要加入这个计划,杨开敏说:“我和妻子都曾留学英国。那个年代没有电话,也没有网络,我们深知留学生活的不易。后来我又去美国加州深造,学校里有一个类似的好客计划。我的美国接待家庭对我很好,让我很感激,后来我们也成了朋友。当时我就在想,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成为别人的接待家属。”
所以,当杨开敏的一名中正中学校友告诉他这个计划时,杨开敏立即报了名。(王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