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各国福利盘点:出国读书你打算何时成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9日 10:08   杭州网-每日商报

  资深加拿大留学专家徐蓉昨天给我一个留学方案,主人公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他可能要随父母去加拿大留学。因为年龄太小,相关规定表示,必须有一名家长陪同,作为在当地的监护人。

  据说,加拿大每个省的教育资源情况都不一样,首先要选定“安家”的地区。

  以往大家比较倾向于安大略省多伦多、BC省温哥华等这些大城市,近年来曼尼托巴省渐渐冒了出来,以“费用低廉、居住环境安全、教育资源丰富”等优势受到青睐。

  而加拿大的公立学校多由政府投资办学,对当地学生免费。因此,当地学生和移民学生一般都会选择公立学校。国际学生在公立学校所占的比例比较小,英语学习环境相对比较优越。

  小学教育的入学条件比较简单,公立学校主要以学生居住地、年龄分配就读。对新移民学生,学校也会安排一定的ESL英语课程,不用担心语言问题。移民学生小学毕业后,就可以和当地学生一样申请中学,拿到高中毕业文凭后再申请加拿大的名校。申请的程序和条件和当地学生完全一样。

  留学低龄化已经是很正常的现象了,家长觉得越早出去,越能适应当地环境,对今后的升学也十分有利。这些留学家庭对学费的慷慨也让我们旁观者瞠目结舌。

  我问过一个留学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如今留学到底有没有黄金期的说法。他很自信地说,全年都是黄金期。刚刚过去的十月份,对于各大留学中介公司来说,简直是一个混战的战场,谁都在紧盯杭州留学市场,谁都想做老大,谁都有可能做成老大。

  那么,占主导地位的,不是这些留学公司,而是手握百万留学款的准留学生们。只是,这些需求方不知道留学申请的要走多少弯路。留学,问题总是围绕这些:安全性、留学年龄、适应程度……

  今天,我们聚焦成功案例。

  【亲历者说】

  Rose2007年大学毕业后直接通过学校内的中介机构申请到英国一所大学继续进修研究生课程。一心想到外面世界看看的她,之前和父母斗争了很久。最终父母同意她去留学,也是因为周围留学的朋友对英国评价很好。出国之前,Rose也做了一番功课。Rose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她所申请的这所学校在全英综合排名30几名,但专业排名却是前几名的。申请需要两个要件:一个是大学成绩,这个已经是现成的;一个是雅思成绩,Rose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拿到了相应的分数。

  留学生活正式开始后,Rose发现相对于国内学校主要靠自己读出成绩,这里更强调团队协作精神,考察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通常,Rose需要和几个同学一起完成一项市场调查。与国内同样在读研究生的同学相比,Rose不用一天到晚钻研如何写论文,而是进行了多次的实际运作。

  宽进严出是国外不少大学的规则。曾经抱着一颗雄心奔赴德国留学的Maggey,在国内花了一年时间学满了800个学时的德语,由于Maggey毕业于一所211大学,加上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很快就拿到了德国一所大学的入学申请。然而一年后,Maggey选择了回国。Maggey说要想拿到那张文凭并不容易,通过率相当低。她的一个朋友读了5年才拿到了文凭。

  曾经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的Cindy,目前在泰国一所大学继续攻读教育博士方面的文凭。她并不赞同国内高中毕业就出国留学。Cindy认为,在国内学完大学四年的课程再出国深造才是留学的最佳时机。如果太早,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都还没有完全形成。如果只身一个人出国,放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自律能力差的孩子面对外面的诱惑,可能会把持不住,耽误了学业。而在国内完成了大学教育,整个基础教育的功底都比较扎实,到了国外学习起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家说】

  高中阶段是孩子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更离不开父母引导。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国度,语言又有障碍,如果遇上问题找不到合适的人诉说,只能闷在心里导致孤僻心理。

  美国大学的真正优势是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不仅水准高而且可供选择的专业多,如医学、法律、商学、工程、教育等等。通常美国研究生的学制是两年,学生基本上是成年人。在美国读研究生是进入研究领域的必要途径,没有研究生学位是很难在专业领域里有所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对英语要求较侧重于专业领域,所以相对于国际学生来说,英语一般不是特别大的问题。

  相比起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再留学,出国读高中有两大优势,一是可以学到一口过硬的英语,二是能更早适应国外的教育体制,并结交到当地同学。本科或研究生阶段才出去,要花不少时间来适应当地的教育模式,而且课业压力很大。

  而很多国外的导师制的研究生课程,教授更喜欢有本国学习背景的学生。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大学院教育是以导师制为特色的,并没有全国统一的院生入学考试,学生的录取基本上是由导师本人的面试和大学院的自主考试来决定。留学生想申请进入导师门下深造,一般是先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导师,然后向导师提交一些书面的文件,导师如果对学生感兴趣,会约学生去面试,面试合格的留学生大部分被导师以“研究生”身份录取学生,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生”学习,再参加校内考,转成正式院生。

  各国福利大盘点

  加拿大:全民免费医疗

  加拿大的税项之多、税率之重举世闻名,但政府给予公民的社会保障之稳定、完善、优越亦在全球闻名,其公费医疗制度、家庭辅助金、退休养老金、失业津贴、损伤辅助、社会救济金等都是具有优良品质的福利制度,其中全民免费医疗体制让公民和永久居民享受着“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新移民到达加拿大后必须要办的事是申请社会保险号,这个九位数的号码是工作、付税、使用政府各项服务、申请银行户头等的身份代码。

  家庭津贴:凡18岁以下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均可领取每月200-250加币的家庭津贴。

  失业救济:失业者可得到双重生活保障。一是失业保险,最多可领取50周,约是原本薪水的五到七成;一年后还能领取社会福利津贴,约每月800加币。

  家庭援助金:65岁以上而未符合申请养老金的低收入人士,或是60岁至64岁间之单身、丧偶、离婚妇女,均可申请此长期性援助金。

  政府福利援助金:这项援助是属于短期性质,提供援助给有需要之人士。

  医疗福利:实施全民保健计划,加国居民不单在国内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在国外支付的医疗费用亦可在回国后向有关部门申请退还。

  澳大利亚:4000澳元的一次性分娩津贴

  澳大利亚保障津贴种类全面,是个多福利国家。新移民到埠后马上可以享受免费医疗保健及家长津贴等福利。

  养老金:60岁以上的女士和65岁以上的男士享受养老金。每周约为440澳元/人,同时还能享受减收交通费、地方税、电费和汽车注册费等。

  失业救济金:约为每两周330澳元/人,新移民要在澳定居两年后才有资格申领。

  特别救济金:新移民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重大情况变化,而使生活处于困境的,在等候期间的津贴,约为每两周330澳元/人。

  孩子抚养补贴:凡养育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女者可以得到的补贴,约为每两周50-300澳元/人,金额取决于孩子的年龄、数量和家庭的总收入和财产。

  分娩津贴:每分娩一个孩子时,可得到4000澳元的一次性分娩津贴。

  残疾人津贴:因伤残而领取抚恤金的人和因患病而领取临时补贴的人可以接受康复治疗和培训;父母或监护人因孩子身体、智力或心理伤残而需要在家护理和照顾的,可领取补贴;已经就业或者正在接受培训,但不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伤残者可以领取交通费补贴;需要长期在家照顾严重伤残的养老金领取者或领取其他补助者的人可以得到护理者补贴。

  医疗保险:全民享受免费医疗保健,提供公立医院的免费医疗以及医疗费用的辅助。

  美国:收入低微可申领粮食券

  作为世界强国,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相当完善。目前每月从政府福利单位领取福利金的有3400余万人。福利金包括医疗服务、残废保险、退休及残疾人子女教育补助金、社会安全福利金、失业救济金以及对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津贴、对失业者的工作训练补助以及学童营养等。

  养老金:虽然规定退休年龄为65岁,但一般在62岁时可提前退休,并提前领取养老金支票,其家属也可得到适当补助。

  伤残福利金:65岁以下的残废者及其家人可以享受。

  联邦保健:分医院保险和医疗保险,主要为帮助65岁以上老人及65岁以下的伤残人应付治疗和健康护理的昂贵费用。医院保险是帮助病人支付住院费用和此后的护理费用;医疗保险则是用来帮助病人支付医院门诊费用和医生服务费用等。

  粮食券:凡是收入低微,不足以糊口的居民,都有资格申领粮食券。

  新西兰:定居两年可享失业救济

  早在1898年新西兰就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已引入养老金制度。而移民者在定居两年即可享受失业救济金、生病、残疾救济等新西兰公民享受的所有福利。成为新西兰公民后到所有欧美发达国家免签证,自动得到澳大利亚定居权、工作权,享受除失业救济外的所有澳大利亚公民应享受的福利,可以到英国工作。

  公立医疗:公立医疗免费,包括医药费、检查费、住院费、聘请中文翻译费等所有费用都由国家负责。到家庭医生看普通病症收门诊费,但六岁以下儿童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医疗费用都由国家负责,所有费用包括药费全免。

  生育:从怀孕到生产的所有费用由国家负责,政府鼓励生育,除一次性奖励一笔金钱外,每生一个孩子由政府每周补贴养育费直至18岁。

  学费:免费中、小学教育学费,读国立大学只需交象征性的低学费。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