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留学生:原来不是每个中国人都会针灸(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5日 09:0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黎巴嫩留学生杜嘉明 黎巴嫩留学生杜嘉明

  2010年,“中国制造”广告正式在CNN播放,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形象推向世界大舞台。在众多的来华留学生眼中,中国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形象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8级黎巴嫩留学生杜嘉明,描述了他心目中的中国。

  中医牵线,结下不解之缘

  来中国前,杜嘉明对中国这个遥远的东方古国知之甚少。提起中国,他最先想起的便是母亲带他去针灸的场景。烧得炽热的火罐和闪闪发光的银针,把年少的杜嘉明着实吓了一跳。但害怕过后,便是对这两种中医手法的无限好奇与憧憬……

  2007年,杜嘉明来到中国。初到中国,他常常与一群同样初来乍到的留学生在一起学习汉语。由于彼此间语言不通,汉语也不熟练,他们经常是一手拿着啤酒,一手拿着手机或电子词典查找汉语单词。那混杂着汉语、英语和韩语的一次次努力交流,使中国这扇神秘的大门在杜嘉明心中慢慢地打开。

  奥运会,中国崭新的名片

  2008年对于中国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由于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世界对中国的印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的杜嘉明住在奥体中心附近,亲眼见证并感受了奥运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那些日子里,北京市民为奥运开展的准备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留学生杜嘉明在社区里经常遇到满面笑容的老太太用略显生涩的英语和他打招呼“Hello,hello”。她们的质朴与热情令他深深地感动。

  真心回馈,我深爱的这片土地

  走进杜嘉明为留学生开办的英语课堂,教室里的他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用漂亮的美音唱着《铃儿响叮当(英文)》,杜嘉明显得自信而从容,与资深的英语教师毫无二致;而当他在合唱中俯身鼓励不敢开口的同学时,那随和的微笑又使人感到格外亲近。“按照我的意思,英语培训班大概就是教一些生硬的语法知识。然而他却不同意,这些新奇有趣的方式——唱圣诞歌、演情景剧——都是他想出来的。”他的助教说。尽管时常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每一次备课,杜嘉明都会参加。“每次备课讨论前,我都觉得自己的材料已经准备得够多了,但是每次都发现,他比我准备了更多的内容。”助教感叹道。杜嘉明对于英语培训班的全力付出与努力,是在以一颗赤诚的心默默地回馈着这所培养了他的学校,回馈中国——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在中国的这3年,上海的繁华,苏州的典雅,天津的繁盛,太原的古意都曾给杜嘉明留下深刻的印象。未来,他还要去昆明感受绚丽的民族风情,去拉萨仰望最纯净的天空,去乌鲁木齐回眸那辉煌的丝绸之路。总之,去进一步地了解中国是他的愿望。

  作者:金 歌 王天竹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