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澳高层访华:重塑中国学生留学信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5日 16:51   新京报

  沙赫,留学专家

  目前英国高校学费的调整只针对英国本土学生,国际学生的留英学费不会随之大幅上涨。我们认为,对于欲赴英留学的学生来说,英国高校对本土学生学费上调是件好事。一方面,学校将会有足够的经费用于软硬件的建设、在师资力量和研究经费甚至奖学金等反面的经费会更充足。另一方面,学校经费充足,对国际学生的学费就不会做大幅上调,而是将会保持一个合理的上调比例。英国首相卡梅伦也在此次访华的谈话中表示:英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英国政府增加本国学生学费的举措,更显出英国政府有意巩固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并把其他大学打造并发展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意向和决心,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到英国求学。此外,从 2005年起,人民币兑英镑的汇率持续上升了30%,从总成本来看,目前赴英留学依然比过去五年便宜。

  澳高等教育部长:重塑中国学生留澳的信心

  11月1日至4日,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部长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参议员率领高等教育代表团访问中国,这是克里斯·埃文斯第一次以高等教育部长的身份出访海外。访华期间,克里斯·埃文斯并不讳言申请赴澳留学人数下降的事实,同时表明此行目的不但是要吸引中国学生去澳洲,也希望深化澳大利亚与中国之间的教育合作。

  “确实有人数下降的信号,这更多的体现在语言预科培训方面。目前束缚我们招生的最大困难在于强势的澳元。澳元升值很快,导致留学价钱比2009年年初的时候多了40%,显然这正在对招生造成影响。”11月1日,在澳大利亚驻华使馆教育处和澳中同学联谊会(ACAA)联合主办的欢迎会上,克里斯·埃文斯接受访问时将人数下降的原因归结为语言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层面,以及澳元的升值。

  10月底,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澳洲价值180亿澳元的教育出口产业再传利空,澳洲移民局的一组数据显示,境外留学签证申请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6%。澳洲的大学行业协会组织“Universities Australia”称境外留学签证申请人数的降幅超过预期。与此同时,美国留学的利好也对澳洲留学产生了不小影响。

  在克里斯·埃文斯看来,中澳在教育方面的关系依然很好,超过25%的在澳大利亚的国际学生来自中国,最大的担忧不是来自于美、英的竞争,而是澳元升值对留学花费的影响。为应对危机,澳洲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与中国大学的联系,增加交流项目,增加奖学金。10万澳元拓展“中澳大学校长能力建设项目”、进一步开展纳米科学研究、签署国际教育新合作伙伴协议,在短短4天的访问中,密集公布的多项措施也印证了上述策略。

  针对去年澳大利亚连续发生的学校倒闭等负面事件,克里斯·埃文斯也在11月4日与中国留学机构会谈时表示,澳政府就此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首先是全面清理市场,整顿私立学校,关闭师资力量差、缺乏良好教育资源的语言学校和职业教育学校,以保证留学生的利益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希望重塑中国学生对澳大利亚留学的信心。

  趋势分析

  申请人数下滑也有正面影响

  爱德华·史密斯,澳中同学联谊会理事

  中国是澳洲最大的教育与贸易合作伙伴。就我个人观点,此次澳洲教育部长访华,一方面是近几年都未有澳洲高层教育官员来华;另一方面,近两年由于经济危机引起的一系列波动,包括澳洲移民政策变化、澳币升值以及部分院校倒闭事件等,确实给中国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心理影响。经济、教育和移民三者密切相关,这也被以往的经验所证实。在1990年、1991年,澳大利亚经济处于低谷,当时也出现了学校倒闭的情况,政府的措施是对受影响的学生提供经济补偿,但并未从根本上采取措施让教育产业变得更“健康”、“强壮”。2009、2010年比起这一阶段要好得多,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规范教育产业的发展。

  目前的经济下滑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澳洲有分析认为,2013年将会回升,可能还会更早。

  申请人数下滑也有有利影响,促使澳洲院校提高自身教育质量,促进澳大利亚国际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10月,我在澳洲国际教育年会上发现,澳洲高校、TAFE院校也提出希望政府对国际学生提供更多帮助,如让国际学生也能享受公共交通学生优惠,以应对高昂的交通费用。

  近3个月申澳有回暖趋势

  李婷,留学专家

  就本留学机构在亚洲的各个分支机构来看,包括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等生源国及地区都没有出现像中国内地这种市场下滑迹象。出现下滑的只有中国内地和印度。究其原因,中、印两国有些学生并没有理性看待赴澳留学,以及澳大利亚留学的真正优势,而是抱着移民的目的或者跟风的心态而选择澳洲。

  从近期三个月咨询和办理赴澳大利亚留学的学生数量及业内机构的反馈看,澳大利亚留学开始有了回暖趋势,相信到2011年,澳洲留学市场就能恢复到以往的申请量。

  留学担保金有望降低

  ●张超,资深留学专家

  在11月4日与中国留学机构会谈时,克里斯·埃文斯详细询问了中国留学机构在澳洲留学项目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需要澳政府的何种支持。部分留学机构代表反映,目前赴澳留学由于受签证审查趋于严格,担保金额度增加以及签证时间过长等因素影响,导致一部分意向留学澳洲的学生流失。

  据与会的专业人士分析,澳大利亚政府有望调整留学担保金制度,采取类似于英国只需缴纳一年担保金的方式。如果学生的申请材料能充分证明其经济能力,将有可能适当地调低担保金额。另外,也有分析称,澳大利亚政府近期可能会出台关于签证的政策调整与临时改进措施。从学生签证申请情况看,10月成功获签的最快纪录是8天,显示签证措施已有改善。

  留学建议

  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受欢迎

  爱德华·史密斯,澳中同学联谊会理事

  除传统的会计、商科等专业之外,工程、IT、医学都是澳洲高校的强势领域。在计算机工程、绿色能源、医学等领域,都希望能吸引高层次人才。以医学为例,澳大利亚有很多优秀的医学院,但因为医学专业的学习时间很长,而中澳两国在Medical Doctor的培养体系、专业分类、学习年限等方面有差异,所以选择学医的同学并不多。就我们了解,目前,中国高校的Medical Doctor体系也在与国际接轨中。

  此外,今年也有一些院校提供了新的奖学金,如莫道克大学(Murdoch University)根据2011年入学的国际学生所选课程的不同,提供500-5500澳元的学费减免奖学金。

  以投资眼光看待留澳政策

  李婷,留学专家

  建议学生和家长不妨以投资的眼光来看待澳大利亚留学政策。教育、出国留学乃至人生规划,都不是短期行为,在规划时不能简单视各国目前的留学政策而定。

  不妨做大胆预测,在澳洲政府发现留学人数急剧下跌、导致一系列教育、旅游相关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是否会再次放出“宽松政策”?如果正好赶在那时从澳洲名校毕业并申请移民,是否占据了有利时机?虽然现在正是澳大利亚留学的“低谷期”,但机遇也蕴藏在危机中,现在申请去澳大利亚留学的人数下降,也意味着毕业后和你竞争工作及申请移民名额的人减少了。

  相关新政

  制定《澳大利亚国际学生战略》

  10月29日,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部长克里斯·埃文斯公布了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制定的《澳大利亚国际学生战略》,其核心内容包括国际学生的福利、国际学生教育体验的质量及为他们提供最新的准确信息。

  该战略中概括的其他措施包括开展国际学生调查、要求学校制定学生安全计划,成立应对学校倒闭事件特别工作组及加强《澳大利亚优质培训框架》及《海外学生教育服务(ESOS)法案》。

  解读:这项战略概述了12项举措,应对的四大关键领域包括:国际学生福利、消费者保护、国际教育质量及向国际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

  10万澳元拓展“中澳大学校长能力建设”

  11月2日,克里斯·埃文斯在京宣布澳大利亚政府将出资拓展创新性的中澳大学校长能力建设交流项目,并表示,吉拉德政府将出资10万澳元用于拓展“中澳大学校长能力建设项目”。该项目由澳大利亚大学协会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联合创办,目前已为100多名大学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了交流机会。

  今年年初,澳大利亚大学协会和中国教育交流协会就8所澳大利亚大学和16所中国大学在2011年参与此项目达成了共识。在该笔政府资金支持下,2011年和2013年参与该项目的澳大利亚大学达到16所。

  解读:该项目是推动中澳机构/院校间长期关系的旗舰项目,能帮助澳方与中方同行建立起牢固的个人关系。

  “进一步开展纳米科学研究”

  11月3日,克里斯·埃文斯对澳中签署国际协议进一步开展纳米科学研究表示欢迎。近年来,在澳中纳米网络的支持下,澳大利亚科技大学联盟(ATN)与中国重点大学建立了关系。该联合实验室将基于这种关系而建立。

  解读:这项协议将为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和博士研究生提供重要的合作机会。

  签署国际教育新合作伙伴协议

  11月3日,悉尼科技大学(UTS)与上海大学签署了这项旨在促进双方在研究、学生交流及培训合作领域的协议。该合作伙伴关系重点关注跨境合作、研究及培训工作,包括加强研究网络、质量及出资机会,促进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国际交流,推进联合卓越中心的建设。双方还签署了双博士学位奖学金协议。

  解读:与上海大学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悉尼科技大学《重点科技合作伙伴协议》项目下计划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在该项目下,悉尼科技大学已经与中国的4所大学及全球共15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记者:缪晨霞)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