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HR点评:海归就业重在“修炼内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3日 14:16   京华时报

  由于东大对于法学、文学、经济类的专业语言要求和专业要求都很高,尽管雯珺已经在北大拿到法学硕士,仍然没有攻读东大博士的资格,只能再读个硕士,而且为了过语言关还需要先读半年预科。语言是雯珺在留学期间最大的障碍,“尽管读了半年预科,但上课时还是听不懂,只能在课后自己开小灶。最可怕的是做演讲,连日常用语都说不利落,还要把专业的东西说明白,真是件很困难的事。好在一个学期只做一次演讲,只有死记硬背才能勉强过关!”

  熬过了演讲之苦,更大的考验在等着雯珺,那就是硕士论文。与国内研究生的硕士论文相比,东大的硕士论文在字数和质量上都要上一个台阶,雯珺说,“国内一般要求硕士论文的字数在3万字左右,而东大要求字数达到10万日文,相当于六七万中文字,是国内的2倍多!”而质量上的要求更为苛刻。“国内硕士论文的选题一般都由导师定,博士论文才需要自己找选题,但是在东大,硕士论文就要自己定选题,至少需要半年时间,阅读大量材料才能确定一个靠谱的题目,如果选题不能通过,只有延期毕业了!”

  所谓严师出高徒,摸爬滚打地从东大硕士毕业后,雯珺在日本四大律师事务所之一的公司谋求到一份实习机会,并如愿以偿拿到正式录用通知,但却因为男友在国内的关系,最终只能忍痛割爱。去年年初回到国内的雯珺,刚好赶上金融危机,很多外企都不招人,但她仍旧坚持自己的原则,“我对工作的要求很简单,首先是与法律相关,其次是能用上日语,好不容易把日语拿下,不能浪费了!”雯珺的坚持等来了她想要的结果,一家专门为日本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正好缺人,雯珺幸运地被录用了。但是留学的经历并未给她带来直接晋升为律师的捷径,雯珺介绍说,“成为律师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律师资格证,这个我在留学前已经拿到了,另一个是一年的实习经历。虽然我在日本有过实习的经历,但国内并不认可,所以只能从头做起,先担任律师助理。” 对于这样的安排,雯珺并没有什么不平衡,“我的同学除了有一半继续留在东大读博外,大约有1/4选择回国就业,在这些人中,我算是幸运的,能被日本公司录取,不至于荒废日语,专业又对口,我已经很满意了!”

  HR点评

  留学重在修炼内功

  从刘雯珺的留学经历来看,出国留学旨在体验与国内不同的学习方式,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并且精通一门外语(附加值)。

  值得称赞的是,刘雯珺回国后的求职态度非常务实,且坚持原则,并未因名校毕业而眼高手低。名校的头衔相当于金砖敲门,但企业在选择候选人时,更看重能力、态度以及与企业的融合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而不会盲目录用名校毕业生,所以留学重在修炼内功。

  连续跳槽最终找到好工作

  ★毕业院校:英国爱丁堡大学 ★学历:硕士

  从北京语言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杨晓楠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就读社会学,获硕士学位。2004年初,杨晓楠回到中国,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起初,她应聘到上海某英语培训学校做教师,2005年换工作去韩国做中英文老师。2007年来到北京,2008年至今就职于华尔街英语,现任学习顾问。

  杨晓楠表示,希望趁着年纪轻,可以多走一些地方,做老师可以有很多的游历机会,许多外教也是通过这一职业到各个地方去。“我觉得这跟我的专业(社会学)也相关。做学生时,需要出去做项目,跟人沟通,做深度访谈,交往能力也得到锻炼。我觉得做老师,在这方面也会继续发展。”

  其实从英国回来前,杨晓楠就开始往国内投简历了。“国外名校毕业生”的光环能带来什么?她认真想了想,“好像也没什么不一样”。求职时,名校背景在简历筛选时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容易引起注意,对方会给予回复等。在工作中,名校留学生的眼界可能更开阔些。但她认为,就算没有出国经历的人,只要拥有上进的心态,不断充实自己,照样非常出色,“人生是一个不断在学习的过程,不要只是出国镀金,回来吃老本。”

  她清楚地看到,如果一个人总带着优越感去找工作,是不会很成功的,“归国留学后最初的工作还是要平稳一些、现实一些。”

  经过几年的职场锻炼,杨晓楠觉得自己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她的性格比较适合外企,目前所在的华尔街英语,无论从工作环境、氛围、工作机会和团队支持,都非常符合她心里“好公司”的标准。“之前的经历就像一个游历的过程,经历了不同的人生。”但同时也可以理解他人的选择,一些同学去了国企,发展也不错。杨晓楠认为,最重要是找到自己的位置,但不论是留学还是就业,都不要从众。

  对于许多急着出国的“小留学生”和家长们,杨晓楠建议,真正做好准备再出国,特别是自理能力、心态和英文三方面。出国后不要总是混在华人小圈子里面,尽力融入当地文化。在选择课程的时候,眼光也要放长远一点,不能只追潮流,看薪资,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做自己的选择。

  HR点评

  择业时应明确定位

  杨晓楠回国后的四年内换了三份工作和三个城市,职业发展较不稳定。幸运的是,她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希望她能踏实下来,在目前的岗位上有更多积累和沉淀。

  对于新人来说,一年的时间仅够熟悉企业情况,要想彻底融入并发挥自身价值需要至少三年。建议毕业生在择业时应明确自己的定位,摆脱浮躁,在考虑企业能给予的待遇前先看看自己能为企业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斯坦福硕士“大材小用”做行政

  ★毕业院校:斯坦福大学 ★学位:硕士

  刘楚青(化名)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专业,研究生就读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选择马上回国找工作。目前就职于北京某大学,从事学校办公室的工作。

  从外人眼中来看,斯坦福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来做这种“本科生都能胜任”的工作,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但刘楚青和她父母并不这么认为。父母原本就希望孩子毕业后能回到中国,留在家人身边照顾着。同时,楚青也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同时不想承担太大压力。

  作为刘楚青父母的朋友,32岁的姜先生也持同样的想法,“虽然现在是做办公室工作,但以后可以向别的方向发展”。作为一个工作超过10年的职场前辈,他认为,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能在那所大学工作,起点已经很高了,以后的选择也很多,并非名校毕业生就业就一定要如何出类拔萃,“关键不是从哪所大学毕业,关键是哪个人”。

  HR点评

  习惯“安逸”就很难再适应“激烈”

  刘楚青在择业时更看重稳定性和安全感,希望能更好地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但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起决定性作用,当刘楚青习惯了目前“安逸”的工作后,很难再融入和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

  从英语培训学校学生到老师

  ★毕业院校:英国伦敦政经学院 ★学位:双硕士

  钱小锋毕业于英国著名学府伦敦政经学院,从高中无意识留学新加坡,到辗转英伦拿到双硕士,对于自己的留学轨迹,钱小锋称,“这是见证我从英语培训学校学生到教师的过程”。

  就读于南京外国语中学的钱小锋,高一时参加了新加坡在华招生考试,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意外被录取。“当时刚上高中,从没想过会出国读书,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意识留学”。在新加坡上了两年高中后,钱小锋便考取了雅思7.5的高分,并顺利拿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本科的录取通知书。大一暑假,他回到南京的新东方报考GRE,因其优异的成绩和留学背景,得到了新东方老师的青睐,邀请他做代课讲师,在大学后3年的每个暑假,钱小锋都会回国到新东方兼职讲课。

  大四时,钱小锋确定了继续留学的思路,并把专业方向转向公共政策。他说,“如果说留学新加坡是学校选的我,那么读研究生一定要我来选学校”。最初他希望去美国念硕士,并申请了几所学校,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新加坡国立大学有一个“李光耀奖学金”项目,申请硕士者在本校学习一年,再到伦敦政经学院学习一年,可以拿到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双硕士,并且有全额奖学金。“虽然当时我也收到美国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但只能给我半奖”,因此,钱小锋还是务实地选择了去英国读研。

  在纯英语的国家读研,钱小锋过硬的英语水平并没有发挥什么优势,“虽然在新加坡读了6年书,但毕竟那里华人众多,而在英国读书对语言的要求还是要上一个档次。尤其是读研阶段,需要大批量写作,与母语是英语的同学相比,我们写作速度一旦加快,质量必然要下降很多,所以基本有小半年时间的调整才跟上他们的节奏”。

  硕士毕业后的钱小锋想回国做一名公务员,他解释说,“因为英国的工作签证一般只有两年,如果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长期在英国发展,可能性不大。另外,因为我性格的原因,可能走仕途比较适合我,而且也和我硕士的专业对口”。为了在应聘中多一些资本,他进入英国政府国际发展部实习了半年时间。

  去年9月回国后,因为应聘公务员要等合适的机会,钱小锋决定先回他的“大本营”——新东方做兼职,再慢慢物色适合的机会。没想到,“老东家”一下给他安排了十几门课程,根本无暇顾及找工作的事。今年1月,钱小锋从南京新东方调到北京,并转为正式员工,便彻底打消了做公务员的念头。对于现在的工作他比较满意,“除了做教师讲一些托福、GMAT的课程外,我还是新东方的管理培训生,做一些教案和教材引进的研究,与我的专业比较对口,也很适合我。”

  HR点评

  功底扎实有发展潜力

  钱小锋的经历就像一本小说,跌宕起伏。整体来说,他对自己的认识比较全面,具备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目标设定清晰合理,但在执行上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他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经历会受到很多公司的青睐,具备培养和发展潜力。

  专家说法 名校只是块敲门砖

  某外企人力资源经理谷女士认为:名校只是块敲门砖。

  首先,“名校”的牌子在简历筛选阶段比较占优势,它能够使应聘者脱颖而出。但在面试时,可能名校毕业生要吃亏些。因为面试官会对他们的期望值较高,如果应聘者无法达到面试官的期望,难免会让对方感到失望。

  找工作有很多渠道,对留学归来的名校毕业生来说,目前最有效的求职方式应该是通过校友会。这是一条含金量最高的渠道,毕业生在求职时在此方面也用力最多。一般来说,名校毕业生的校友都分布在各个行业的高端领域,经过校友的内部推荐进入某企业,无疑是最有保障的,并且成功率也高。

  其次,在工作中,名校毕业生并不是百分之百突出,表现优秀和一般的员工各占一半。究其原因,一是和面试时一样,主管的期望值会较高;二是毕业生的个人原因。在工作领域,主要是考查个人综合能力,学生时代则更注重学习能力、抗压力等,刚刚跨入社会,许多学生在待人处世、沟通协调等方面没有经验,或许有些人习惯于以前的“竞争”,不太适应团队合作。总起来说,如果说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那么名校毕业生的“敲门砖”确实比较硬,但进来之后还是看个人。

  文中提到的名校毕业生求职追求稳定、高福利等趋势确实是存在的。受就业大环境影响,国外名校生回国求职有和国内学生相同的趋势,倾向于压力小、稳定、高福利的工作岗位——比如公务员、国企单位等。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毕业生自身的职业安全感降低。但作为在国内工作的名校毕业生,又常常产生期望值高、满足感低的情况。(记者:李琦 贾卉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