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名校首位学生理事:我不怕不是因为我年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4日 19:0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喻俐雅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影喻俐雅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影

  和同龄人相比,喻俐雅的简历实在过于“豪华”:在德国长大,于剑桥完成本科学业,在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她15岁时发表的德文小说获得了“德国居里文学基金会征文特别奖”,17岁又以一篇哲学小说《归宿·气》拿下“德国2003园艺世博会命题征文大奖”。2010年9月,喻俐雅的简历上又增添一笔:哥伦比亚大学外事委员会执委会主席。年仅23岁的她成为美国常春藤名校理事会中唯一的学生理事。

  跟喻俐雅交谈,你会感受到这个年轻女孩身上特有的“不怕”精神,这也许跟她的成长经历有关。她两岁就随父母移居德国。上学时,每当她想发表自己观点的时候,保守的老师和同学总会忽视黄皮肤的她。“一开始我觉得很气馁,后来我就学会了据理力争,渐渐融入他们的圈子。”她说,“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总是担心5年、10年后发生什么,这使我们不敢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更无法长远规划。我不怕不是因为我年轻,这是我对生活的一个态度。”

  喻俐雅的勇气在她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外事委员会执委会主席不久后就体现出来:美国军方提出要在哥大开设课程,引起了轩然大波。喻俐雅认为大学应保持其独立性,反对军队进入哥大,并组织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无论此事成功还是失败,作为学生管理者我希望能发挥真正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一个‘摆设’。”

  家境优越的喻俐雅在生活上节俭得像是一个“苦行僧”。她不喜欢谈钱,更不喜欢乱花钱。从剑桥大学到哥伦比亚大学,喻俐雅没有要过家里一分钱,全部依靠奖学金;她坚持用学校的公共电脑和宿舍的固定电话,把上网聊天视为浪费时间的消遣。“每次都是我们想办法多塞点钱给她,她却总觉得花我们的钱心里不安。”喻俐雅的父母这样说。

  喻俐雅也有“大方”的一面。2006年,得知父母把领养的艾滋孤儿带到家里后,她在电话中不仅大赞父亲,还鼓励父亲多赞助几个孤儿,“那么大的房子可以多住几个。”“一个人爱自己、爱家人不难,爱陌生人难。”喻俐雅说。

  说到职业规划,年轻的喻俐雅持有开放的态度。“无论是成为政府工作人员,还是在大学里教书,或是成为一个作家,只要坚持不断地吸收新知,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就好了。”她说,“就目前来说,我希望能够搭建一个平台,传达学生群体的呼声,让他们和外界更好地沟通。”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