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议会日前通过了政府提出的上调大学学费议案。从2012年起,英国大学对本国和欧盟学生收取的学费将从现在每年3290英镑上涨到最高9000英镑。尽管近段时间英国大学生对这项议案表示强烈抗议,议案还是顺利通过,说到底还是因为英国政府的钱袋子瘪了。英国政府今年10月公布了二战以来最庞大的支出削减方案,涉及的部门中就有教育。上调大学学费看来已是不可避免,然而,这一事件反映的问题,应当不止如此。
学费的提高,对英国新一代公民素质的培养来说,会有不小的影响。近日通过的这项议案虽然照顾到了贫困学生,为他们提供诸如助学贷款等帮助,但由于发放范围有限,难免会有不少学生因为难以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而选择不上大学。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年轻人不接受大学教育,往往就意味着难以拥有好的职业前景。素质差距与就业分化,会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产生新的社会阶层的分化。
虽然此次学费主要针对的是英国本国和来自欧盟的学生,卡梅伦首相也表示不会影响国际学生的学费,但按英国大学对国际学生收取的学费每年皆不同程度上涨的规律来看,未来几年国际学生在英国的学费仍有上涨可能,英国高等教育的性价比将受到冲击。
就拿近邻法国来说,其公立高校除了数额不大的注册费与杂费外,是不收学费的,对国际学生也是如此。法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拥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与独特领域,对于欧洲学生和其他国际学生的吸引力也很大。
英国政府将削减教育预算的消息传出后,美国很多大学也加大了对英国学生的招收力度,有些美国大学还拿出超过两万英镑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来吸引英国学生。据统计,去年有8700名英国学生在美国读大学,预计明年人数将会更多。因此,无论是从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与长远声誉来说,还是从教育经济的培育而言,学费上涨如若导致大量学生转赴国外求学,英国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政府拨款削减使得英国大学经费短缺,也反映出英国高等教育体制自身的一些问题。很多西方国家的大学都非常重视拓展筹措教育经费的渠道,比如像美国那样,借助校友会的力量筹集社会捐款,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等。英国高校其实也有通过社会捐赠补充经费的传统,但能做到吸引很多社会捐赠的大学数量,以及所吸引的捐赠额相对来说都还有限。英国国家社会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在2007—2008学年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获得的捐赠占了所有英国大学获得捐赠总额的一半以上。可见其他英国大学所能获得的捐赠数量之有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英国政府面临的两难处境,表明维系现代教育体系的难度所在。现代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而教育的作用又越来越大。如何在经济不振的时期,确保教育的稳定发展,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毕竟,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张金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