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假期去国外游学,近来已经成为学生中很“潮”的度假方式。但是目前行业的监管和标准未能跟上发展势头,在铺天盖地的游学项目中,如何去寻找、辨别合适的游学项目,家长和学生还得多长一个心眼。
■现状
国际游学市场火爆
国际游学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海外活动,通常是在寒暑假期,由老师带队,到海外参加两到六周不等的游学活动,活动包括参观游览、短期语言学习等。
游学项目的行程安排一般是2—6周,费用从2万到5万元不等。海外游学比较火爆的目的地有美国、澳洲、欧洲等。目前在市场上,举办游学项目的单位有学校、培训机构和旅行社。以学校、培训机构举办的游学活动在市场上占绝大多数的份额,原因是国际游学活动本质上是带有旅游特色的教育产品,而旅行社所设计的线路虽然在“游”上有擅长,但是在“学”方面较弱。
目前的国际游学产品适合8-23岁年龄段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生,线路也非常丰富,也有部分线路提供了家长一起前往的机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专家建议,游学还是应让孩子自己参与。因为在游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和全球同龄人在一起的交流能力、锻炼孩子感知世界的能力。
■问题
行业缺乏有效监管
游学是一个处在高速发展的行业,但中国国内目前对此没有资质认证与有效监管,相对比较混乱。
在监管不足、缺乏行业标准、有利可图的环境下,游学市场鱼龙混杂,水货、山寨充斥其中,不少游学项目甚至是只求“一锤子买卖”,很多游学机构订下的游学活动其实是囫囵吞枣,用所谓多元化、个性化的名目来吸引学生和家长,在真正的游学活动中却只游不学、走马观花,令学生、家长深受其害。
不同于旅游,如果一次没有玩得好可以再去一次,而游学作为对于学生成长发展中的一个环节,处于学生人生规划的重要时期,很难再来一次。所以学生和家长更需要谨慎选择游学项目。 本报记者周逸梅
■游学故事
孩子从腼腆到开朗
6岁的明明性格腼腆,在幼儿园不大愿意和周围的小朋友玩儿,“老师跟我说过,只要叫他上台说话,他就跟犯了错误似的,局促不安。有一次老师让他唱歌,他着急得都忘词儿了,差点儿哭出来。一直觉得孩子挺文静的,慢慢感觉安静得有些过了头”,明明的妈妈刘女士说。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女士专门利用去年暑假带明明去美国洛杉矶游学了近一个月。“确实有用,环境变了,接触的人也不同了。有时候在饭店他还会用简单的口语跟服务员对话,明显变得开朗了。”
有次全家人去洛杉矶一家有名的咖啡馆。当《Wewillrockyou》响起时,周围的外国人都站起来一边跟着唱一边摇,甚至有小朋友跑到台上跳舞,场面非常火爆。明明也慢慢受到感染,先是跟着小声哼哼,再后来竟然拉着父母一起唱一起跳。刘女士说,回来之后明明开始觉得在台前表现自己是特别好的事情,“现在再开家长会,只要要求家长参与互动,他就会在桌子底下拽我的衣角,让我赶紧上去。”(记者:张晓鸽)
■专家说法
不要刻意追求狭义的“学”
“游”和“学”到底应该占多大的比例一直是游学行业中争论的焦点,不少家长认为游学是让孩子到国外去学习,所以很看重行程中的课程项目。专家却认为,家长不应过于追求学习的比例。
专家说,游学不同于培训,而更重视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国际视野的开阔。所以其中的“学”应是个广义的概念,而不能狭义理解为课程。“孩子可能通过参观一个大都会博物馆看到世界科学经济的前沿而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也可能在一个排队的过程中学到了守秩序的素质”,她认为,如果只是单纯学习英语,没有必要花上万元参加游学。另外,中国和国外的游学差异很大,在游学项目中镶嵌培训课程是中国的一个特色,这是因为中国的家长看重学习和培训。而在国外,游学过程更看重野外拓展、野外生存、团队意识、培养独立精神和打交道的项目。(记者:周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