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曾是附着在“80”后、“90”后身上不光彩的一个符号。然而今天,越来越多原本有工作的年轻人却主动辞职回家,加入到了“啃老族”的队伍,由曾经的“被动啃老”变为“主动啃老”。这个群体,不仅包括学历较低的中专、专科生,还有一部分研究生甚至海归留学生。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愿意扛起就业大旗,而窝在家里安心“啃老”?我们该如何阻止这一被称为“中国未来家庭第一杀手”的情势继续恶化?
随着留学热愈演愈烈,留学生这个群体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最新统计显示,中国留学生一年为美国经济至少贡献44亿美元。家长们除希望孩子通过留学增长见闻、获得良好教育外,最终目的仍是希望毕业后能比同龄人多一些求职砝码。然而,细观归国回来的留学生,却发现他们仍然要面临求职困难的窘境,甚至部分已变成名副其实的“啃老”族。
讲述 求职屡遭不顺,“海归”变成“海待”
晓楠,24岁,从韩国某大学毕业回国。为了能一直留在父母身边,她放弃北京两家大型外企的面试机会,选择留在石家庄。她原以为,凭借自己的专业学历和留学背景,肯定可以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岗位。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最初时,晓楠都是挑着自己喜欢的大型企业投简历,简历中还将自己的留学背景做了重要说明。但是,一个月过去后,不是石沉大海,就是一直让等通知。无奈之下,晓楠只好尝试给一些中小型企业投简历,并面试了几家。最后,凭借留学背景和语言优势,应聘为一家外贸公司的总经理助理,担任韩语翻译工作。
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晓楠还特意报了一个商务韩语辅导班,锻炼口语能力。然而,颇有激情的工作3个月后,她却决定放弃这份工作。“这份工作确实很对口,也能发挥我的优势。但是,公司待遇实在太不靠谱了。”晓楠告诉记者,面试时,公司方面对她的条件很满意,并允诺,试用期一个月,工资1800元,第二个月转正,工资至少2500元。如果干得好,每月还有额外奖金。
虽然这个待遇没有晓楠想像得好,但考虑到自己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以当时石家庄的平均工资来看,待遇也算可以,于是她决定留下来。她除了给老总做随身翻译,还担负起业务联系的工作,并利用自己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理念为公司谈成好几笔生意。
然而,工作两个月后,她仍是临时工,转正通知一直没有下发,中间也找过几次老总,但都被各种理由委婉搪塞回来。而到第三个月时,公司仍然没有任何表示,给她的工资仍是1800元。一怒之下,晓楠拂袖走人,连辞职报告都没写。
辞职后,晓楠彻底放弃了找工作,索性在家“享受”起来。每天除了上网看电影、看小说,就是逗家里的小狗,或者给表姐家的孩子辅导功课。中间也曾尝试开网店,利用韩国的人脉关系,进口化妆品在国内销售,但由于是新开网店没有人气,她又无心经营,一个月生意还不到10单,更别说盈利了,因此吃穿只能继续用父母的钱。
对于是否还会继续找工作,晓楠无所谓地说:“今年不打算找了,等过了年再说吧。或许会试着考公务员。”
探因 留学经历反成求职“障碍”
近几年,出国留学在我国一直保持急速增长的热情,留学年龄也由之前以大学生、研究生为主,转变为小学生、中学生后者居上的情景。然而,记者采访中发现,随着留学人群的增多,“海归”一族归国后找不到工作、待业在家的现象也变得日益普遍。而“海归”变“海待”的直接原因则为就业不畅,多数留学生对国内企业的待遇不满而不愿从事该职业。
“留学三年,平均一年花费至少10万元人民币,而回到国内,每月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我至少工作五年才能赚回留学一年的学费,投入回报差距太大了。”同是从韩国留学回来的小齐表示,当初想要去留学,就是希望回来后,能比别人多一些砝码,在工作上和学识上都能比同龄人强一些。所以回国后,自然而然会把求职期望设定在较高的位置。因此,当看到自己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甚至比自己学历还低的学生做同样工作时,他心里明显有点不平衡。
让小齐郁闷的不仅是公司待遇较低,更令他头疼的是,对于自己这样从小语种国家留学回来的学生来说,在石家庄这种对韩贸易并不是很突出的城市,就业范围甚为狭小,语言优势也没办法显现出来。
确实,虽然我省对外贸易企业并不少见,但与韩国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只有寥寥数家,在河北搜才网和河北人才网等省内大型招聘网站,也很难见到有招聘“韩语”人才的信息。这相对于青岛、北京、大连等城市,石家庄对韩语人才的需求量也要小很多。
而除了语言优势,晓楠和小齐留学期间没有明显特点的专业也成为阻碍他们就业的“拦路虎”。以小齐在韩国攻读的经济管理专业来说,这个专业在国内也很普遍,求职范围定位在企业管理层面。但在我省多数企业的招聘信息中,对于中层管理的应聘要求,最低要求工作年限在3年以上,有的甚至为5年、10年。
“同样的学历、专业,企业会更倾向于选择国内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石家庄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秦先生曾明确向记者表示“不愿意招聘留学生或者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秦先生解释说:“留学生和高学历毕业生,普遍对公司待遇要求较高,他们并不甘心在一家中小型企业长期干下去。所以,虽然部分企业很缺有国外教育背景的人才,但他们更担心自己精心培养出的人转身跳槽到对手企业,甚至还带走公司的客户。”
建议 求职要有平常心 多积累、重实践
这边晓楠们为找工作焦头烂额,越来越多的海归一族变为“海待”、“啃老族”,而在外贸就业中,我国却面临人才重大缺口。据资料显示,5年内,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将达到36万家,是现在外贸企业数量的2倍,仅按每家新增企业需要10位外贸专才计算,就需要180万人。而根据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中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也只能培养出65万外贸人才,尚有100多万人才的大缺口。“其实有很多大型企业需要小语种毕业生的,但企业看中的是能力而不是学历。” 河北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李景生表示,现在一些学校外贸专业教育的知识与实际脱钩,亟待更新,培养出的只是外贸毕业生,不是外贸人才。而留学生中,多数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他们从小欠缺吃苦耐劳的经历,没有社会基层经验,但就业期望值却很高。
“以企业管理来说,这一职位不仅要求理论和学历,还要求有天分。而这个天分是在社会实践中磨炼出来的,需要对从事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和判断。但这些素质并不是毕业生一入场就能掌握的。”李景生表示,无论是留学生还是高学历毕业人才,都不能急于求成,一开始就把自己摆在很高的位置。相反,应该深入实践,从基层做起,只有多积累多思考,才能将自己的所学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最终获得自己想要的地位与待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