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注海外中文学校:华人“留根”工程任重道远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8日 15:26   中国新闻网微博
 2月25日,伦敦普通话简体字学校的二年级课堂上,老师正在带着孩子们,朗诵课文。(法国《欧洲时报》英国版/余梁意 摄)  2月25日,伦敦普通话简体字学校的二年级课堂上,老师正在带着孩子们,朗诵课文。(法国《欧洲时报》英国版/余梁意 摄)

  中新网4月18日电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孔子”走出国门,汉语这门古老而有魅力的语言正逐渐被世界各国民众所熟悉,学汉语、说汉语成了许多洋学生的选修专业、第二外语、职场语言。自2004年起,300余所孔子学院以惊人的速度遍及全球亦表明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之高。

  相比之下,作为华裔子女学中文的基地——海外中文学校的发展却是喜忧参半。国家的大力支持,华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以及家长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校的发展,然而,资金匮乏、校舍难觅、师资不稳定、教材不规范等因素,也成为制约海外中文学校发展的重重阻碍。

  在海外,当我们面对蓝眼睛黄头发的“中国通”倍感欣慰之时,却也经常遇到一些黄皮肤黑头发的“外国通”略显尴尬,我们在自豪于民族语言走出去的成就之时,或许华裔子女的中文教育和留根问题也同样值得深思。

  “汉语热”推动 海外中文学校机遇与挑战并存

  据报道,2012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列席海外侨胞举行了小组专题讨论,研讨海外华文教育状况。巴拿马中华总会会长麦杞佳表示,在国外寻找幼儿师资非常困难,希望中国大陆为海外中文学校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幼儿教师。

  海外列席委员孙耀亨表示,目前,很多华语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家长已经意识到,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当他们的孩子长大的时候中文非常有可能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语言之一。由此不难看出,在汉语热的大背景下,海外中文学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海外的中文学校在形式上多属“业余教育”,很多为周末学校。据《欧洲时报》英国版报道,每周日下午1点到4点,位于伦敦北一区哈克尼社区学院的教室里总会传来朗朗的普通话读书声,作为英国唯一一家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评选出的华文教育示范学校,伦敦普通话简体字学校创办已经15年。

  像这样利用周末进行系统中文教学的学校如今在美国也已经非常普遍。据“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统计,目前仅该协会的成员就有410多所学校,分布在美国43个州,在校人数达10多万人。

  然而,中文学校大都只有每周几小时的学习时间,造成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坚持读完整套课程。据了解,英国目前除主流学校的中文课程和百余所周末中文学校外,还没有一所全日制的中文学校。另外,师资力量的短缺和不稳定也成为制约海外中文学校发展的瓶颈。

  拥有全日制的教学安排,配备完善的教师队伍和规范化的汉语教材,目前仍然是许多海外中文学校的一个美好愿景。

  

当地时间2月5日,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任启亮视察芝加哥最大中文学校之一——瑞华中文学校,了解学校办学情况,与学生交流,并为在华文教育事业中表现突出的学校教师颁发海外华文教师优秀奖。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当地时间2月5日,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任启亮视察芝加哥最大中文学校之一——瑞华中文学校,了解学校办学情况,与学生交流,并为在华文教育事业中表现突出的学校教师颁发海外华文教师优秀奖。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国侨办加大支持力度 造血与输血需双管齐下

  近年来,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大力推广海外华文教育,向海外中文学校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为华人华侨学习中文提供了实用性的帮助。

  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自2009年起,每年举行“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单位)”的评选活动,并给予10万元人民币(约合1.58万美元)的奖励,用于改善学校教学条件,鼓励和鞭策师生更好地学习中文。在这一政策的帮助下,示范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和办学影响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通过发挥示范学校的榜样作用,由点及面,还带动了当地其他华校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促进了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华文教育发展。

  据悉,2012年2月,国侨办副主任任启亮到访芝加哥,参观了美中地区最大的中文学校——瑞华中文学校;3月,国侨办讲学团到访马德里,与马德里华侨华人中文学校的教师们进行专题座谈;近日,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领事部郑希领事代表国务院侨办向葡萄牙华文学校赠送教科书,为海外中文学校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面对当前海外中文学校师资不稳定,教材不规范等普遍问题,国务院侨办在继续加大对中文教师的培训、增加从中国国内选派教师赴海外中文学校教学和不断推进中文教材的规范化方面进行规划和部署。争取做到“造血”与“输血”双管齐下,努力推进海外中文学校及华文教育发展。

被称为华教“骑士”的法国侨领吴武华。(人民日报海外版)被称为华教“骑士”的法国侨领吴武华。(人民日报海外版)

  校长担起建校大梁 华教精英把“根”留住

  据了解,一位美国中文学校校长曾回忆起当年创办学校时的艰辛,这样说道:没有教师,由自告奋勇的家长担任;没有教材,自己动手编写,然后复印分发给学生;没有学生,动员身边的朋友家的孩子;没有教室,就约定好集中在某个学生家里,张家两次、李家三次……

  为了自己的后代与祖籍国在语言文化上保持血脉联系,凭着这个坚定的信念,许多海外中文学校的校长就这样一步步办起学校,坚持了下来。

  顾丽青是一名来自中国大陆的工程师,来美国后成为旧金山湾区简体字中文教学的先行者之一。她先后创办黄河中文学校和长江中文学校,每年该校举办的新春联欢会都有2000多人参加,成为湾区中文教育界一大盛事,并为美中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渥太华所有中文学校中,欣华中文学校可说是规模最大的一所。该校在渥太华东部和西部各有两个校区,共有教职员工和学生700多人,校长姚荣平在这一公益性岗位上工作了17年,“热爱教育,心怀感恩”是她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

  在法国侨界,提起潮州会馆会长吴武华,无人不知。吴武华素以热心推广华文教育而闻名。1986年,热心侨务的吴武华参与成立了潮州会馆中文学校,吴武华开始践行自己推广华文教育的梦想。

  吴武华说,华文是华夏儿女的根,只有接受华文教育,海外华人才能留住自己的根,否则就变成了断了线的风筝。

  

 2011年9月24日,西澳大利亚首次华裔子女讲故事演讲大赛,来自12所中小学校,共计38位学生报名参加了竞赛。(《澳大利亚时报》)  2011年9月24日,西澳大利亚首次华裔子女讲故事演讲大赛,来自12所中小学校,共计38位学生报名参加了竞赛。(《澳大利亚时报》)

  华人家长传统观念影响深 “华二代”学中文重兴趣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家住美国东部长岛的刘先生因为父母当年的疏忽而没能有机会学中文。刘先生说,中文是延续华人家庭传统的一根线,他希望能让子女学好中文将家里的这根断了的线重新牵起来。

  刘先生每个周末都会驱车来回各两个小时,将两名子女送到纽约曼哈顿的中文学校补习中文,风雨无阻。刘先生更虚心地向子女请教,一同学中文。

  同时,每个周末送孩子上中文学校也是很多华人家长的固定日程之一。在过去中文学校数量较少时,周末驱车两三个小时接送孩子也是很多华人父母的家常便饭。尽管他们不辞辛苦,但对“华二代”来说,这却意味着与本地孩子相比,他们原本期盼的周末少了一天。

  曾在某中文学校做过志愿教师的夏先生说:“的确有很多小孩子都是父母逼着来学中文的,从脸上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不情愿。”这也直接反应在课堂教学上,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都得绞尽脑汁,甚至吹拉弹唱一齐上阵,尽可能用更丰富的方式将中文及其文化内涵教授给“华二代”。

  据老师介绍,虽然每周末的例行课程让学生们略感苦涩,但“华二代”面对中文学校开设的各种才艺班时大都显得兴致勃勃,通过才艺表演和中华文化的讲授促进学生的中文学习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者:范超)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华人 中文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