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龄青年留学英国:喝酒比吃饭更适合交际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26日 11:30   南方都市报微博

  大龄留学(微博) 之英国篇    

  留学并非应届毕业生的专利。对于工作过几年的大龄青年来说,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阅历和经济实力,同时更希望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提升自己,于是他们勇敢地挑战自己,奔向英国的名校。英国一年制的硕士课程,紧凑而充实,对于大龄留学青年来说,是个不错的留学之地。

  案例一

  孟楠,新浪出国频道的主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传媒专业研究生。

孟楠孟楠

  停下来思考自己的人生

  9月20日早晨,孟楠乘坐的飞机在首都国际机场落地,“过去的12个月像是做了一场梦。”在过去的一年中,孟楠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传媒专业就读一年制的授课式硕士课程,这一年经历了太多的事。正如微博上有人说,真正的行者,不在于走过多少地方,而在于成就了多少次全新的自己。

  出国前,孟楠是新浪出国频道的主管。2008年8月,孟楠接手新浪出国频道的运营,先后策划组织了多个大型活动,也去过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采访。直到2010年,孟楠第一次去伦敦,尽管只有三天时间,她却爱上了这座城市的大气与历史感。于是她决定去伦敦留学。“这是个成熟的时机,我可以从紧张的工作中停下来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孟楠悄悄准备申请材料,考雅思(微博),开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成绩单证明,找人写推荐信。2010年11月,赶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传媒专业申请日期截止前,孟楠提交了申请材料。

  在申请的个人陈述开头,孟楠写道“我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我父亲。父亲从事新闻行业,我从小就受媒体影响很深。”她从童年谈起,到大学本科、工作情况等,表达了对传媒行业的向往。孟楠说,个人陈述一定要注意对自己某样能力特质的介绍,并用事实支撑。这项特质可能是领导力、毅力,或者沟通能力等。

  三个月后,孟楠收到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无条件录取通知。那一刻,孟楠心情复杂,一边是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将近30岁,一边是伦敦的名校。纠结了两个月之后,她下定决心,去伦敦。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一年中,孟楠忙着阅读大量的材料,写论文,完成小组作业,同时还融入英国生活,在不断的party中结识了很多朋友。

  抱着开放的心态入乡随俗

  孟楠说,除英国的学习模式有很大差异外,交友模式也大不相同——“他们喜欢到酒吧喝到凌晨两三点,喜欢各种各样的party”。她说,很多刚毕业就出国的中国留学生,喜欢闷在“传统的中国交友模式”中,觉得喝酒不如吃饭来得有意思,而很少参加这类聚会,反而让自己的圈子变窄了。她发现,到最后,party里就只有她一个中国人了。

  孟楠建议,出国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抱着开放的心态入乡随俗,才能融入当地文化,才能更充分利用留学的机会以拓展眼界。

  案例二

  李梓新,1979年生于广东潮州,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微博)新闻学院,随后任21世纪经济报道、东方早报等媒体记者。2008年8月-11月受李嘉诚基金会和汕头大学派遣,带学生采访团赴美采访总统大选。2009年9月前往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读国际公共政策(Inter-national PublicPolicy)的硕士。现任上海《外滩画报》主笔,中国三明治网站创办人。

李梓新李梓新

  携妻带子到英国留学

  大学毕业后的七年中,李梓新当过记者,做过公关。留学前,他在汕头大学长江新闻学院担任公共事务处主任。2008年8月-11月,他带领学院学生采访团到美国进行了3个月的总统大选采访。李梓新第一次感受到,大选原来是这么丰富多彩的一项社会活动,既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又充满具体的操作学问。“我萌生了到现代政治民主制度的发源地英国求学的想法。”

  从美国回来以后,李梓新开始准备申请留学英国。因为有经常使用英语的工作环境,他在复习2个月后通过了考试。他一边准备考试,另一边开始在网上(如Wiki、学校网站、留学论坛等)了解英国的学校,以及别人是如何写个人陈述等。语言成绩到手,就开始申请选定的学校了,前后也是大概花了1-2个月的时间。3月初他拿到了U CL的offer,紧接着申请了日本及世界银行研究生奖学金计划(The JointJapan/World Bank Graduate Scholarship Program ),最终在7月份获得了该奖学金。另一方面,他为妻子和读小学的儿子成功申请到家属陪读签证。

  李梓新建议:“如果要申请明年9月份的课程,那么前一年的年底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而奖学金申请有截止日期,犹豫久了可能会错过相关申请机会。

  2009年9月,李梓新带着太太和儿子一起飞赴伦敦,临行前,他在博客上写道:“现在,我要开始投奔新的日子,去遥远的伦敦。对于它,我的心理距离,就像11年前从潮州飞往北京一样。那是世界的又一层。”

  潜移默化受英国文化熏陶

  李梓新说,“在英国的学习是潜移默化的,对你的眼界和观察世界的角度会产生很多影响。”在英国一年,上课、写书、旅游、交友,他发觉,越多与英国人交流,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就越清晰。他曾提到,英国老师们其实并没有太多时间与学生单独交流,他们更关心欧洲和英国本土,“中国对他们来说就是商品标签上的Mad e inC hina以及校园里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还有牛津街一掷千金的黄皮肤顾客”。这种强烈的边缘感或许正是他创办“中国三明治”的因素之一。

  在英国一年,他越发觉得,很多事情围绕“中国”这个身份来展开才会更有意义。回国第二年,他创办了关怀3 0岁上下的中国人的公益组织“中国三明治”,初衷是希望与自己身份相近的人聚集在一起,了解彼此,了解社会。“先把自己变得更好,这样意义才更大。”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 新闻台军称大陆8年后具军事解决台湾问题能力
  • 体育联赛杯-切尔西6-0 曼城加时崩盘2-4出局
  • 娱乐空姐自拍私密照被停飞 状告公司索赔31万
  • 财经海尔因冒烟事故在日本召回33万台洗衣机
  • 科技新客票系统中标提前知晓引质疑
  • 博客韩寒:希望太太和前女友能和睦相处
  • 读书历史的荒谬:历代皇家贵妇裙下的面首们
  • 教育虎父之子哭诉:爸妈只担心自己的面子
  • 育儿生孩子成昂贵历险:英美孩子变奢侈品
  • 健康健康避孕必知法则 各器官最钟爱食物
  • 女性暗战时装周头排客 干燥机舱护肤秘籍
  • 尚品比尔盖茨爱的非洲小岛 男人必读时尚26式
  • 星座运势10月运势汇总 12星座为何值得娶
  • 收藏争齐白石画母子反目 钻石白菜价等得来吗
  • 更多关于 留学 英国 大龄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