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主见”的英国学生不懂什么叫“论点”

2012年12月21日10:2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没主见”的英国学生“没主见”的英国学生

  你一定不能相信,英国本科生普遍给我的印象是“没主见”,而且这还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而是教员室里和学术聚会上不少讲师抱怨的话题。这可不是说这些小鬼没主意或者没想法,他们的点子多得很,平时说起话来让他们闭嘴都难,可是一到写论文的时候,哇,居然瞬间就变成照本宣科的无聊之士。

  换句话说,好像很多英国学生根本不懂什么叫“论点”,让他们在写论文的时候加入“自己的”看法简直要难受死他们了。其他国家的学生就没这个毛病,比如我班上的几个中国学生都挺会提出鲜明论点的,不过他们的缺点是往往只有“点”而不会“论”,即多半不擅长把实证和理论有机编织在一起阐释观点。英国学生则相反,他们特别会做滴水不漏的总结,但是很少有人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干脆他们觉得对他人的综述就是自己的观点。同样状况在美国和德国学生身上就很少出现,这两个国家的学生一般都比较明白什么叫真正的“议论”。

  当我在课上提醒学生期末论文要拿高分必须要有清晰的论点的时候,甚至还有学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课后还特意跑到我的办公室确认:“你真的说我们可以在论文里加入我们自己的评判吗?这不是很不专业么?”这件事情让我觉得很惊奇,我反问:“谁告诉你学术文章有自己的判断就不专业啦?学术文章的精髓就是要有论证严密的观点啊。”

  这类谈话的结果往往是我和学生都觉得对方匪夷所思。后来有几个英国同事告诉我,这源于最近几年英国A-level教育过于强调应试拔高分数。很多学生在高中期间被鼓励采取保守的应试策略,即考试只要能清楚地罗列正反双方的观点就行,不需多做评论,因为评论容易暴露知识漏洞,结果搞得英国学生高中毕业之后,有两大误解,其一,写作文加入自己的观点是很“冒险”的;其二,对成型的理论进行批评分析也是禁区。

  难怪!原来是他们把中学的习惯带入了大学。有的同事干脆专门安排课时给大一新生“洗脑”,去除这些不甚高明的应试技法。我倒是有两点体会,首先从教育系统讲,平衡的中学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不重视应试,学生在入学选拔上就没有竞争力,而过于讲究应试,则可能会把大学教育拖拽到中学的阴影里。其次从学生角度讲,好像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中学和大学之间学习要求的自然断层。很多能力在中学可能是拓展目标,而进入大学则成为基本要求。如何添注论点还算是个较容易纠正的小问题,但由此折射出的问题是:有多少本科学生正在用中学的方法学习大学的课程呢?(寄自英国)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