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加拿大的创业生活:打造梦想平台(图)

2014年04月09日11:39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本文选自《移民[微博]那些事的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创业难,守业更难,要把生意稳定做大更是不易。有些移民做生意,开的时候是一家小店,10年20年后还是同样规模,能够维持住已经是胜利。但也有一些人,积极开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开业时的嫩芽,长成了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

  企业成长是很多创业者的梦想,成长有迷茫,有疲劳,也有收获后的喜悦和反思。记者采访了三位不断把生意做大的公司老板,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或许对在创业路上摸索前行的人们有所启发。

  在几乎是男人世界的食品行业,孙鲁萍闯出了一片天地。1976年从台湾移民加拿大,帮助父亲做杂货店,后来扩张为超市,1983年转做大米生意,成立 RicePeople公司。曾经历破产的低谷,后使公司起死回生,目前稳定发展,产品进入加拿大和美国的主流超市,年营业额达6百多万元。

  2012年,孙鲁萍的公司进入收获季节。她获得加拿大食品协会颁发的2012年明星女企业家奖;2012年卑诗Ethno批发业奖;卑诗省商会颁发的2012年列治文第35届优秀企业奖;2012年BMO社区贡献和慈善捐助杰出人物奖。今年2月,她还成为省长妇女经济咨询委员会的唯一华裔成员。

  孙鲁萍(右3)获得满地可银行评选的2012年BMO社区贡献和慈善捐助杰出人物奖。  孙鲁萍(右3)获得满地可银行评选的2012年BMO社区贡献和慈善捐助杰出人物奖。

  谈到自己的经验体会,孙鲁萍想提醒创业者的有两点:一是创业的时候就要想到怎么卖生意;二是做的生意不管大小,不要忘记把公司做成自己的平台,否则身心疲累时会想放弃。

  孙鲁萍说话爽快大气,条理清晰,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大女人的风采。她的分享深刻中肯,具体实在。

  做没热忱的事是浪费生命

  一个生意不管做到多大,如果不能传承给子女,通常需要出售生意。孙鲁萍说,如果一个生意离开你就不行了,不能由别人接手持续发展,就很难卖出好价钱。有价值的生意要有好的管理系统,有好的团队。她努力使企业离开自己也可以有效运作,发挥制度和团队作用,也使自己可以解放出来。

  她说,开公司把三分之一的生命用在了生意上,结束生意退休的时候如果只剩下一个金钱的数字,会感到很失落:“我的生命难道就值这么多吗。”在她的概念中,时间就是生命,她建议创业者做事之前,把考虑投入时间改为投入生命,来权衡这件事是否值得做。她觉得做一个生意,不仅要考虑金钱的价值,还要考虑精神价值。如果只考虑赚钱,做得疲累的时候,就会很想放弃。只有作为平台,才可以找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会对生意投入热忱。对于她来说,做没热忱的事情就是浪费生命。

  对于孙鲁萍来说,公司为她提供的是协助移民和中小企业的平台。移民来加拿大是定居,而不仅仅是安家。她看到一些第一代移民与社会格格不入,没有融入感,回去寻根,根也变了。说是为孩子而移民,自己与社会脱节,与孩子也不能沟通。为了帮助新移民,孙鲁萍的公司承诺,让员工上班时快乐,下班时认为学到了东西。即使每天学一个单词,日积月累下来,也是很大的进步。她订阅三份中文报纸,把一些协助移民定居的新闻剪下来,贴在公司的墙上。公司还有两个时段建议大家听广播,一个是上午九点前,一个是下午三点后。建议员工听国际新闻和本地新闻。

  她赞成平衡的家庭生活,所以鼓励员工在工作时间学英语,下班后不必为出去学英语而没时间陪孩子。上班时间学的英文,往往与工作有关,对工作有帮助,公司也受益。

  消费者是客户其他都是伙伴

  孙鲁萍是做大米生意的,产品是粮食,行业需要很强的社会责任心。多年来她恪守两个经营哲学:第一,与超市谈生意时,她希望与合作的超市有一个共识,只有消费者是客户,与其他公司都是伙伴关系,大家的共同目标是满足消费者需要;第二,工作的过程是在消费者用完后才结束的,而不是把产品推出门就结束了。她说: “如果我的三个孩子一个老妈可以吃这个产品,消费者才可以吃。”

  米行业有多个级别的认证,孙鲁萍追求的是高级别的认证,目前正在做SFSI/SQF更高级别的认证。他们从七八个国家进口米,按可靠的认证做有害物质测试,保证质量和安全性。对于孙鲁萍的公司,每年的认证培训都是大开销,她认为在这方面投入是值得的。

  为了把质量管理落在实处,他们做到每一包米百分之百质量跟踪。可以追踪到米是在哪个田里出来的,用的是哪个生产线,谁负责包装验货,哪个卡车送的货。如果出现问题,可以查出是哪个环节出的错,有效率地解决问题。

  很多消费者有误解,认为美国的长米安全性比中国的好,其实中国的长米安全性更高,因为中国有关于砷的标准。孙鲁萍说,美国南方的稻田原来是种棉花的,曾使用高浓度农药,地里的农药现在被米吸收了。为了更好地控制质量,他们采用的是欧盟标准,从中国进口有机米。

  勇敢走出破产谷底

  孙鲁萍曾经历过一段一般人不曾经历的黑暗日子。公司曾欠债600万,她在2004年到2006年个人破产两年,到2007年,公司才起死回生。现在回想起来,她的感悟是:“人生遇到失败,是最大的恩典,这次失败使我学到了智慧。”

  她知道自己雇错人,也没看公司帐目,连公司在银行贷了多少款也不知道。孙鲁萍说,她知道当时企业在增长,出事时,年营业额已经从过去的60万,达到了200万。“公司成长不一定赚钱。”领悟到这个道理,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把600万的债务全部承担下来。她说:“企业家要负完全的责任,没担当就不要做企业家。”

  谈到怎么有勇气走过这么大的危难,她说:“做母亲的勇气是天生的,为母则强。”作为单亲妈妈,她有三个可爱的儿女,当时最小的8岁,最大的16岁。为了他们,她必须扛下任何困难。她做了三个步骤:接受它,面对它,放下它。首先是接受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会害怕、担心、忧虑,但她为自己限定的时间是5分钟。面对,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一定要给自己压力。找到办法后,尽力去做,就把这件事放下。

  破产时,每星期只有35元钱买菜,她还是能够让全家吃得健康,孩子们在寒暑假就去打工。这段时间的简单生活,使她感悟到,人生价值不是名牌或物质,更重要的是安全感和爱。有时候,孙鲁萍吃泡面减压,女儿说:“吃泡面不健康!”她说:“我不抽烟不喝酒,吃泡面是我减压的办法。”女儿理解了。看她太累就给她捏背。她很感谢儿女们,用浓浓的爱陪她走过了这段黑暗时光。

  在非常缺钱的情况下,孙鲁萍还是花钱请专业人士解决问题。她做了最坏的打算,实在没钱了可以去做保姆啊。经过专家评估,生意有机会起死回生,她更有信心了。银行职员曾经建议,把巨额债务当坏帐处理,就不用还了。孙鲁萍咨询了会计师(CA),会计师说不能这么做。如果这样,巨额债务就转为收入,要交巨额的所得税。“请会计师的费用是值得的。”她说。

  最让她欣慰的是,客户们信任她,不离不弃。这是她顺利使公司恢复活力的基础,她为此心怀感激。

  从协会组织中获得助力

  孙鲁萍说,生意需要建立人脉,在加拿大,不用喝酒吃饭拉关系,有正常的健康渠道,她认为,参加各种协会和组织不仅可以获得人脉资源,还能够得到业务上的实际帮助。她说,参加三种组织对企业发展帮助很大。一是与企业相关的协会,二是可以帮助学习怎样经营生意的组织,三是相关的认证组织。

  因为从事食品行业,她加入了卑诗省食品加工业协会,还成为理事。她还参加了一些互助探讨经营管理的组织。参加完很多组织后,孙鲁萍发现,女性人脉的援助力更强。一些国家化大型连锁超市,比如沃尔玛,有支持女企业家的计划,设有预算配额,如果申请加入这个计划,向超市供货,拥有女企业家组织认证的企业就占了先机。

  经历了大起大落,事业和生活都渐入佳境。如今的孙鲁萍做人做事从容淡定,更愿意帮助别人。她说“不能只把公司当做赚钱的工具,那样就降低了它的价值,把公司做成实现自己梦想的平台,把声明也当成实现自我价值、贡献社会的平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