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生出国留学 另辟蹊径绕开高考独木桥(图)

2014年06月09日08:43  中国青年报    收藏本文     

  6月9日,大部分省市的2014年高考[微博]落幕。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在经历连续5年的下降之后,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有所增加,比2013年多了27万人。

  尽管如此,对许多学生来说,高考不再是需要挤过的独木桥,他们自觉从浩浩荡荡的队伍里退了出来,探寻另一种可能——出国留学[微博]

  高考第一天的清晨,广州执信中学考场外站着70多名已获国外高校录取通知的高三学生,他们举着“一路风雨兼程,等你在六月以后”的横幅,为参加考试的同学打气。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称,近年来,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许多高中毕业生因为出国留学而放弃参加高考。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高考弃考人数达84万人,2010年接近100万人,其中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占21.1%。

  这一现象在一线城市尤为明显。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市高考共7.05万人报名,比去年减少2000余人;上海高考报名人数仅5.2万人,较2006年的11.38万人,报名人数缩减超过50%。

  十年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增长了近三倍

  与高考人数下降相对的是出国留学人数的飞速增长。2013年,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开放门户报告》显示,这一年中国的留美学生约23.6万人,比去年多了4万多人,增长21%,人数占全美国际学生比重之首。自2005年以来,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增长了近三倍。

  如今,这种高速增长更多地体现在本科留学阶段。《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硕士留学在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本科留学的人数迅速增加。

  2005~2006年,中国仅有9309人赴美国读本科,是当年赴美读研[微博]究生人数的1/7。2012~2013年,中国赴美读本科的人数增长至93768人,占赴美留学总人数39.8%。8年间,中国赴美读本科的人数增长了约十倍。作为中国学生第二大留学目的地的英国,近年间,中国留学生人数也大幅增长,2013年,已达5.6万人。

  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数名准备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他们没有参加今年的高考,有的甚至表示“高考从未出现在我的世界里”。采访中,不少同学表示,从初中起便决定了要出国读大学。其中,家庭因素的影响毋庸置疑。精神以及经济上的支持,最终使这些学生作出远赴异国读大学的决定。

  对于这些同学来说,申请国外大学的过程并不比高考轻松,但放弃高考而选择出国是“多了很多选择,不再是一分定终身”。

  “申请国外的大学,可以选择的面很广,除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都可以接受。基本上拿着自己的成绩,可以在想去的国家里作选择。”广州优联教育华南师范大学国际预科中心的毕业生钱坤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国外有很多机会,可以拓展视野。”北京师范大学[微博]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的鲜文琦也有此感悟。

  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的吴振邦总结了三点:出国能够锻炼能力;其次是观念,现在都是国际化,要应对全球的视野,需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第三是教育体系,国外的大学有很多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更好地受教育。

  吴振邦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决定出国读本科的学生。钱坤的同学陈琦恩就直言:“中国和欧美大学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欧美大学就不会像国内随随便便就给毕业,比较严谨。而且,欧美大学对于学术方面的投入比国内大学要多。”

  开设国际班渐成潮流

  吴振邦是国内高中国际部的学生。以他所在的北京市十一学校为例,该校学生咨询中心教师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2014年,整个高三年级中国际部毕业生约160人、普通高考班毕业生40余人,共有约200人没有参加高考而准备出国留学。

  钱坤和陈琦恩就读的广州优联教育华南师范大学国际预科中心,隶属于优联教育集团,优联旗下共三所国际学校。他们所在的学校,整个年级约200多人,最终都选择出国读大学。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4届国际部的录取结果显示,应届毕业生173人中有164人前往美国留学[微博],9人前往其他国家。

  开设国际班已经成为近年国内中学涌现的一股潮流。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北京市的公立高中里,有17所开设了共计22个国际班,计划招生人数1355人。从2009年到2013年的五年间,北京市公立高中开设的国际班增加了16个。

  广州的公立高中同样有近20所开设了国际班,占所有公立学校约1/6。上海则有22所高中开设国际班,共计划招收1801人。

  留学热有不断扩散的趋势。据了解,重庆市今年约有300名学生放弃高考,选择留学。开设国际班的潮流也逐渐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在江西省,不管是省会或其他城市的重点中学,正陆续与英美等国的大学合作开设国际班,学生人数从十几个到数十个不等。

  开设国际班的学校类型不一,既有重点中学、外国语学校,也有民办高中。国际班的课程与普通高考班课程设置完全不同,一般是按照英美等国的教育模式和学科项目等设置,多由外教教授课程。

  国际班的学费不菲,《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北京市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学费定价大多为每学年8万~10万元,远高于普通高中每学年800元的学费。

  优质生源纷纷出国

  就在几年前,还有不少人打趣出国留学的都是家庭条件好的“后进生”,因为考不上大学只能出国。如今,情况已起变化。

  “很多高中生在高考前申请出国留学,去哪个国家的都有,美国名校多,申请的人自然也多。”某留学机构咨询师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很多弃考留学的学生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如果他们参加国内高考,也能考上不错的大学,但不少人更喜欢国外高校,有的人能同时拿到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名校的通知书。

  北京市十一学校咨询中心教师同样表示:“整体上来说我接触的本部学生还是非常优秀的,从他们的录取结果上来说,我觉得国外大学的录取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现在越来越少人认为,在国内考不上好大学就是去国外镀金,出国上大学绝对是一种挑战。”该教师补充道。

  接受采访的几名学生中,几乎每人都握着四五份国外著名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钱坤准备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陈琦恩要去牛津大学读化学,鲜文琦决定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学工程,吴振邦去美国乔治城大学,他的同学张航达将前往美国西北大学[微博]学新闻。

  这些学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对他们来说,考个重点大学并不是什么问题。

  媒体曾报道,2013年,深圳的四大名高中约有1/3的优等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其中,不少学生有考入北大清华[微博]等顶尖高校的实力。在北京,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录取红榜上,国际班97%的学生被美国排名前50位的大学录取。人大[微博]附中和北京四中优等生出国留学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出国留学也是像打一场硬仗,陈琦恩回忆起申请学校的过程,觉得当时“恨不得把自己掰成两个来用”。

  鲜文琦也觉得一点都不轻松,“第一,活动和考试成绩之间的平衡,对留学生而言是非常大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很失败,没有办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第二,就是对自己的定位。高考靠成绩说话,但是对我们来说,除了成绩,还有活动、志向、专业,以及未来的发展等。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去了解自己,了解美国的环境。”

  “硬件指标的考试和最后的申请要一年左右。但是如果有念头,想奔着好的学校、好的教育去的话,整个高中阶段都要作准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十一学校咨询中心的教师说。

  或倒逼国内高等教育改革

  采访中,几乎每个学生都表达了对国内高等教育模式弊病的担心和对国外高校教育模式的欣赏。

  吴振邦认为:“出国的特点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需要每个人去展示他个性里最出彩的部分,包括参加的活动。我申请的整个过程,就是去发掘我的特点和个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的确帮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认为,国内高校优秀生源流失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北京和上海的许多高中每年都有20%~25%的学生以各种方式出国留学。在他看来,弃考留学很正常,每个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自由。“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清华北大,对比国内名校,如果觉得国外名校更适合自己,出国留学很正常。”

  储朝晖也认为,越来越普遍的出国留学对国内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储朝晖称,国内高校行政化和功利化色彩较重,使得高校声誉下降,学术腐败及招生腐败也损害了高校的公信力。一些家长[微博]不希望孩子受应试教育的折磨,提前让孩子作好出国留学的打算;也有家长认为“内地大学教育比较差”,孩子出国留学更能培养综合素质。

  “比起国内高校只是简单地看高考分数招生的模式,国外高校招生方式更灵活、更专业。”储朝晖说。

  在熊丙奇看来,国外招生评价体系多元,但国内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只关注高考的几个科目,不能发展自己的各项兴趣。在现有高考制度下,若想考好学校,学生的时间都要用于训练高考技能。而有些学生不愿意耗费自己的人生来应付几门科目的考试,所以想要出国。

  “没有一流的生源就没有一流的大学。”熊丙奇表示,好学校如果无法获得一流生源,其发展会受到很多制约。

  储朝晖也认为,生源竞争是高校竞争的重要方面,优秀生源的流失需要引起国内高校的反思,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国内高校要转变观念。“不能再高高在上、指望学生来求学校了,应该转变思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毕竟学生才是大学的中心。”

  熊丙奇在博客中称,面对弃考,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必须反思,应该努力推进教育多元发展和创造多元成才渠道。如果教育多元发展,每所大学都按自身的定位,办出个性和特色,那么,大家就不会有所谓的“名校情结”,也不会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就去选择“洋高考”。这需要我国教育部门取消一系列教育歧视性政策,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各类学校平等发展。

  “如果没有危机意识,以后会遇到更多困境。”储朝晖强调。他建议进一步深化高考制度和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实习生 王景烁 张宇 记者 高四维)

 

  新浪教育将于6月28日上午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新浪2014北京国际高中大型公益择校说明会”,届时将有30余所知名公办学校国际部、国际高中与家长学生一对一交流,报名电话:18501341139 活动详情:http://t.cn/RvWUFHA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