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心理院长刘嘉:高效沟通让小别离变大团圆

2016年10月26日 10:57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10月21日,由赛尔教育主办、新浪教育协办的留学后(离境后)服务市场行业论坛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成功举行。来自于教育部领导、国际教育行业各界人士、媒体代表以及数十所美方精英高中校长及国际项目负责人出席了本次论坛,共同探讨关于中国低龄留学生离境后的服务保障体系。

  此次论坛中,来自北师大心理学学院院长刘嘉先生接受了专访,以下是此次专访的文字实录。主持人:这位嘉宾跟之前的大咖的不一样,他是北师大心理学学院院长刘嘉先生。

  小留学生在海外,如何面对孤独?

  主持人:对于小留学生这块,很多的小留学生出国之后,会有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抑郁、孤独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嘉:有很多种因素,自身的因素、家庭环境的因素、社会的因素。从家长方面讲,孩子送到国外,核心家庭被解体。核心家庭指三个人,父母加上小孩,这是中国最标准的核心家庭。一旦小孩出去读书了,有几种情况,也最常见的情况。父母其中有一个人跟出去,照顾小孩,这时候就出现了三个人在三个地方。或是父母一个到了美国的城镇里面住下来,言语不通,我们通常叫监狱。在国内通常是父亲,他又回到担心的情况,首先出现问题的可能是母亲,母亲在国外比较孤单、寂寞,很少有人交流,对小孩的各种情况了解不多,对美国的文化不太了解,同时对国内的丈夫发生的情况表示怀疑等等的情况。母亲可能最先产生比较抑郁的状况,因为她是成年人,相对很多情况,有自己的自我调节的能力,但这种情绪不可避免要传递到小孩的身上,这样的负面环境就会传递下去。这是出现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小孩从父亲、母亲身上得到支持,最近的支持来自母亲,父亲只能通过视频、电话,零碎的方式,他是在缺少父亲的情况下在成长。

  第三个问题,小孩去到美国之后,原来小孩在中国这边有学校方面,社区方面的支持,还有周围的同龄小朋友,他这边得不到,就出现了抑郁或者是比较怪异的行为等等方面的问题。

  低龄留学利弊怎么权衡?

  主持人:现在低龄留学化的趋势比较明显,出国的孩子年龄阶段越来越低龄,小留学生这个群体,心智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个群体特殊的性质在哪些方面?

  刘嘉:这是特别好的问题,现在留学低龄化情况日益明显。95年出国的时候,我们更多的人是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大陆比较少的学生读本科。10年出去的时候,又开始发现读本科生比较多。而最近几年在国外读高中比较多,甚至在高中读初中甚至是小学的人开始出现。我们就以初中这块为例来谈,这时候的小孩正好是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在小学、幼儿园,这时候小朋友是百分之百听父母的。父母说很多话会有一些反对意见,但总体而言,小朋友是听父母话的。父母说多穿一件衣服,吃饭应该先洗手就先洗手,孩子还是会听的。但是初中和高中不一样了,进入了青春期,就是逆反,父母让我往东走,我偏要往西走,心理学方面称之为独立性,孩子要追求独立人格,不再是父母的附庸。父母的抚养方式。当父母还是以你永远是我的儿子,永远是我的女儿心态面对孩子,就会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像是这种青春期逆反。在国内的时候,还相对比较好,毕竟父母处于比较长期的监视的状态里面。一旦出国,核心的家庭破碎了。这时候小孩的逆反心理必须要寻求其他方面的一些满足,当我们把小孩送出国外的时候,一个主要的目的,更多是希望小孩开拓视野,接触多元文化,更加健全的人格和素质教育。一旦孩子出国了,没有来后面的保障,因为在你的限制都没有跟上的时候,你给他了一个更多的可能性。这时候出问题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但回过头来看,刚才讲的是小孩在这个阶段是处于一个性格方面可塑性非常高的阶段,是各阶段在逐渐成熟的过程。所以在这两个阶段里面,假设我们把他弄到国外去,好处是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坏处是当没有约束的时候,面临更多选择的时候,他面对的问题就会很多。我们看到了很多负面新闻,小留学生酗酒、打架斗殴等等,他的心智不够成熟,逆反心理促使他去冒险,他有太多可选择的东西,父母没有及时的约束所产生的问题。

  亲子高质量沟通,爸妈也要做功课

  主持人:家长对在国外的孩子关注生活、身体怎么样,对心理的健康比较容易忽视。但心理健康是非常容易影响他的生活和学习,在这方面你对家长有什么建议?

  刘嘉:一谈到心理健康,通常是有一个观点。我小孩没有得精神分裂,没有跳楼,他的精神是健康的,从心理学讲这是不对的。一旦出现精神分裂,就算没有要跳楼,但也已经要进医院里面了。其实在更多的时候是出现了亚健康问题,不高兴、情绪低落、干什么事情没有动力、甚至不愿意交朋友,这就有问题了。你挣再多的钱都是0,健康是1,没有这个1,再多的钱都是0,后面有多少0都没有意义。心理健康,对小孩的出国留学就是前面那个1,父母花再多的钱,小孩付出了再多的努力,没有心理健康就会有很多问题。不是说焦虑、抑郁等等,更多是负面的东西的转换成前进的东西,能不能当面对挫折的时候是否有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更多的挑战和挫折,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心理健康,这也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积极心理学的意义。我们如何去追求幸福,追求更美好的东西,从家长的角度上讲,不应该关注小孩的最底线,我们更多做的是陪伴小孩的成长,促进小孩的发展,这是真正需要做的需要达到的目的。家长在这块来讲,不要去心理健康的底线,而应该是促进积极性格的发展。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陪伴小孩的成长,很多孩子出去的年龄阶段是处于逆反的阶段,很多不愿意跟家长沟通,这时候家长怎么样陪伴孩子成长呢?

  刘嘉: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包括我在内,父母很希望我每天给他们打一个电话,聊一聊等等。事实上像我这种年龄,已经不逆反了,但是做得事情还是不够的,我相信听众朋友们你们对你们的父母打电话也不是特别的频繁。你可以从某一方面来理解,为什么14、15岁小孩的时候,每天给你打一个电话对他来讲是多么艰难的事情。教你三招,第一首先要理解,有些期望本身是不合理的,希望小孩每天打一个电话,聊10分钟,每天都给我汇报一下,学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我有什么不愉快等等,这个本身是不现实的。你要知道小孩在国外本身是有很多新奇的事情。

  第二要高质量的通话。说你中午吃的牛排,我们吃的回锅肉,这是低质量的通话。要进行一些高质量的通话,而不是打完半小时的越洋电话之后,今天说的话和昨天说的话一样的。高质量的谈话,里面要有信息、内容,甚至在谈话前要有小准备。今天我准备问哪几个问题,上次孩子说交了一个朋友,这次要问那朋友,是不是约哪儿去玩,而不仅仅是简单吃了吗?

  第三设好红线,我们说好,这一周我们打1—2次电话,你发现小孩一次电话没有打。可能是因为他参加夏令营等等活动,这些原因导致他没有忙过来。你一定要严肃批评他,我们约好了,我们打1—2次电话,你越界了,我们不能接受。如果被说1—2次多了,为什么多了?我们减成1次行不行。你要把红线设清楚,小孩在这个年龄里面,是需要一定的方向约束他自身的行为,因为年龄小的时候自控能力,还发展不太好。人的自控能力,要到青年甚至30岁以后才有。这时候父母是防止他犯错给他设置红线,给他界定边界的最最主要的人物,不要等到警察给边界,那就严重了。所以父母必须要这么做,这是我们商量好的。

  第一点,要理解,不要过分的要求,要给孩子空间;第二点提高有质量的通话;第三点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设定好红线。

  主持人:特别感谢刘院长,给孩子出去留学的家长们提了个醒,除了物质生活,心理健康一定不能忽视。特别感谢您出的三招。

  责任编辑:彭开媛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美国高中频道

扫描二维码关注“低龄留学家长帮”公众号,掌握第一手的美国高中留学信息。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考圈”微信,随时提醒报考动态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2680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7804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