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优秀校友范海健专访

2017年02月21日 14:55 环球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环球网留学报道 记者 吴婷 实习生 陈全]量瞻电子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开发中国证券和期货市场新一代电子交易基础设施的软件公司,近日,环球网留学记者有幸采访到了该公司CEO和共同创建者范海健先生,他负责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包括团队建设,财务跟踪,业务洽谈,投资者关系,公司文化建设。创业之前,拥有优秀海外教育经历和成绩的范海健先生有八年海外大型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投资研究经验,负责大类资产配置和基金策略研究,精通多资产、多策略基金的动态量化配置。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优秀校友量瞻电子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和共同创建者范海健先生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优秀校友 量瞻电子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和共同创建者范海健先生

  “走少数人的路”,这是范海健先生对于自己求学择业过程的一个阶段性总结。范先生本科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随后在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取得风险管理和金融工程硕士学位,就业于汇丰环球资产管理公司后又自学了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课程并顺利拿到资格证书,几年之后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完成了MBA的学习。2016年初他从伦敦回到上海,加入了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开始在金融科技(FINTECH)方向上创业。过去的十多年间,他在求学择业上经历了两次重大转折:工程转到金融投资;金融投资转到金融科技。这段经历加上在布斯商学院学习到的商业理论,让范海健深信“走少数人的路”这一思路的正确,他也就此和环球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希望能供年轻的同学们参考。

  走少数人的路 将优秀培养成习惯

  走少数人的路就是要善于思考,勤于调研,敢于选择。通常来讲,任何重大决定,比如是否要跨专业进修,都不应该是一个冲动和鲁莽的选择,而是应该基于调研数据和讨论分析而得到的相对严谨的结论。善于思考其实就是多问问题,例如,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喜欢做技术攻关还是人际沟通,自己的兴趣是否能和职业发展相结合,你眼中的成功人士是谁,他们为什么能成功,你有多想成为甚至超越他们等等。回答了这些问题,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就清晰可见了。

  勤于调研要求对“所感兴趣的专业和方向”有深刻和真实的了解。有句话“隔行如隔山”,还有句话“距离产生美”,如果你并不是真实地了解一个行业,最初的美好憧憬很可能最后变为巨大的失望,高昂的机会成本将是无法挽回的。最有效的调研手段就是多听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介绍真实的经历、谈真实的感受。这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和校友资源。

  敢于选择就是在做好了以上两点之后,独立自主地做出有理有据的取舍决定。经济学里有个概念叫“已支付成本(Sunk Cost)”,即已经支付的成本不应该成为未来追加投资决策中的考虑因素。也就是说“已经花了四年时间学习某一专业”不应该成为“继续学习这一专业”的理由。范海健先生对此专门表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父母为孩子付出的心血很多,在选择专业这个大问题上,父母的影响往往不可忽视。但他个人认为父母不应该替已经成年的孩子做最终决定,而是可以帮助搜集信息和参加探讨,支持孩子作出最终决定并为之负责。

  “走少数人的路”就是要善于学习,勇于坚持,甘于寂寞。跨专业到一个崭新的领域,需要补充的知识很多,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去追赶。范先生认为,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强调和鼓励系统性的学习方法让他能够事半功倍,这在其MBA课程设置上就有很好的体现。MBA项目的学员来自世界各地,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都是经验丰富的精英,但由于行业和职能的差异,每个人擅长和不足的方面都不尽相同,让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参差不齐的基础达到统一的毕业要求实属不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布斯商学院的第一步就是下大力气给大家补基础,微观经济学、财务会计和应用统计学等学科都配备了一流的教授和出色的助教,每个学习小组成员的组成也尽量多元化,学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也是一大特色。课程结束后,每个学员都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来保证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个夯实基础的阶段能够帮助学员更好更快地进入学习角色,融入校园环境。

  范海健先生特别提到最近“很火”的一个词:GRIT, 有人翻译成“恒毅力”。他认为,通俗的讲就是勇于坚持,甘于寂寞。通往成功的路是有挑战的,是孤独的。一个人再聪明,如果不能坚持做一件事,最后都不会有大的成绩。芝加哥大学有91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经济学获奖人数占该学科诺贝尔奖总数的30%以上。这些天才中没有一个不是在自己的领域深耕多年之后才获此殊荣的。对于跨专业的同学和创业者这类“少数人”,信心和毅力,甚至是一定程度的偏执,都是不可或缺的珍贵品质。

  范海健先生提醒广大年轻人,能够选择是幸福的、是奢侈的,因此要懂得珍惜这些机会,把这些选择及时地转化为自身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优秀培养成一种习惯。

  莫被“双创”误导 认清自我评估风险

  针对当今中国大学里非常流行的创新创业“双创”概念,范海健先生表示,“双创”目前是政策新宠,概念炒的很火,但这个新词却很容易误导他人,因为创新和创业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该区别阐述和对待。鼓励大学生创新(Be Innovative)是十分正确的,但创新是一种能力,而非一种状态,不可能指望把大三大四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变成”创新能手。“罗马并非一日而竣”, 创新精神要从娃娃培养,这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对现有的整个教育和考试体系的反思和修正。

  根据自身经历,范海健先生重点介绍了创业情况。创业无疑是有风险的,他给出了两个基于大量数据的统计结果:50%的创业公司活不过5年;10%的创业公司能够生存并且很成功。而这组数据是大学生决定创业之前就应该看到并充分理解的,它提醒创业者“莫夸大自身之优势,忌低估创业之艰辛”。

  范先生还补充说明了两点:第一,有人说大学生创业的劣势是缺乏行业经验,其实不然,行业经验只是表面现象,如果创业者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是真实的、彻底的,即使没有行业经验也无大碍;第二,他认为现阶段中国高校能给学生的最大的创业帮助就是帮忙对接校友资源,请有实际创业经历的校友回来分享创业干货,担任创业大赛的业界导师,也可以设立专项天使基金。

  “布斯”经历弥足珍贵 受益于一流师资课程

  MBA教育正在由传统的职业经理人教育向以创业为导向的新型高级职业教育转变。范海健先生认为,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在自己的MBA项目中加入或者增加创业相关的课程,这是因为谷歌、亚马逊、苹果、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的造富神话一方面让创业者更加有动力、激情和梦想去创造新的奇迹;另一方面,也让成熟的大企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创业企业以更高的增长速度在赶超他们;成功的创业企业会向他们的技术和商业模型革命。这些原因促使了MBA教育的消费者对创业相关课程和培训的极大的需求。而布斯商学院是最早觉察并尝试满足这一需求的著名商学院之一,其MBA的创业课程无论在师资配备还是课程设计方面都是一流的。通过在布斯商学院的学习,范海健先生为自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现在的创业做了充分的知识技能储备和心理准备。

  具体说来,创业实战(Building New Venture)和创业大赛(GNVC)是布斯商学院MBA项目的王牌创业课程。学生可以把从商业基础和功能学科所学的知识和工具应用在一个创业项目的设计、描述和推广上。创业实战提供了一次关于创业早期重要准备工作的手把手式的辅导,学生可以按照课程提供的框架来整理自己对这个项目的理解,并以合适有效的方式把这个投资机会推荐给投资人,涉及商业模型的设计、目标市场的描述、客户需求的调研方法、商业计划书的撰写等等核心要素。创业大赛是一次非常好的练兵机会,大赛的冠军除了得到奖金外,还会得到天使投资人的投资,这门课的特色和目标就是把大赛做成实战。当然,这也需要学生的创业决心。如果没有人愿意辞职出来创业,没有把这个纸面上的故事变成现实的决心,即使商业计划书做的再好,这个团队也不会得到冠军。所有获得冠军的项目都是已经开始实施或将要开始实施的真实的项目。这些真正的创业者获奖,大家也心服口服。

  范海健先生向记者介绍到,商务谈判(Negotiations, Advanced Negotiations)是他很喜欢的课程,对创业的帮助也很大。每节课开始,教授会介绍相关谈判理论和模型,然后学生们会被分成小组,每个人有自己的角色和目标,按照案例中的信息就若干个事项进行谈判。根据谈判的结果,教授会给每个人打分并做最后总结。最主要的思想就是“多维度找差异”和“先创造价值再分配价值,杜绝浪费”。 在一个创业团队中,几位合伙人都有各自的职责和目标,共同拥有的资源在短期内是有限的,理解对方的目标和其所需的资源,并和自己的目标以及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有效的互惠互换,从而可以为整个团队创造更多的价值,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使用。如果能够做到,那么这个团队就可以愉快、高效、稳定地运转。

  布斯商学院的MBA教育,不仅让范海健先生学到了创业知识,掌握了创业技能和工具,更帮助他做好了思想准备,给他勇气和信心在创业的路上大步前行。

  留学经历受益终生 学好做人再做学问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以及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的求学经历都让范海健先生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都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伦敦帝国理工大学毕业后,范海健实现了就业;在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MBA毕业后,他开始了创业。

  范海健先生在帝国理工大学学习的是金融工程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包含了很多数学知识,复杂的定价模型让数学基础稍弱的同学感觉很吃力。除了高强度的学习,大家一入学就开始准备申请工作。因此,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课堂、图书馆、宿舍、招聘会之间。

  就业后,范海健先生在伦敦安了家,工作和生活都非常稳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去美国名校读MBA的想法。正是布斯商学院让他实现了这一愿望,“纯正芝加哥”(Pure Chicago)这一特色很好地满足了他的需求。和普遍流行的联合办学模式不一样,布斯商学院的EMBA项目保持着百分百芝加哥大学的血统,即伦敦、香港和芝加哥三个校区享有同样的、一流的授课教授。所有的毕业生都颁发相同的芝大布斯商学院MBA学位证书。就读于这个项目的学生都是各自的领域的精英,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他们牺牲了休息时间来这此提升自我,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同时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的同学朋友。每次上课,大家都风尘仆仆地从世界各个角落聚集到这三个校区,顶着严重的时差,聚精会神地听教授讲课。教授和学生们间的课上互动很活跃,总是有同学给大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心得感受,形成了相互学习的氛围。课后,小组讨论和作业往往进行到深夜才结束。做完功课,同学们再到学校或宾馆附近的酒吧里喝一杯,畅谈一下过去一个月各自的生活。午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各自回住处洗漱休息,准备迎接新一天的课程。在学习周,学生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是3-4个小时,大家都想充分利用时间感受“纯正芝加哥”的魅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经典通常用来形容同学们远涉重洋、出国留学的志向和目标。何为一段良好的海外经历,这个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范海健先生希望能够以自己的经历抛砖引玉,给年轻学生们一定的参考。

  先做人,后做学问。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学会做人就是要学会独立。生活上的独立是第一个“小目标”,其核心能力是时间管理。范海健先生最初出国留学的时候,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读书上。其实这样的做法效果并不好,因为学习效率下降的很快,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好的时间管理应该在时间分配和使用效率上都达到最优。而情感上的独立生活也是学会做人的重要标志。如果做不到独立,会花费大量宝贵时间,迷失了出国留学的初衷。

  范海健先生表示,学会做人就是要有“正能量”。换句话说,能够非常积极地影响和帮助别人。恒毅力(GRIT)就是一种非常强势的“正能量”。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接近并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的行为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启发力。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要锻炼一个好的体魄,这本身就能够为长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他身边,也有好多同学坚持参加各种慈善活动,为特定的需要帮助的人群做义务宣传和资金筹集,比如每年各地的马拉松比赛,各种登山活动,献血,做社区义工等等。

  而学会做学问就是要学会质疑。“首先检查你的假设”是国外一流高校对学生提的基本要求。因为如果假设是错的,结论一定是错的;而如果能够提出正确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质疑长辈和权威是很不礼貌的事情,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质疑权威是很常见的,也是受到鼓励和保护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做任何调研和思考,不停地问为什么,浪费所有人的宝贵时间。好的质疑和问题,是基于充分准备和认真分析而发现的逻辑上的瑕疵或漏洞,是独到的视角,对所有人都有启发作用。很多中国的留学生太过收敛,顾虑太多,在国外大学的演讲和讨论中畏手畏脚,错过了好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范海健先生以自己为例,学生时代的他本来想提问,但心里首先开始紧张,然后默默地努力地组织语言,担心接过话筒以后,由于语言和发音的原因没有一次性把问题讲清楚,而等自己准备好了,要么话题已经变化了,要么别人已经提出了同样或者类似的问题,又错过了一个锻炼机会。最好的办法就是“想到就做”(Just Do It),有重要的质疑就要马上提出,看淡语言和发音,着重逻辑和内容。这样可以抓住更多机会锻炼自己,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学会做学问也要能够创新。“创新”和“质疑”是一脉相承的,正所谓“不破不立”,而且也是要挑战现状(Challenge Status Quo)。无论哪一种创新,都需要做好扎实的、严谨的基础研究。国外一流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很有优势、资源丰富,也很严谨。线下的实验室、图书馆、兴趣小组,线上的Google、各种论坛、在线教育等等,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高水平的资源库。通过基础研究形成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也是受益终身的。举个例子,大家都说要基于数据说话,那么如何能够保证数据是真实的、可信的、有代表性的?相关的数据之间是否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之前的研究人员对数据做过哪些整理,极端的数据应该如何处置?这些非常基本的问题,能够锻炼和培养同学们的研究能力。在此之上,创新才有可能。

  范海健先生还强调到,学会做学问要广泛涉猎。例如,学习设计和优化旅程,轻松愉快“走万里路”。无论是“穷游”还是“富游”,要让自己开心、长见识。年轻人也需要学习多种语言,了解多元文化,掌握各国历史,拥有真正的国际视角和观点。

  总之,出国留学的经历应该是美好的、忙碌的、丰富的、有收获的。所见所学也应该是受益终身的,能够为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多年后,这段经历也应该是十分令人怀念的。

  名校是精英摇篮 校友圈需耐心发掘开采

  众所周知,名校的“校友圈”很强大。名校是精英的摇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通过努力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社会资源。杰出的校友通过捐赠等手段来回报母校,并且对年轻校友的职业发展也予以大力帮助,形成了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为学校吸引了越来越多优秀的新生源。正因如此,校友网络(Networking)已经在历年申请人的众多申请理由中位列三甲。

  范海健先生的个人经历印证了“名校校友圈”的强大。在帝国理工学院跨专业读完一年金融工程之后,他面临着在伦敦的金融领域找工作的挑战,当时他一头雾水,对这一行业几乎不了解。恰好帝国理工的一位老师在巴克莱财富担任高管,对其成绩很满意,也看中了他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学习能力,因此推荐参加面试。六轮面试之后,范海健先生终于拿下了第一份满意的工作,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十年过去了,他依然和这位法国老师保持着联系,每次谈话都能学到很多。能够有幸到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读MBA,也是受益于这位老师强有力的推荐信。

  MBA毕业后回国创业,在很短的时间内,范海健先生就得到了芝大和帝国理工大学众多热心校友的指点和帮助。发展资产管理业务需要对接广大的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和高净值人群,校友们很热情地帮忙引荐了很多机构。有些校友在机构里担任高管,有些校友本身就属于高净值人群,对业务拓展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融资方面,中国VC和PE界的大佬很多是芝大和帝国理工的校友,这对团队在未来的融资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这两个校友圈还可以轻易地向更广阔的朋友圈延伸,比如“名校金融圈”,“欧美名校圈”等等。身边有这么多强大的圈子,做起事来能够让人信心满满。

  总之,校友资源就像个大金库,需要慢慢挖掘、细心开采。在华的各种校友会还组织多样的活动和年会,增进校友感情,帮助和促使校友实现业务对接和合作。例如,布斯商学院每年都会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大陆举办多场校友活动:例如,布斯之夜(Booth Night)、大中华区论坛暨校友聚会(Chicago Booth Greater China Forum and Alumni Retreat)以及课程推介会(information sessions)等。

  名校“校友圈”给学生带来很多便利和帮助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范海健先生也举个例子,期待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名校毕业的你,如果太习惯和“精英校友们”沟通和共事,是否还有能力跟“普通人”沟通和一起工作呢?在一个团队里,有人很聪明很有能力很有经验却没有“名校”的光环,有人就是很踏实很普通的员工,你作为一名管理者,是否能够“接地气”,与每个成员无障碍地畅谈工作和生活?又该如何去批评和激励每个员工,使其发挥最大的潜力,并以最大的动力和热情去创造价值呢?这些都是值得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发布编辑:陈 东

责任编辑:李 然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2834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7875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