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签署一份‘历史性’的协议后,英国小学生或将很快使用中国教材来学习数学。”日前,英国《卫报》刊发文章称,中国数学教材将被翻译成英语,供英国学校使用。
在不久前开幕的2017年伦敦书展上,英国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签订协议,将翻译出版上海基础教育的数学教材——这套教材已在上海使用十多年,将被直译成英语,为英国学校提供一套完整的基础数学课程。英国部分小学将从今年秋天开始陆续使用上海一至六年级数学课本、课本练习部分和教师用书,共计36个品种。
《卫报》援引柯林斯学习出版社总经理科林·休斯的话称,该协议是“历史性”的。休斯说:“据我所知,这是历史上没发生过的事情——为中国学生编写的教科书将被一字一句翻译出来,销售给英国学校使用。”
此前,柯林斯学习出版社也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把上海知名教辅《一课一练》数学分册“进口”到了英国。
“上海经验”引发如此效应,源于上海学生在全球PISA中取得的好成绩。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是一项三年一度的国际性调查,旨在通过测试15岁学生的技能和知识评估全球范围的教育系统,已有超过70个经济体的学生参加了测评。
2009年和2012年,上海学生两次参加PISA测试,在阅读、数学和科学领域均排首位,数学成绩和相关金融素养尤其令人瞩目。一时间,上海基础教育受到了全球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探秘”上海基础教育,来上海“取经”,英国正是其中之一。
《卫报》称,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最近公布的一份全球报告显示,(以北京、上海、广州、江苏4省市为代表的)中国学生数学成绩在全世界排名第5,且有1/4的中国学生数学获得了最高分,这一比例高于其他任何地方。而英国与葡萄牙、捷克的学生并列排到了榜单第27位。 报道称,有专家担忧,中英两国教育系统的基础差异很大,仅仅通过教科书并不能解决英国学生的数学问题。
据了解,这次英国引进中国数学教材,是英格兰8000所中小学全面引入“上海数学教育模式”的配套项目。
去年7月,英国政府决定在未来4年投入4100万英镑,持续开展中英数学教育交流项目,在中小学广泛推广上海经验,并陆续从中国引进教师。
美国《大西洋月刊》指出,事实上,英国教育部下属的国家数学教学卓越中心(NCETM)早已用中国的“高质量”数学课本来培训英国教师。此次,他们决定让英国学生也使用。
英国教育部称,此次引进中国数学教材,将着重让“孩子们以班级为整体教学,深度理解数学结构”,一节课关注一个数学概念,直到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教育部国务大臣尼克·吉布表示,上海的数学教学方法将成为英国学校的固定标准。“我相信,我们的这一步将让年轻人们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而‘不会做数学’的口头禅也将成为过去。”他说。
英国国民的数学能力普遍令人堪忧,超市里诸如“买3个12英镑,买1个3英镑”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促销信息屡见不鲜。就连前首相卡梅伦和前教育大臣摩根,也因为数学闹过笑话。
2015年2月,卡梅伦在伦敦北部一所学校做题为“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演讲时,被一名记者突然提问:“首相先生你好,我想要问你的问题是……9乘8等于多少?”
卡梅伦愣了几秒才答非所问地说:“呃……我要强调一点的是,我只在跟妻子一起送孩子去学校时,才会背乘法口诀表……”
无独有偶,摩根也曾被记者提问:“11乘12等于多少?”摩根一脸尴尬地表示,自己“不会回答任何数学问题”。
有专家认为,各国教育制度的基本状况差别太大,单靠中国教科书无法解决英国的数学问题。上海交通大学教育专家、21世纪教授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卫报》表示:“英国和中国的教育评价体系完全不同。在必修课方面,中国学校采取高标准的统一要求,这是因为大多数中国学生需要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因此数学(对于英国学生)会太难。”
(实习编辑:陈 东 责任编辑:李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