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太太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搅屎棍?

2017年04月22日 08:15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有一部分全职太太在教育上的所作所为,在冲击、扰乱着基础教育的制度安排,是一根搅屎棍,她们把或许存在很大问题的基础教育,撩得人心惶惶,搅得臭气熏天。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艾川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全职太太相当于年薪13万”的计算方式:

  保姆——负责每天的伙食跟家务:每月2500

  幼师——负责孩子一整天的饮食起居与早教:每月2000

  出纳——日常支出、采购、记账:每月800

  导购——上网淘廉价衣物、用品:每月800

  外交官——招待老公的亲戚朋友同事,就算再累脸上也得挂足笑容:每月500

  心理咨询师——随时照顾宝宝情绪,安抚辛苦工作的老公,学会与公婆相处之道:每月800

  加起来有11300元,换算成年薪是13.56万。

  我不知道中国式计算是不是受到一家美国网站的启发。据说美国这家著名的薪水网站Salary.com曾针对全职太太们进行过一项正式调查。

  结果显示,全职太太的工作量,如果比照一般受薪阶级领薪水支票,每年可获得的薪水平均数是131471美元。

  约有540万名全职太太接受这次调查。当问及:每天在家中花最多时间所做的事情相较于社会上的一般工作,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职称?回答是幼儿园老师、女管家、厢型车驾驶员、厨师、护士以及一般维修工。

  全职太太的劳动,肯定可以折算成不同的工种,并且具有可以量化的劳动力价格。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尤其是高福利国家,全职太太会领到不低的政府补贴,享受保险和退休待遇。

  不过从分工的角度来说,既然这些工种都在社会上存在多年,为何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呢?

  著述《全职太太型家庭子女教养方式的质性研究》

  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是因为看到2007年第一期《中国家庭教育》中有一篇叫做“全职太太型家庭子女教养方式的质性研究”的论文。这篇论文通过对10户全职太太型家庭的走访,得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结论:

  ——“从发展期望来看,由于特殊的家庭存在方式父母对孩子的发展期望普遍偏高,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

  ——“从成长指导来看,最为重视孩子的学业成长,其次是道德发展和社会性适应,最不重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但是对孩子的学业只局限于口头监督,并不能给其实质性的帮助和指导。”

  ——“从这种类型家庭孩子的发展的普遍情况来看,他们很少表现出比其他孩子更强的一面。相反他们的学业成就水平偏低,生活调适能力弱,自理能力差,心中常有—种不快乐的感觉。”

  要言之,这篇论文要说的是,全职太太辞职回家照顾家庭,以为可以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管教孩子。但事与愿违,孩子的成绩和表现可能更差了。

  可能由于样本数有限,这个结论不一定站得住脚。在另一篇新闻报道中,看到的是另一番情形。

  2015年9月有一篇叫做“全职妈妈带出来的孩子成绩更好?”的调查,记者发现,“越是名校,全职妈妈越多。”记者引用一位知名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的话说,“全职妈妈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

  这位老师认为,全职妈妈会带领孩子进行全方位预习,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积极,这也有助于孩子知识的吸收。

  “良好的习惯养成了,孩子的效率自然高了。”这位老师说,比起爷爷奶奶或者托管班教育出来的孩子,全职妈妈带出来的孩子确实要全面发展一些。

  从她所在的班级看,全职妈妈的孩子成绩普遍处于中游以上。

  估计是为了平衡报道,记者引用了相反的看法:一位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老教师说,孩子的成绩和父母的正确教育确实有比较大的关系,但父母只要引导正确,培养小孩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可。“我认为这和全不全职,并没有关系。而且,光成绩好又有什么用,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人才。”

  也就是说,母亲是不是全职太太,与孩子学习成绩好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没有更确凿证据。

  实际上,“越是名校,全职妈妈越多”的结论,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在同一篇报道中,记者提供的信息显示,在南京,对于一个妈妈全职的三口之家来说,爸爸每年至少挣30万,即月收入达到2.5万元左右,才可以保证一个普通三口之家正常的日常生活开支、小孩教育费用、每年一次中等级品质的出国旅游等。换言之,家庭月收入要足够高,女方才有资格做全职太太。

  观察和统计发现,一般情况下,名校的一大特点,就是富裕家庭的孩子占比更高一些。如果孩子进了名校,家庭对孩子的期望会更高。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名校的全职太太,占比之高,会那么惹眼。

  幼儿小提琴班

  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绝大多数全职太太本身并不是专业的教育界人士,也没有专门学过与少儿教育有关的课程,自己却肩负着家庭交给的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重任。能力与期望错位,导致一些严重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揭露。

  上述这篇调查报道中提到,在该校200多位由全职妈妈组成的微信群中,讨论最多的内容就是孩子上什么补习班、教育心得体会。

  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全职太太不同,中国的新式全职太太刚刚兴起不久,她们不但在家庭中地位不稳,在社会上也缺乏社交圈子,因此她们更热衷于把孩子送往课外培训机构,在孩子身上寄托更多的个人诉求。

  不可否认,中国大陆的基础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家庭在教育中理应担负更多重任。这种重任更多体现为帮助孩子塑造人格,培养德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目前学校基础教育严重缺乏的。

  而如果体现得最多的是“上什么补习班”,那么,这种由全职太太主导的家庭教育,实际上充当了基础教育的搅屎棍。

  上补习班的孩子们

  为什么这么说?

  稍微有过教学经历的人都知道,学校教学进度是按照教学大纲步步推进的。也就是说,小学生学什么,初中生学什么,各个年级学什么,所有同年级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基本上都是在一个水准线上。

  而当今补习班的一大功能就是抢跑。比如让低年级的学生学高年级的内容,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初中的内容,让初中生学高中的内容。甚至,让小学生学高三的“数列”。这是谋取高分的捷径。

  一个班上有10个学生抢跑了,整个教学计划事实上就被冲击得稀里哗啦了。

  有人抢跑的结果,会导致无声的“踩踏效应”——别人都往前跑了,你还站在原地干什么?于是拼着命上补习班。

  仍以上述报道透露的信息为例,某位女士的孩子起初是由爷爷奶奶接送孩子,孩子放学后,20分钟就把作业做完了,但成绩是班上倒数三名。

  后来,该女士跟其他妈妈“取经”才知道,其他的孩子除了要做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有课外辅导作业,此外,还要上这个培训班那个培训班。于是她给孩子报了两个补习班,作业一大堆,无奈之下,只好辞职,在家专门搞孩子的学习。

  “千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肮脏的比喻,但它带来的恐吓作用相当管用,抢跑不过的那些收入低的双职工家庭,在平时没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只好把周末搭进去,本来是要好好休息的,结果大人小孩,都被累得人仰马翻。

  写作本文的目的,并不是要全职太太们重新去上班,而只是指出一个有趣的现象——

  有一部分全职太太在教育上的所作所为,在冲击、扰乱着基础教育的制度安排,是一根搅屎棍,她们把或许存在很大问题的基础教育,撩得更加人心惶惶,搅得臭气熏天。

  她们应该获得家庭和政府的相应补贴,应该有自己的社交圈和社区活动,应该为社区或学校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以此间接为孩子树立人格和社交榜样,而不是双眼紧紧盯着孩子的分数,以此作为终生成就,那样真的太令人厌恶了。

  本文选自《冰川思想库》的博客,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王颖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3013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8040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