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小乡村出21博士 首位博士曾留学哈佛(4)

2017年05月26日 06:30 重庆晚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这里的人攀比什么?

  村完全小学校长:

  “秧田的人攀比读书”

  清晨7时不到,三三两两孩子从村子另一头走来,不紧不慢,路过博士墙,去两百米开外秧田村完全小学早读。虽然他们还小,但每天从博士墙路过,经年累月,涵育熏陶。

  “别的地方的人攀比财富,秧田的人攀比读书。哪家挣钱多,不让人眼红。谁家孩子成绩好、肯用功读书,才叫人羡慕。”秧田村完全小学校长陈永超说,村里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老师建议孩子读什么书,家长们都积极购买,村干部也非常重视教学。

  每年新年第一课,村小孩子们都要集体上课。即使孩子们不能完全理解罗洪涛家书的意义,也不明白礼仪、传统的重要,但一次次仪式逐渐给孩子们留下烙印。

  仅靠家风家训、单靠苦读就能改变人生?汤华好说,村里的办法是联群通力办教育。村委会对成绩好的孩子都有数,从小学开始,每年儿童节、老年节,村委会以各种形式慰问、奖励学习好的学生。今年初,村里组织博士、企业家成立助学基金,资助贫穷家庭孩子读书——罗宣干设立教育基金,谁去美国读书就可获得资助;李昌开成立教育教学奖励基金,为学校师生伙食费买单;黄蔚德捐出100万元,成立敬老爱亲个人奖励基金……

  秧田村为何出这么多人才?湖南省沙市镇党委委员谢详华概括了4点:一是秧田村资源贫乏,以前经济条件不好,形成“只有读书改变人生”信念;二是秧田村罗氏宗族自古就有“勤耕重读”传统;三是榜样带动,考出去的大学生、硕士、博士以及成功企业家不断激励孩子苦读;四是村里历来重视教育。

  知识改变命运 文化孕育美德

  一条笔直公路,从秧田村村头直通博士墙。这里是村中心,几条路交叉口,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村,都会经过这里。

  博士墙不大,长方形,白色底,“博士墙”3个大字极耀眼。字上方有一顶博士帽,帽两边各6个大字:“知识改变命运”,“文化孕育美德”。

  墙上19名博士,包括姓名、简介、照片。其中,女博士8人。

  80多岁罗宣干博士没照片,他是秧田村走出去的第一位博士,曾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退休教授。

  秧田村1288户,30年走出21名博士、100多名硕士、600多名学士。平均两个家庭考上一名大学生,平均12个家庭出一名硕士。

  村里有两户人家走出两名博士:罗建植两个儿子罗洪涛、罗洪浪;罗碧波弟弟罗晴和女儿罗兆婧。

  “还有两名博士没上墙,一人没联系上,另一人是杭州大学在读博士。”村干部汤华好说。

  责任编辑:张粉霞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3158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8219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