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谨慎爱抱团?美国大学教授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2017年09月28日 11:54 新浪教育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中国留学生人数急剧增后,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让与他们在教学中密切接触的教授看得更加具体、深入,说起来也更加直接、尖锐。“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任职的、名叫 Julian Chang 的教授分析说:中国在美留学生人数是印度的2—3倍,却仅有6%的人获得美国工作签证。而能够获取这一签证的印度留学生则超过60%,并在世界各国的著名企业里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 CEO 兵团。其实,两国学生在职场上的差距,从课堂上就能看出来(“哈佛教授:我在课堂上看到的印度学生和中国学生的不一样”,环球网留学,2015年10月19日,):

  中国学生:语言吃亏;热衷抱团;划地自限;沉默谨慎。

  印度学生:语言流畅;积极融入;多元开放;能言善辩。

  对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容易扎堆抱团、自成一体的现象,会经常看到不同专家的这种共同看法。

  现任美国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的薛涌,在他的《跟着薛涌留学去》一书中引用了美国特拉华大学英语中心主任的评价:一些中国学生“频繁转换课程,目的是和其他中国学生呆在一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薛涌直言不讳,是因为“这些孩子在国内一切都被家长安排好了,接受的是应试教育,进入美国的大学后,突如其来地获得了自由—大多数事情没人替他们安排,要自己做决定,而且是在一个不熟悉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做决定。这种规划人生的能力,恰恰是中国式教育一直回避的。所以,面对这么大的转折,这些中国学生不知所措,甚至被吓坏了……。惶惑不堪或被吓坏了的人凑在一起,至少互相还能壮壮胆子。”(《跟着薛涌留学去》,薛涌,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出版社,2013年11月,前言)

  造成中国学生容易聚在一起的原因,薛涌分析的视角独辟蹊径。“如果从教育的目标出发,美国大学招收外国学生视为让校园文化更加多元化,使学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有更多交流机会,为日后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做好准备。但是,在财政压力下,为了赚学费盲目扩招中国学生的美国学校,大多数在教育上乏善可陈,甚至严重缺乏应付国际学生的经验。中国学生在这种学校突然多得不成比例,不仅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同时也瓦解了中国学生的‘美国经验’……。” (《跟着薛涌留学去》,薛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前言)

  在不少美国教授眼中,还让我们看到了陈参赞前面提到的一些留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的那种“功利心。”

  出生在台湾的张可昭教授,从美国西北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获得博士学位,自1984年开始在伊利诺伊大学任教,之后又到爱荷华州立大学工作,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已经有30多年,接触并培养了很多中国留学生。他发现,有些中国孩子考虑自己及物质上的回报多些:“我所在州立大学招收的美国中西部学生多些,他们都很朴实。在招生时,如果有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教授还是会优先考虑美国学生,因为知道他们一旦选择做学问,一般会坚持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中国学生,张教授的美国同事就会有更多的担心:“他们是否会坚持把论文做出来,特别是当美国的就业市场景气回升时。”(“美国华人教授:中国孩子基础好也勤奋,但怕跌倒”,新华网,2014年11月13日)

  对此,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康毅滨的观察不谋而合:“很多中国学生从小养成了很强的竞争意识。有些学生进入该校后,心太急,享受不了科学研究的乐趣,而把实验看作‘计件劳动’,急于求成,一旦不如愿,就垂头丧气。而有些学生进入该校后发现,自己辛辛苦苦读了那么多年书考进来,却不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很迷茫。”(“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课堂遇到的最大挑战”,新浪教育,2014年03月31日)

  在许多美国专家、教授看来,更普遍存在于中国留学生中的问题,还是表现在课业学习上。

  比较全面地代表美国教授对中国留学生普遍看法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林晓东教授曾邀请美国多所大学科学、人文、商科和工程等专业领域的35位美国大学教授就以下两个问题所作的回答(“林晓东:留学生亟需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林晓东专栏,做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国公民(一)”,林晓东,翻译:李道全,中国教育新闻网 — 中国教育报,2012年07月20日):

  a. 在你们的课堂上,中国学生经常遇到哪些困难?

  b. 你会建议中国学生提高自己的哪些技能,从而让他们在学术上获得成功?

  林晓东教授归纳了这些答案中所有教授都提到的在三种技能上中国留学生的问题:

  1. 写作能力

  林晓东教授认为,写作对每个学生来说的确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西北大学经济系的Voli教授对此是这样回答的:“大多数中国学生学习都很勤奋刻苦,他们也很听话。我布置的任何作业他们都会尽全力完成。然而,他们只是把我告诉他们的、或者书上说的写下来,他们太习惯于复述别人的观点,却不能说出自己的故事、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最大的问题 — 没有自己的观点。”

  从问卷中看出,美国教授除了认为中国留学生因英文水平不够而确实有所影响外,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因素,即缺少大量阅读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常常抱怨教授们布置的阅读材料太多了……。而在美国读大学或者研究生,每周的阅读量动辄就上百页。一个历史系的学生每两周读一本厚厚的大部头著作是家常便饭。”

  2. 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参加调查的一位纽约大学的教授说:“中国学生很善于总结,但不善于批评、分析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也是多位教授在问卷的共同评价:中国学生在课上更容易被动地坐在那里听,而不是主动积极地参与。“他们需要有质疑能力,需要问问自己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或者证伪前人或者其他人提出的观点。对于中国学生习惯以考试成绩高低论优劣的思维模式,这些教授们颇有微词也颇为担心……。”

  3. 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亚利桑那大学Levin教授在答卷中抱怨:“不论我怎么鼓励我的中国学生,他们就是不说话!在我的课上,最安静的一群人肯定是中国学生。他们不说话,我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听懂了我讲的内容。”伯克利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Gomez反馈说,“我的中国学生只有在得了低分后才找我沟通。其实,他们应该早点来跟我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得高分。我真的不太理解,他们似乎很少在课外与教授们接触……。”(“林晓东:留学生亟需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林晓东专栏,做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国公民(一)”,林晓东,翻译:李道全,中国教育新闻网 — 中国教育报,2012年07月20日)

  本文节选自《留学十问 — 圈内妈妈与教育参赞的对话》一书

  作者肖堰

  华尔街英语(中国)企业事务总监,30多年专注于教育领域,走访过世界近40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外顶级教育专家进行过多年在教育领域的合作。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29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39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