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CCOCSZ 加申夜话
加申夜话前言:
国庆长假八天,如果稍加留意,大家会发觉在身边的很多中年夫妇二人喝咖啡或吃饭或出外旅游,如果仔细观察或打听,会发觉其实他们的孩子正在国外留学。 目前代名词“空巢“,“年轻的空巢老人””成为大家调侃的词,但是,这个社会现象成为一个增长很快的趋势,而且这类家庭在中国将会越来越多。
”空巢家庭“会带来如何的社会问题,从家庭,从孩子的心理,从社会?”如何丰富自己的生活、安抚好孩子的心情?家长和孩子如何进行“心理断奶”,克服不适应,给孩子提供好情感支持?“留学家庭”如何调整家庭关系、维护好父母和孩子的情感状态
分享嘉宾介绍
咖啡语茶、清玄:加拿大留学生家长。
LYDIA:多伦多蕴德国际教育
黄老师:心理及家庭关系专家
留学空巢家庭的兴起,这将是社会现象,你怎么看?欢迎在文章末尾处留言,参与讨论
留学生家长咖啡语茶:
首先,孩子出国留学前要做好准备。如果打算送孩子留学,那么就要提前调整心态,想好目标,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我认为,送孩子出国重点不在于她将来有多大的出息,而是希望她有更宽的视野和更大的格局,接触到更多元的思维方式,有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孩子在选择、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努力,我们父母也要努力。不要让自己的想念阻止孩子前进的方向,要给予孩子的是鼓励、适度引导、信任和放手,让孩子独立自主的成长,毕竟每个人都要亲自长大。
其次,要适当调整家庭重心和家长心态。孩子一走,父母变得格外牵挂,有段时间难免心里突然变得空落落的,十几年的生活习惯瓦解了,这个不管海外留学还是国内上大学都一样。
其实,如果出国之前给孩子做好各种准备,比如让TA多一点家务、多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多一点自立精神、多一点主见、多一点自我保护意识,那么孩子出国后大人也会比较放心,不会因过度担忧而导致心态不好。
另外,父母自己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学会安排和享受,放下担子的生活,这样孩子和父母两方面都比较轻松。
除此之外,还可以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发展事业,或者兴趣爱好。比如我们的留学生家长群,不仅经常一起运动、旅游,还会偶尔进行话题、资源共享、智慧碰撞,互相做好心理建设,常交流,可以把生活安排得很充实。
当孩子看到父母逐步适应了新生活,父母看到孩子在自我成长的新空间、自信愉快地迈入海外新生活,父母跟孩子之间逐步建立了良好的沟通节奏,这不是在各自成长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吗?
留学生家长陈洁:
各位加申夜话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们孩子是高中就去加拿大留学的,虽然很早就有这个规划,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到了那个点,却没有孩子回来的影子,心理还是有点难受和失落。
想着孩子在家可以依赖的父母,现在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会非常无助,所以我们保持孩子能随时联系到我们的状态,我们也一直跟她聊一些她的朋友、同学的情况,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的事,让她在心理上有一个熟悉的环境。
等到她在学校交了新的朋友,我们也一直静静的听她介绍自己的新朋友,及学校的趣事。
在孩子遇到困难、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以前就会心里着急,接下来就容易去指责。后来通过看书学习、提高,知道孩子自己心里也难受。
如果一味指责她,孩子本来用在反思上的心理就会用在跟你对抗上,所以我会表示同情和认同她,并同她一起反思,解决问题。思想上沟通理顺里,孩子就会有越来越令人惊喜的表现。
因为要有一定的人数才能成行,她就一间一间敲开同学宿舍门,鼓动大家一起去。那天,孩子在视频里透着兴奋跟我们讲,已经成功游说很多同学一起去做义工。
从瓜多尔做义工活动回来后,我们发现她成熟很多,更乐于帮助别人。那段经历一直影响着她的生活,说以后有机会还会要去。
因此,要放心地让孩子去经历,有事的时候我们家长扶一下。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永远站在她身后,她回过头来,就能望到身后的支持。
孩子留学后,我们也有一段时间不适应,后来朋友拉去学画画,,画不一定画的很好,但可以慢慢懂得欣赏画,并有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除此之外,我们也会一起去做义工,感觉到了给予为生活带来的快乐。
因为前段时间家里老人生大病,我们从中感悟到了生与死的命题,感悟到了老了需要有质量有尊严生活的道理,因此,更加注重锻炼和健身。这次双假,我们是在坚持锻炼、跑步、骑自行车远行中平静度过的。
这次国庆、中秋节双假,我们去探望和照顾病中公公,同时跟身体好的父母多聊天。其实,每次同父母聊天,回来一直是暖洋洋的。他们的乐观、通达一直是我要学习的。
多伦多蕴德国际教育LYDIA
目前,中国飞往世界各国的留学生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留学生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小,不论学习还是生活的适应,家长们都很迫切的想要帮助孩子成长。因此,这次群讨论我们来一起聊聊家长们如何做好远程沟通。
不少父母觉得,将孩子送到国外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是对孩子的爱,但是,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
远在国内的父母恰恰忽略了这个时期孩子最需要的心理。如果长辈的关怀和指点不到位,就可能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和以后的人生。
我接触过各个年龄层段的留学生,其中部分低年龄段的留学生问题比较令人揪心。
他们年龄幼小、孤身在外,各个方面都还不太成熟,由于不善于与外国孩子交流,交不到好朋友,有的甚至被当地孩子排排斥在外,也不参加任何学校组织的活动。除了上课以外,回到宿舍就是打游戏、看电视、追剧,将自己局限在一个非常狭小的、有同样背景的圈子里,排斥其他人,觉得自己根本不属于这里。
同时,由于距离遥远,他们对于中国发生的事也毫不感兴趣。究其原因,就是当他们还是小学生时,并没有建立正确的身份认同。
另外,一部分留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也是叛逆期或者危险期,有些孩子会有意无意地抵制父母的管教,或者做出一些出格、让父母伤心的事情。
不少小留学生就在这个时期出国留学,让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同时又叠加上了文化沟。他们生活在国外,受到不同价值观的熏陶,有些家上可能对这些影响考虑不足,因此在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感到十分突然或者不理解,所以,我们建议父母一定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留学生跟父母之间的代沟、文化沟、时空沟三个鸿沟造成父母监管难,即使亲子关系融洽的家庭,也要注意三沟。
很多案例证明,孩子的心理问题跟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并不是花钱把孩子送到海外就万事大吉了。
在离开中国前的一段时间,是给孩子进行教育的最关键时期。英语只是一小关,建立良好的适应能力,与父母顺畅的沟通,遇到麻烦能够积极想办法克服,其实是留学前更重要的准备。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用写信的方式,今天的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视频、微信、微博、qq、Facebook这些新潮的通讯方式深得年轻人的喜欢,父母要想了解孩子的所爱所感所想,最好与时俱进、放下身段,用这些现代的沟通技术与孩子共同成长。
作为父母,一定要好好想想:在成长的过程中,您是否尊重过孩子的主观意愿?您是否仔细观察过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您是否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在孩子留学的时间里,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可能出现。如果您想和孩子共同成长,最重要的是:从经验丰富的严厉家长变成最忠实的倾听伙伴。不要等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再去改良沟通模式,而是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能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很多时候,父母说自己关心孩子,当我问他们是如何关心的时候,他们总举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打电话问问孩子那边天气如何?吃饭吃好不好?钱够不够?这些问题大家都能够想象得到,而这是孩子真正关心的吗?
要多花时间、心思,问问他们平时交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与室友关系怎样,参加哪些课外活动,心情如何,是不是遇到了一些麻烦,是怎样处理和怎样解决的;孩子跟家长描述国外生活的时候,您是否让他们尽情地阐述……
了解孩子的计划和对未来的打算也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父母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孩子们在做什么、脑子里在思考什么。
如果一个孩子整天无所事事,对未来没有想法,那一定是在混日子,要尽快纠正,及时帮助孩子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应该鼓励他们及时找专业人士去帮助。
沟通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沟通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表达,另一部分是倾听。听又分两个层次——低层次的听和高层次的听,高层次的听是通过语调来判断对方的心情,边听边与对方分享讲述的内容,分享对方的感受。
有些家长不善于倾听孩子的话,还没讲完就不时打断,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很不礼貌,更不会赢得孩子的尊重。
说话也要讲究技巧,说的时候要避免前后重复、反复强调,恐怕孩子听不明白。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快节奏,讲一遍说到点子上就行了。
除此以外,还要多了解孩子留学国家的文化,包括新闻和娱乐。这样,孩子在沟通起来才有内容、有信心。
企业文化亲密关系辅导黄老师:
今天,我来分享一下留学热对家庭结构的改变的话题,谈谈相应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整家庭关系、维护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状态。
留学热不管从现实情况,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背后有一些相应的成因。
第一个就是作为中国家庭的父母,把留学作为对自己孩子未来愿景的一个考量,或者说期望;另一个原因就是对国内学习氛围的不满,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公开的一种话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集体影响力,或者说来自我们身边的声音。主流媒体的声音经常会出现对国内教育的质疑,或者对某些环境的教育优势的赞美,乃至影响或诱惑到不少家长,形成了一种趋势。
第四个原因,当父母亲跟孩子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跟孩子之间的交流不那么顺畅的时候,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逐渐会出现问题。在不少中国家庭里,父母亲跟孩子之间的问题通常都会围绕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当这些问题逐渐变大的时候,出国留学或者到某个学校进行学习,似乎成为了一个新的选择。
还有一个原因是夫妻关系(心理学上也称为亲密关系),重点偏移了,过多的偏向了孩子,尽力为孩子提供条件成了不少家庭的选择。
以上几个原因交织,导致很多家庭把孩子送出国,在国外环境下进行学习,就形成了留学热的状态。当然,还有其他更多原因,这里只是根据心理学工作角度做了一些整理。
凡事都是平衡的。留学热的现实,其实也伴随着相应的副作用。
首先,孩子脱离家庭原本的状态,产生的副作用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状态比原有的担心程度会提高。
第二,父母对于整体状态的失落感体验。这里说的是对于生活和孩子状态的把握。这些原本在你的安排之下,当他们不再以你熟悉的方式、在你的规划之下、按照你原来设想的路线进行发展的时候,很多习惯性的事情似乎就不用做了,这必然会带来失落感。
第三,夫妻之间关系回归的不适应。
结合我们前面讲的,如果一个家庭亲密关系的重点偏移,偏向于孩子,当孩子不在面前的时候,夫妻关系的回归就会有点不适应。
留学热状态最多、最直接的反应,最多呈现出的画面,就是原来家庭里可能是热闹的状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的关注,就集中成为了生活的主态、主要的画面。
当孩子在高中这个年龄段、甚至更早一点离开家庭的时候,整个家庭习惯的生活节奏和内容就没有了,这时失落的可能不只是一个人,父母亲眼前的画面是一个空白,早上起来可能看不到孩子的身影,习惯地要去说的一些话、沟通的内容就没有对象了。
也许夫妻之间可能围绕孩子本来沟通不少,比如孩子的学习状态、下一步计划等等,就不再有着落和对象了,这也许就是所谓“空巢家庭”的由来。
在我们的理解中,空巢期一般指的是夫妻已经年老,至少是退休的年龄,甚至有一方可能已经不在,而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有了新的家庭、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事业,也许都需要自己工作或者发展事业,无暇顾及已经年迈的父母亲。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亲所处的状态一般称之为空巢。
但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下,形成了新的、年轻化的所谓“空巢期”。小留学生在十七八岁就离开父母去了更远的地方,父母亲在很年轻的情况下,可能只有四十几岁就成为空巢家庭。
中国很多传统的节日,比如家庭的气氛、团聚的延续可能就受到一些影响,这时内心就会形成了强烈的失落感。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我觉得大家都非常年轻,跟真正的空巢应该不是一个概念的,所以,我也想从心理学角度谈一谈。
作为留学家庭,要刷新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认知。孩子出国在外不能经常保持联系的这种状态,我们不应该把它称为空巢家庭,所以叫空巢家庭并不空,而是在这个阶段恢复二人世界。
下面我来谈谈家庭生命周期的发展图。横轴是家庭生命周期的八个阶段,纵轴是指满意度,从分值最低到最高。
从这张图大家能看得出来,从刚刚开始结婚没有子女的时候,夫妻两人对于家庭状态的满意度是最高的,但随着孩子的出生、照顾孩子的家务增多、学业管理增加,家庭满意度就开始逐渐下降,一直到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满意度是最低的。
当孩子从青春期开始逐渐走向成人阶段以后,夫妻之间的关系情感关系呈现上升状态,逐步恢复,这就是图上U型的状态。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根据收集的数据调查分析,一般家庭周期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当孩子青春期到成年,开始逐渐走出家庭、成家立业,夫妻之间恢复二人世界的时间逐步增加,家庭的状态和幸福指数、满意度会逐渐提高、恢复。
但是,也有一些家庭在这张表的红线处,就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进入成年化过程之间,可能夫妻关系彼此的满意度并没有提高,而是慢慢走向最低,甚至提前解体。孩子考上大学,夫妻就宣布离婚这样的案例也不是没有,他们的婚姻状态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只是维持现状。
结合留学带来的所谓“空巢家庭”状态,当家庭提早到达了对应家庭生命周期的一个点的时候,从心理学上讲,可以说这里是家庭幸福度满意度变化的一个节点,是一个路口。
这段时间,对于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的调整,以及父母跟孩子的状态调整,是一个重要的时刻,而父母之间的关系——亲密关系,更加是整个家庭关系的重点。
孩子,是夫妻结婚、成立家庭之后才出现的真正成因,夫妻两人所谓的空巢期并不是空,只是恢复了二人的世界。
从两个人相爱走到一起、进入婚姻成为夫妻,到孩子现在离家开始自己的生活,父母亲就完成了养育孩子的职责,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现在比较流行一句话叫不忘初心,这时的一个节点恰恰就是恢复和修整夫妻两人原有情感的重要的时刻。
这里我再来提供一个数据。以平均年龄55岁退休年龄来算的话,到以平均年龄为70岁来算的真正空巢期,其间还有15年的时间。这15年,对于最初因爱而结合在一起的夫妻两人来说,无疑更加重要。
在我们的咨询案例中,目前还没有因孩子出国而导致夫妻之间出现紧张状态的情况,有相似的案例。
有一对夫妻平时关系就不太满意的,始终会因为一些事情争吵,太太性格比较容易着急,先生在惹急的情况下也会发火,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会看到这样的画面。
孩子出国留学之后,家庭就剩下夫妻两个人,这时候太太对老公的状态就更加敏感,反应更易怒。后来反应出的信息就是孩子在国外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并不稳定,时不时会关心父母亲,还会反过来问他们最近有没有吵架,嘱咐他们好好说,不要吵。
在这状态中,太太有了一些醒悟,感觉到孩子开始不那么在意学习成绩,在那么远的情况下还会来关心家庭状态,这引发了太太的一些反思,她开始认识到对自己情绪内在状态的缺乏把握,而会迁怒在先生身上。
还有一个案例,是父母、尤其是妈妈对于孩子教育方式从小都不太恰当,孩子慢慢进入青春期后,越来越不听话,到了不认真做作业、说谎的程度,也不再配合父母亲的一些要求和建议等等。
父母亲就开始焦虑,担心孩子未来会怎么样,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经常在儿子面前唠叨。后来他们替儿子做出决定,认为他在国内是学习成绩肯定跟不上,所以还是决定去国外上学。
孩子一开始也并不太了解国外上学是怎么样,但是经过妈妈的分析、要求,孩子也就默认了。结果出去上了四年学回来以后,孩子跟父母亲的隔阂变得更大,也不住在一起,然后平常的电话、微信这些联系都非常少。
所以,母亲在咨询中也开始反省自己。这个家庭对孩子的关系,所谓的关心更多聚焦在所谓学习成绩、学业、未来的工作上,总是让孩子考虑下一步怎么样,对于孩子的心情状态、情绪、是否开心、有什么心里话等等,都没有关注。
每当孩子提出自己看法的时候,父母就会直接给予建议,这样跟孩子的沟通是继续不下去的。
他们后来对自己有很多的反省,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也有不足的部分,也愿意听取孩子的意见,以及让孩子提出自我主张、看法,让孩子可以去尝试更多的可能和空间,不再去做过多干预和所谓的预先判断,比如“你这样不行”,“那样肯定会出现问题”等等。
对于留学家庭如何在心理做出调整,我的建议就是在整个家庭关系的连接中间,始终要强调如何去爱。如果父母亲彼此相爱,用爱的表达方式对待的孩子,家庭氛围自然就会呈现和谐状态,孩子浸泡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自然就能成为一个有爱的人。
在有爱的家庭成长,孩子的内心肯定充满能量,可以达到自信的状态,也能给予别人支持、包容和接纳,而这些,恰恰来自于父母亲的包容、接纳、允许、鼓励和尊重。
如果父母亲能够通过学习和调整,在孩子的成长期间呈现出更多爱的状态,那么,对于留学这个短暂的分离时刻,也就不必担心太多;同样,孩子也不用担心家长的状态。
最后,希望所有家庭,不管在哪个阶段、哪种状态,都能不忘初心、充满爱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