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全球留学中心 中国还需做哪些努力

2017年11月02日 15:23 新华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教育强国是世界潮流,经济强国呼唤教育强国,世界经济中心呼唤世界教育中心。204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地。建设世界性教育中心,是中国教育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来华学习和交流的海外学生和教师的数量并不多。要想成为全球留学中心,中国还要做出哪些努力?来听听教育领域相关专家见解。

四大因素阻碍来华留学规模的增长四大因素阻碍来华留学规模的增长

  四大因素阻碍来华留学规模的增长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四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来华留学规模的增长:一是目前来华留学定价政策对收费标准、调整幅度限制过死,使得高校很难通过向留学生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盈利,导致高校留学生招生动力不足;二是我国现行留学政策规定外籍留学生毕业以后不能直接在我国就业或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外国人才;三是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国际学生往往由国际学院单独管理,课程设置、宿舍安排等都不能真正融入中国,难以形成文化吸引力;四是我国为非英语国家,又缺乏全英语教学课程,外国留学生来了多数要先学习语言,加大了他们的学习难度。

  国内高等教育要形成多样性竞争局面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高等教育要成为世界中心,至少要在国内形成多样性竞争局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简称《纲要》)就提出要避免千校一面。因此,应给高校更多自主性,按照教育规律来办学。留学生认可你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学水平,自然会前来。奖学金能起到杠杆作用,但还不是关键作用。

  刘炯天(郑州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校长):

  通过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来强化高校的内涵建设,来带动整体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发展。它有两个直接目标,一个是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一个是在本世纪末把中国家由教育大国变成教育强国。所以任重道远,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这样一个宏大的设计来做努力。

  高校要开创前沿科学技术及英语授课体系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让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世界认可。这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从19世纪初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建立,到1920年前后,整个世界的高等教育中心在欧洲。这段时间,美国很多大学教授都是欧洲留学出身的,这与工业革命不无关系。后来,留学中心逐渐从欧洲转移到美国,也离不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由此可见,中国要想成为人人向往的留学中心,必须要有自主原创的前沿科学技术。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要撬动来华留学市场,国内高校应尽快建设以英文为教授语言的课程体系、针对外国学生设立混合学制的学位课程,并改变落后的信息化建设现状。

  完善国际教育政策,促进跨境人口流动

  高书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室主任,研究员):

  需进一步完善国际教育政策,促进跨境人口流动。为适应中国教育改革开放的新局面,需要不断总结成功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国际教育相关政策。让来中国跨境接受教育的外国人在住房、交通、医疗方面享有“市民待遇”。未来中国将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并有可能成为世界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和培训中心。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学校聘任教师对世界应是开放的。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留学集中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在二战后吸纳了很多来自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教师。中国现在虽然通过外国专家局等途径引进优秀的外国教师,但这里存在问题。中国对外教和国内教师的管理是两个系统,而国外鲜有这种情况,原则上在薪酬考评等方面同等对待。

  可优先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

  高书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室主任,研究员):

  以“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和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发挥高等教育在沿线国家人文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发挥沿线各国高等教育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智库作用,发挥高等教育在增强沿线国家互信中的催化作用。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教育合作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以产业合作相关布局、项目作为合作办学的着力点和方向,培养出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在现阶段,来华留学的重心依然可以优先考虑放在亚洲,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不是美国等发达国家。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29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39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