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后他们怎样不断赢得顶尖学府和权威机构认可?

出国后他们怎样不断赢得顶尖学府和权威机构认可?
2018年07月27日 16:28 新浪教育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国际大咖说,本期节目我们有幸请到了康福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和凯博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炎博士,还有他的优秀学生代表张牧之同学和他的母亲。请三位跟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吧。

  刘煜炎:网友们好。

  张牧之母亲:大家好。

  张牧之:大家好。

  主持人:刘博,我知道康福国际教育刚刚迎来了它的10周年庆典,这个活动不仅是让很多在读学生都很开心,也受到了很多毕业生、家长的关心,说明大家对康福国际教育十分关注。很多人说出国不只是第一步,出国之后的生活会更重要。您怎么看?

  刘煜炎:的确像大家说的,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有发展。所以,出国去读世界名校不是我们的目的,是孩子继续追求他人生梦想的起点。在大学里,尤其是在民办大学当中,跟大学的教授们,跟这些大学的同学们再继续学习,还有课程的学习,使他们更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尤其是国外的大学淘汰率比较高,需要学生在大学都非常艰苦地去学习,不像中国的大学,上了大学之后基本上都能毕业。所以,在国外上四年大学,可能会对一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非常希望同学们到了大学之后能够继续前进,能够保持他学业的优秀,能够继续更好的学校或者是为走向社会迈出更重要的一步。

  主持人:据我所知张牧之同学已经是毕业了是吧?

  张牧之:对。

  主持人:你是在哪一年毕业的?

  张牧之:您是指本科毕业还是?

  主持人:高中毕业

  张牧之:高中毕业是2014届,我是康福2014届的学生,目前我本科也已经毕业了,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攻读了量化心理学专业。

  主持人:你现在是在做什么呢?

  张牧之:我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体育管理体育法方向专业的研究生,准备9月初到纽约进行研究生的学习和深造。

  主持人:这是非常优秀的成绩。听说你之前还在NBA实习是吗?

  张牧之:对,去年暑假的时候,我非常幸运地从3000份简历中脱颖而出,15位同学参加去年NBA China暑期的实习活动。这次能在最成功的体育公司里进行实习以及学习,对于我今后的职业生涯来说是开了一扇门。

  我大概在NBA有一个比较深的体会,因为当时我参加了一个活动,叫做库里亚洲行,我是全程跟进,以及负责很具体的一些事务。所以,在四天的时间里,我从北京到成都,到杭州,到上海,这四站里边,我全程是跟着库里跑这些活动。库里在中国的号召力是相当相当可以的,他的球迷群体已经到了非常疯狂的程度。但是我能作为NBA的一员参与到这个活动中,让我感觉到这个世界上发生的这些事情都是真实的,看到库里在我面前摇头晃脑,很多电视上的女主播,腾讯的女主播,其他的女主播和其他明星都在跟我一块儿工作和同事,我都是可以参与的,从中尽一份力,进行一份改变,所以也就坚定了我要去申请研究生,及去到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体育管理以及职业道路深造的决定。

  主持人:您觉得在NBA的实习以及参与此次库里中国行的活动,对您申请哥伦比亚大学是不是有很大的积极帮助呢?比如说给你的申请条件加分?

  张牧之:是这样的。这么说吧,哥伦比亚大学这个项目注重对人、对职业的考量,不是一个非常学术的项目。如果我有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实习经历以及有非常职业化的规划之后,并且在实习期间得到非常好的领导们的推荐以及肯定,无疑对我申请大学有非常大的帮助。说实话,研究生我只申请了哥伦比亚体育管理这一所大学的一个专业,而且他们给我的回复很快,大概两周,十个工作日就给我回复。选择一个目标之后,我心里会有数,我要选择这条路,这条路也会为我铺开,我可以走得更加坚实。

  主持人:刘博还记得张牧之同学刚入学时候的情况吗?

  刘煜炎:张牧之这个孩子,因为当时他是我们比较早的学生,在康福成立高中部的时候,应该是第二届就过来的学生。对于他来讲,我们刚刚在2008年开始办康福外国语学校的高中部,第二年办的初中,当时能够马上认可我们来读书的孩子不是太多。所以,对当时的学生都比较了解。

  我了解和关注到张牧之是在军训的时候注意到他,因为个子比较高,在军训当中,作为军训班的班长,跟同学打招呼,我去巡视的时候注意到他,看到他这么高个子,跟他聊过几句,他有什么志向、什么愿望,后来就关注他,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妈妈是谁,父母亲想把他培养成什么样,有什么期许,再想办法帮助这个孩子实现他的这个愿望。所以,对于他来讲,我们的培养特点是我们比较个性化地去考虑每个孩子的需求,帮助他去成长,同时也考虑到家长们的愿望,帮他们去实现下一代发展的目标。对他的影响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之后,他的学习是在中等状态,不算太好,也不太差,比较容易满足,有潜力,爱打篮球,在学生当中他是学生领袖,组织活动的时候,同学们比较追随他,很有感召力。在之后的学习当中,为了让他能够走上世界名校的道路,让他保持对理科的热情,跟他私下交流很多,他妈妈比较支持,在他跟我们念了三年高中以后,我要求他再留一年,高中以后不要马上毕业,再把自己的实力打造一下,再去申请英美的名校。

  张牧之当时有点想不通,简单地交流过几次以后他基本上同意了。尤其是他的妈妈让我比较惊讶,自从孩子上了我们这个学校之后,非常支持我们学校的工作,不管我们给他提出什么样的建议,她都没有怀疑,支持、接受、执行,说服孩子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最后结果不错,证明的确是这样。

  所以,我想妈妈应该有很好的体会。当时因为作为她妈妈来讲,是民生银行的高管,应该有很多资源,在社会上去帮孩子选学校。据我知道,在孩子的小学和初中阶段,的确是认真挑选了公办学校的优质学校。我当时比较欣慰的是,这个妈妈在孩子上高中的时候,她没有接着在北大附中念书,跟着我们念书,我很感激这一点,对孩子的培养我都是个性化地去操作的。

  主持人:正好问一下张牧之同学的母亲,张牧之同学是从高中阶段进入刘博的学校读书是吗?

  张牧之母亲:是的。

  主持人:您当时为什么会为孩子选择刘博的学校呢?

  张牧之母亲:当我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因为我看学校里虽然不是很阔气,但是这里的花花草草,这里的老师还种一些蔬果,还有一些半掩的院门,我觉得它是自然生长的状态,一叶知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学校的理念和非常人文亲切的感觉。后来校长分别找我们每个家长、每个学生谈话,先是有演讲,接着谈话,在演讲当中讲了很多,但是我记忆深刻的,有一点非常明确,也是让我当即就决定来这个学校读书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校长讲的利他精神。

  事实上我觉得这个利他精神应该就是教育的本质,我们培养的孩子是一颗心,一颗活泼的心,是一个有志趣、有理想、有爱心的教育。

  校长找我单独谈话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校长有一种强大的愿力,他的发愿、他的内心、发自内心就是为孩子好。校长是剑桥大学毕业的博士,他本身就是一个会读书的人,你把孩子教给这样会读书的人,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我对校长是非常有信心的。同时,校长作为国家科学人才引进的,他没有做研究,不是去发表论文,去创造自己所谓的价值,而是把自己的心用在布道上,他的愿力是致力于终极教育。终极教育是什么?把他它作为事业,而不是职业,它是一个目标,一生追求。一天的时间,我当即就决定了在这个学校来读书。跟牧之原来的北大附中相比,校舍虽然没有那么富丽堂皇,但是它温暖亲切,很有人文的感受,我们当即的决定就是这样的。而且在这个之前,即便有关系,我也不想再托关系去上所谓的名校,而要找一个适合他的学校。我们不托关系找学校,本身对孩子就是一个教育,我们要通过自己这样。

  张牧之:很感谢您当时的决定。

  主持人:您当时有想过孩子有一天会上哥伦比亚这样的名校吗?

  张牧之母亲:没有。

  张牧之:我要插一句。我觉得哥伦比亚这样的名校对于我来说,如果我只有名校的标签,我的学生生涯就是一个失败的生涯。我觉得教育,像刘博士说的,它不是一个目的,它是一个亲身的体会,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我见过很多人,因为要上名校,被名校的名气所拖累,反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我选择哥伦比亚大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是我要追逐它的目的。比如说康福是所谓的世界名校吗?它不是,但是我在康福受到的教育足够让我受益一生,而且也启发我很多。

  主持人:可以具体谈一谈都有哪些收获吗?

  张牧之:先让我妈回答吧。不好意思插一句话。

  张牧之母亲:我们确实非常感谢康福,感恩康福。同时我也非常赞同张牧之的观点,我们没有想名校。张牧之当时的状态,我们想名校,那不是理想,那是梦想。然而我们通过在学校四年的教育,这个学校培养他持续学习的能力。在他申请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名校的时候,这就不是妄想,就是理想,而且是非常有把握的水到渠成。因为他只申请了这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就是这样,就在于高中这个阶段对孩子自我觉悟、老师的点拨,校长用不同的方法,把这些不会读书、不太爱读书的学生,给他点拨、转换成,唤醒他们的自觉性和自己的觉悟。这是这个学校最难能可贵的,对他的一生都非常重要。因为他觉悟了,如果他不觉悟,你再怎么教他,他也起不来,你教会他,还得落下去。

  主持人:张牧之同学自己觉得呢?你在康福的这些年都收获了什么?对你日后申请名校有什么影响?

  张牧之:首先,康福培养我这个人一个独特的性格,它提供了一个平台,并不是要死扒着你,把你变成一个他们想要的一个什么人。整个学校的管理模式以及独特的办学方法,以宽容的态度引导我们去找到我们自己的目标以及长处和强项。

  我想举一个例子,我高一的时候上口语课。因为我当时比较小,大概15、16岁的年纪。我当时有一个心理需求,想得到大家的关注,渴望被别人认。所以,我总是会违反纪律,有时在学校楼道就会大声嚷嚷,给同学起外号,这些都是我内心的一个体现。口语课的时候,奥威(音)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会编一些舞台剧,比较幽默地展示我们班生活的趣事,或者是逗一逗一些同学。每一次舞台剧,当时英语还没有那么精,当时比较渣,叫OPRUA,每次一开OPRUA,班里都反应热烈,有一些违反纪律的嫌疑。但是当时我们的奥威老师,并没有批评我们,让我们稍微安静一些,但是他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现在印象还非常非常深刻。他跟我说“Tom,你能挣很多很多钱”。我说为啥啊?他说因为你能让别人笑,你像卓别林一样,能让别人笑,能挣大钱。从奥威老师这一点能看出康福尊重我们每一个人的想法,有一个引领在里边,而不是像普通学校说这个纪律不行,一定要剔除,从现在来看把我的那些新颖比较好的创意抹煞掉。这是第一点,康福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好的平台。

  第二,康福对我的沟通能力以及语言交往能力提升了非常多。因为康福的师生关系,完全不像其它的学校,它是以一种老师渴望了解学生,学生也了解老师,这样一种心态进行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在康福都是经过刘校长亲自面试,我们每个人都认识刘校长,刘校长认识我们每一个人。剩下的老师、班主任对我们更是了解。所以,老师有一种去探讨我们成长过程中内心需求的一种主动的愿望,从而对我进行引领。比如有时我要是犯错误,老师不会像我以前在公立学校那样进行批评或者是惩罚,而更多是站在我的角度,问我为什么这么做,我的动机是什么,进行引导以及要求,这是我体会比较深的。

  最后一点,康福培养了我对自身负责的意识。

  在我申请大学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同学们有一条非常简便的路,就是花十几万或很多钱去请中介。但是刘博鼓励我们要对自己负责,我们要独立完成我们自己的申请。通过学校老师帮助的模式,也非常感谢刘博对我申请非常上心。我一是通过对刘博的信任,二是我当时对自己的自信,我独立完成了我所有大学的申请。当然也少不了学校老师的帮助,比如詹姆斯老师,非常感谢他们。

  当然中途的错误和失误也难免,但是我很骄傲,我最后输出给大学的东西是我自己的东西,是我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我也被对我来说非常合适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所录取、所选择。

  有了这段经历之后,我的写作能力及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又提高了之后,上研究生申请的时候,更是水到渠成了,也是非常顺利。

  主持人:张牧之同学的母亲,您在最开始有对孩子的未来担忧过吗?

  张牧之母亲:我们来这个学校,确实是比较担忧。因为张牧之确实是一个特别自信的孩子,实际上因为我们这个家庭里头,因为我搞艺术,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想象力和孩子的观察、创造力着重保护,也不是培养,是保护。但是在普通的学校,在普通的教育里,相对是整齐划一,对个性的尊重不够。所以,我对他在这方面确实比较担心。包括他读书学习的状态也是非常担心的。

  但是到了这个学校以后,我跟校长学习过很多回,我就对校长和对这个学校充满了信心,不再焦虑,我把教育加给了懂教育的人去教,我们做家长的不指手划脚,对孩子也不指手划脚,对学校也不指手划脚。

  主持人:您对孩子现在的成绩满意吗?您觉得是得益于什么样的教育呢?

  刘煜炎:他的状态,就目前来看,张牧之有一个独立思考的习惯,还有一颗善良和爱帮助他人的心。这一点我是相对来说非常满意的。张牧之在学校培养出的这种自信,任何时候,都有好的心态,因为他的考试是有历程的。他的SAT考试从1600,最后反复考,各个国家好象都考过,但是他永远有自信,永远说没关系,妈,我这回又失守了,我说你下回再干吧,最后他还是考了一个相对在他范围之内可以的成绩。他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有自信,还有好的人格、人品,我对他已经完全放手,现在我们之间,基本上我都是向他学习,向他请教。

  主持人:我知道刘博经常说一句话,叫“一个目标,一生追求”。不知道张牧之同学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

  张牧之:一个目标、一生追求,这句话从我个人还比较浅薄的人生经历来看,我觉得有很多同学都来问我,我是如何找到我热爱的这个体育行业,我是如何找到我的目标的。

  当然我有先天的优势,我身高有2米。但是你要真正追求一些东西的时候你还要有一些思考,我经常听过一句话,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是我们的初心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找到自己最热爱的这个目标。首先要问问自己,你做这件事的时候,牺牲了多少东西,你放弃了多少别的机会,以及你做了多少努力。对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体育,来源于我大学的经历,我喜欢健身。当然最早启蒙还是在康福,我跟宿舍老师商量,买了一个胸推器,跟赵家全(音)同学一块儿,每天晚上一块儿健身。之后这个概念就在我的脑海里重现了。因为我既然健身了,而且我也有这个先天的优势,我为什么不把它做到更好?所以,在大学的这四年,我基本上每天健身最起是一个半小时,如果不加有氧,不加打篮球。这其中放弃了很多东西,比如跟同学一块儿喝酒、聚会的机会,同学们打游戏,我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比如说去认识别的女同学或者是去社交等等,放弃了很多,但是我也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想想,也受过不少的伤,包括我的脚上做过手术,韧带断了。马上我还要做另外一个,在25号。从韧带断了之后,脚进行重建,从学会走路,到最后的肌肉整个复员,以及从把身体再练回来,都是一个一个坎儿,这个坎儿迈过去之后,就会对走这条路更有信心,对这个目标追求,我的心就会更稳,能更好地往前走。

  对于我来说找到一个目标,一定要先去追求它。对于我而言,如果找不到目标的话,要先去试,先去尝试,先去追求,这样在过程中的目标是可以改变以及完善的,但是一定要先去追求,这是我现在对一个目标追求的理解。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以后我会慢慢地再体会。

  主持人:对于康福国际教育还有刘博提倡的教育理念,你觉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真正开始理解的呢?

  张牧之:说真正理解的话也不好说,因为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想法。对于我目前来说,我能有一个反省,醒悟到之前在康福的这些教育,跟我现在的经历、现在的这些东西都是息息相的,这也算是初步地理解了教育的理念。

  首先,教育的理念是一个过程,要看一生整个的过程。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刘博,在这十期节目当中,我们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康福毕业生,我们会发现一些特点,比如说有些孩子,他可能刚进校的时候成绩平平,但是通过在康福的学习,都逆袭成为学霸。有些孩子从刚进学校开始学习成绩就很好,也最终如愿以偿去了世界名校。对这些不同的孩子,他们在世界名校里面的学习也都非常优异。您觉得这些孩子身上有什么共性吗?

  刘煜炎:对于学生和一个人的成长来讲,在我年纪很小的时候,我在小学一年级和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是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孩子。但是三年级的下学期,突然一下,我关注学习了,我自己愿意学习了。我这一愿意学习,愿意听讲,愿意跟老师的行为互动,我的成绩一下子就变成最优秀的了,而且从那时开始就变成老师心目中的佼佼者,各种活动、各种荣誉都往我身上来。所以,我不是一开始就是成绩很好的孩子,是有悟性,但是也有缺点的孩子。

  我比较喜欢动手,我比较喜欢做很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其中我最大的一个学习过程是无师自通,我学习过程中,因为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农村上学,基本上没有老师,小学毕业的老师给我教小学,初中毕业的老师给我教初中,高中毕业的老师给我教高中,在恢复高考的时候才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去到公社五七干校那个地方,跟着一帮右派去上学,那时才发现好老师真的不一样,跟好老师听课的时候,所有的事情都变得简单,学习的过程,他们马上一点化我就知道了,那时才知道名师是什么状态。

  从这个过程当中,我有明确的体会,对今天的办学是有帮助的。

  一个基本点是,任何一个孩子其实天性上的差距,如果说是有的话,但是智力上的差距是没有的。换句话说,想让他们学习某件事情,专注于做某件事情是不难的,只要他愿意就可能做得很好,但是时间可能不一样,有的人花3年,有的人花5年有的人花10年,有的人花30年,但不管怎么样,专注做一件事情,最终都能达到同样的结果。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的认知。

  第二,每一个孩子的潜力,现在你看他很优秀,或者很落后,每个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要改变他,他愿意改的时候,他的潜力都是无限的。换句话说,愿意改的,都可以成为社会上的精英、佼佼者。并不是老师认为的差生永远是差生,好生永远是好生,不是这么回事,我改变了很多孩子。

  第三,所有的教化,因为我们有内化,没有孩子自身自觉、自愿地去发生这个改变,都是无效的,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不太愿意强迫一个孩子怎么样改变,我倒是愿意陪着孩子去成长。怎么陪着孩子成长?让他摔。这可能是家长、妈妈们接受不了,他们会给我很多压力,给我很多批判,甚至于跟我很多较真,甚至很多家长不惜把孩子转走,控告我说教学品质不太好,给我施加很多压力。但是实际上,今天我要借着这个机会跟他们说,其实不是我傻,是他们傻,他们不了解一个孩子的成长。对我来讲,我也并不是一直都是一个好孩子,我小的时候也不是成绩非常好的孩子,但是我是愿意动手的孩子,愿意用心的孩子,愿意不靠父母的孩子。

  到了高中过后,我上了大学之后,我也不是一直成绩都很好的孩子。我16岁上了大学,到了大一之后,我的成绩很快就窜到年级103个同学当中的前十名,稳在前五到前十之间。我是当时最小的三个同学,我一下子就放松了。在我17岁这一年里,我付出了很多代价去做一些现在看起来非常滑稽的事情,比如成天到晚看电影,不上学,逃课,有一年多的时间我基本上不上课,在各个大专院校的电影场里泡着,从早到晚都在看电影,成绩大概还能维持及格,60分。但是这段时间,我一个是泡在电影院。第二,泡在图书馆,就是不愿意到教室里跟老师上课。为什么?因为我发现老师的课真的没有意思值得我去上。不是我不愿意上课,是真的没有意思。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又上了很多课,像我喜欢的课,我跟老师学了六七遍,我自己找老师听课,在77级上课、78级上课、79级上课,到我毕业的时候还在上课,我毕业之后在大学工作的时候,又到报这种班,又跟很多老师上量子学的课。我几乎把世界上量子学最好的书都看完了,我几乎把中国能找到的量子学的专家都追寻完了。我喜欢这科。

  所以,从我的成长当中,我有一个体会就是,我自己在追随我的心,我自己在寻找我自己的爱好,因为我爱上这个行业了,我爱上这个专业了,我就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如果我找不到这样一个爱好,事实上我被别人驱使着做这样的事,尽管我也能够达成一个他们满意的目标,但不是我内心想要的,所以不会出现奇迹。

  我为什么比较喜欢张牧之妈妈,她在早期的时候就跟我说,校长你做的教育好象让我体会出来就是佛系当中说的一句话叫“自修”,自我、自悟、自格。就是自己修行的觉悟,就是自我觉悟。我是在耐着性子、顶着家长有时侮辱的指责在等着孩子成长。这一点是可能很多家长都不懂的,有的家长在侮辱我,他们在质疑我的人品,他们甚至在骂我的道德,但我忍着,相信孩子有一天他会懂,他会明白,我相信他应该去摔。这时如果家长配合,最好的家长就是离孩子远一点,让孩子接受一个正常交流的教育。如果是被妈妈呵护的扭曲的教育,就不好了。张牧之妈妈就知道离开远一点,我们对她怎么建议,她就接受,所以孩子就会成长。就是相信学校,学校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留一级就留一级,跳一级就跳一级,让他跳也跳,留也留,不是自我的决定。所以,他选择了之后,就托付了,就信任,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就比较好教。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他自己家务比较重的时候,或者事业比较重的时候,放弃了对孩子的陪护,把这个孩子交给父母。在他自己成功了之后,他有时间了,又回过来把孩子抚养权收回来教孩子,孩子不听他的话,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很多他自己管理的失误。这个失误,就希望别人能够帮这个忙。恰恰相反,母亲要不能够走进孩子的心灵,其实别人也很难走进他的心灵。母亲要跟孩子能好好地交流,因为母亲说不上的话,别人要交流更难。为什么?因为母亲是最亲的一个人。

  张牧之妈妈的特点或者是我的特点,我如果按照常态,我应该在第一次看到张牧之军训的时候,他说一些不尊重校长的话,“说这个校长就是我”,我在背后听到他说这个话的时候,我可能把他开除了。像他在走道里经常喧哗,好象玻璃都被撞坏了。

  张牧之:不是,我声比较大。

  刘煜炎:会喧哗,很大声,是这样一个孩子。但是我觉得张牧之的潜力在于对他自己热爱的事情真的做得很好。比如他打篮球,摔胳膊断腿好多次,他也不放弃,动不动就把腿弄断了,又绑着绷带,下一次还要打篮球。他今天也提到了,在体育锻炼当中有多少次身体的伤害,但他还愿意坚持。这就是孩子梦想要做的事情。这个目标一旦找到了,就是我们说的“一个目标,一个追求”,你的目标找到了。就像我自己做教育是一个道路,再苦再累,我觉得比较有意义、有意思,愿意在这里头去把我的生命奉献给这帮孩子们。所以,我对教育背后的贡献是,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自信,要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的最爱,要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管理自己、管理时间的方法,要帮助孩子建立自己良好的习惯,要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的目标,最后要依靠孩子去成长、发展,而不是依靠我们,去依靠孩子自身,所谓叫“自我觉悟”。

  主持人:非常深刻。我想问一下张牧之同学,你觉得你在康福的这些教育经历,对你在美国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张牧之:我就从学术上谈谈吧,从学习习惯上以及自学能力上谈谈。

  康福进行的是小组内学习,互帮互助的学习状态。我们当时会分组,全班当时大概二十几个人,每个组大概有4号,1号、2号、3号、4号,按照学习成绩排。1号是组长,一帮一,1号帮4号,2号帮3号,我一般是2号,有的时候掉到3号,但是没当过1号。

  通过上课小组学习,调动我们学习的兴趣。比如说我们课下,1号和4号会组成小组,会自主去补习,同学们在一块儿。这个时候比如我是2号的时候,我教3号的同时,自己也对自己的课程及学业有一定的巩固以及再一步的练习,这也是培养我们自学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步。这是一个小例子。

  通过很多独特的也是非常科学的教学模式,让我拥有了一个自学的能力。在大学以后,不会有老师成天盯着你,不会有人天天督促你要完成作业,基本上都是一是靠自己,二是跟同学一起学习,自己的时间要自己安排,最后大家的竞争是比较残酷的。

  我有了自身的能力之后,我在大学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对英语逐步的再次提高,相当于最后取得一个比较满意的成绩。最后一个学期,我是考了全A,一学期4.0的成绩,获得了第一。

  主持人:张牧之同学,你对自己将来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习有什么期待吗?

  张牧之:继续努力吧。

  主持人:对未来的自己还有什么其它的预期吗?

  张牧之:现在比较浮躁,要踏下心去。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问家长,您觉得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您还有什么其它的感悟吗?

  张牧之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感悟,一个是我们自己体会,另外也是来自学校的感受,就是尊重个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样子,他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状态,拔苗助长是没有价值的。其实书内和书外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能力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最核心还是让他们自我觉悟。自我觉悟,实际上自省跟自责是有区别的,自省是找自己的不足,然后精进地去努力。自责就是老责备孩子、责备别人,这是不好的。自省到深度的时候,可能能悟到这些道理和觉悟、觉醒,这是很重要的。

  我还是挺感恩康福,同时感恩校长。说到一个目标、一生追求,学校们培养的孩子都是有情感、有感情的。牧之回来的时候,半夜三更去学校。我说你半夜三更去学校干吗去了?他说我就是想去感受一下过去的感觉。什么感觉?就是夜晚一直亮着一盏灯,那就是校长办公室的灯。校长每天晚上基本上都两三点睡,这就是一个目标、一生追求,他把这个作为事业,作为一生的追求。孩子也不进去打扰他,只是看看校长的背影,看看那盏灯,实际上是他们心中的一盏明灯,指引他们一生前进的明灯,这就是一个导师、榜样的力量。

  主持人:现在中考也结束了,又到了选择国际教育的高峰期,您对这些正在择校的家长有什么建议吗?

  张牧之:要内求,而不是追求外在的形式。内求就是要了解自己,找到孩子适合的学校,找到一个可以一直信赖的学校和校长。

  主持人:谢谢三位的精彩分享,我们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结束)

  实习编辑:王雨欣 责任编辑:赵润琰

新浪出国频道 新浪留学频道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