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猖獗 香港过半中学生信息遭曝光

“人肉搜索”猖獗 香港过半中学生信息遭曝光
2018年09月06日 10:18 参考消息网

  原标题:“人肉搜索”猖獗 香港过半中学生个人信息遭曝光

  港媒称,一项调查发现,香港一半以上中学生的个人信息和照片未经允许就在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应用软件上遭到曝光。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5日发表题为《调研报告揭示香港‘人肉搜索’现状,一半以上中学生的个人数据遭网上曝光》的报道称,受害者中,超过20%的学生觉得介于轻微和极其严重抑郁及焦虑之间,接近16%的人说他们感到紧张。

“人肉搜索”猖獗 香港过半中学生个人信息遭曝光“人肉搜索”猖獗 香港过半中学生个人信息遭曝光

  报道称,这项对2120名二年级至五年级学生的调查是香港理工大学今年早些时候进行的,揭示所谓的“人肉搜索”现状,即查询他人个人详情并恶意传播。这个词是从上世纪90年代黑客术语演变而来,使用的是文件一词的速记词“doc”。这是一种让对手难堪或受到法律影响的手段。

  调研负责人陈高凌教授说,遭到人肉搜索的学生感到无助,不知请教何处。他说他们也许认为这不是什么值得报警的大事,而社工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同时,也没有立法要求社交媒体平台删除帖子。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学系陈教授说:“有人倾向于诉诸报复,因而形成恶性循环。”

  报道称,调研发现48%的受害者说他们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予以还击,在网上公布加害者的个人信息,尽管因问卷设置多选回答而存在矛盾,66%的人宣称他们“无计可施”。

  报道指出,最常见的信息共享包括个人照片或视频、姓名、出生日期、手机号码和所在学校。这些信息最有可能通过社交媒体或即时通讯应用软件加以传播。

  报道称,近一半案例中,加害者是同学。但是,在大约25%的案例中,加害者是父母一方或家庭成员。剩下的四分之一受害者说他们不知道是谁披露了自己的信息。

  陈教授提醒父母要谨慎,不要透露家人详情,包括在网上张贴照片。但是,他说孩子也有必要更小心保护个人数据。

  陈教授说:“有两种个人数据。一种是,比如你的身份证和银行信息。学生的意识(必须保护这种数据)非常强。就社交数据而言,比如照片、关系状态以及友人,很多人没有这么强的警惕感。但是,这些具体信息常常会被搜索,并在中学生中人肉。”

  报道称,调研还询问了学生是否人肉搜索过其他人,只有12%的人说搜索过。回答问卷的学生中,男孩更可能搜寻和传播他们讨厌的人的信息,而女孩则搜索和传播他们喜欢的人。

  一名六年级的学生说:“我觉得人肉搜索的主要原因是好奇心。他们想更多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人的背景。当他们确实喜欢或厌恶某人时,也会这么干。”

  陈教授在香港大学组织的一次研讨会上提交了调研报告。他呼吁加强立法解决网络霸凌现象。目前,通常是用其他法律起诉加害者,包括诽谤、版权侵犯、发表淫秽刊物和不雅文章或收集和泄露个人数据等。

  陈教授说:“法律、执法者的心理以及现有措施都跟不上。我们只能利用现有法律,比如‘以犯罪或不诚实的意图登陆计算机’,但是这已过时,部分执法者认为手机不是计算机。事实上,智能手机已经能够运行计算机的大多数功能。”

  香港大学法律系教授张善喻列举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例子。前者2015年专门制定了数字通讯刑事罪,后者强制要求社交媒体平台或作者删除网上帖子。

  据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统计,去年网络霸凌投诉数量已从2016年的26起增加到50起,增长幅度超过90%。

  可是,私隐专员黄继儿说,报道的投诉案例数量不足以推动立法程序。

  他说:“立法取决于优先程度、严重性和紧迫性。立法程序不应代替经济和技术发展。”

  儿童心理学家安德鲁·阿德勒说,侵犯孩子隐私可能导致受害者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是感到极度焦虑,白天会做恶梦并出现闪回。

  阿德勒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常常感到非常抑郁,可能有自杀倾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实习编辑:宁珊 责任编辑:赵润琰

新浪出国频道 新浪留学频道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