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陪读:陪了孩子 赔了自己?

海外陪读:陪了孩子 赔了自己?
2019年07月12日 18:41 天府早报

  近日,有一部留学题材电视剧特别火——《带着爸爸去留学》。

  该部剧通过三组不同家庭在陪读生活中的欢笑泪水与辛酸相伴,展现亲子留学中碰撞出的问题,聚焦共同成长话题,引发众多讨论。并多次冲上微博热搜。

  近几年,留学热高烧不退

  海外陪读群体逐渐壮大

  陪读妈妈们放弃自己原本的生活

  用了多年的积蓄

  漂洋过海地为孩子的教育服务

  她们是旅居海外的华人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也是一种现象、一种生活状态

  海外陪读妈妈

  半年不到搬了三次家与孩子关系更密切

  余米是70年初人,2017年4月,她带随着儿子一起来到英国。孩子在英国的一座小城巴斯附近的一所寄宿学校读8年级(相当于国内小学最后一年),她则租住在伦敦。

  余米坦言,去英国之前,她从事财务方面的工作,除了偶尔去公司,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从熟悉的城市去到国外陪读,告别舒适圈,看起来需要很多勇气。对此,余米却表示,自己并没有经历太多心理挣扎,“陪读是我先生建议的。他是家庭、孩子至上的一个人。我倒也没经历什么心理挣扎,因为本身就爱玩儿。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跟朋友们出去旅行,要么做背包客,要么自驾,有时候也会带上孩子。”

  刚开始去的半年,余米用了“比较动荡”四个字来形容。“半年不到的时间搬了三次地方,因为语言不通,沟通非常困难,时常感觉到很无助。”对于她的孩子而言,也是同样很不适应,余米说,“孩子每天都要悄悄跟我通话,说想要回去。每周都要坐近两个小时的车回到伦敦,和我一起住一个晚上,第二天中午又坐两个小时的车回到学校。”回忆起那段生活,余米说,“那时候会有母子相依为命的感觉”,好在作为母亲,她很好的调整了自己,没有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一丝沮丧,而是通过分享遇到的开心的事情,来保持积极生活的态度。

  谈及海外陪读的花费,余米透露,算上孩子一年的学费、交通费和她自己在伦敦的基本生活费,每年的花费约百万。但好在,海外陪读这段经历,也让她和孩子的关系更密切,“我们彼此更亲密、也更多的相互理解了。孩子学会了自己去处理很多事情,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遇到事情先找爸爸妈妈。我觉得得失都有,失去最多的应该是留在国内的爸爸。他失去了每日的陪伴,但在情感上孩子跟他并未疏远。”

  演员刘敏涛感言

  不会让女儿那么早就去留学

  在《带着爸爸去留学》中,刘敏涛饰演的刘若瑜个性极强。剧中,刘若瑜本是一个出色的脑外科医生,优渥的生活条件和光明的职业前途,让她成为他人榜样;然而为了陪伴12岁的儿子出国留学,她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陪读妈妈”这条路,在国外一待就是8年。

  对于这种“奉献型”的教育方式,刘敏涛表示,“如果是我,肯定不愿意放弃现在的工作和事业。”同时,她也认为12岁去留学确实有点太早,“这件事因家庭情况而异,如果我女儿12岁,我肯定不会让她出国读书。”在刘敏涛看来,在陪伴子女留学的过程中,家长不应该只是家长,“他们也是孩子的朋友、伙伴,要适当在孩子面前示弱,寻求他的帮助,让他觉得你也是需要依赖和支持的,这样孩子也能得到成长和历练。”

  生活中,身为11岁女孩的母亲,刘敏涛坦言,她与女儿的沟通方式是温暖和严厉兼有之。刘敏涛特别羡慕杨绛先生的代表作《我们仨》里所描述的那种亲子关系,“我理想中的亲子关系就是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还有圆圆,他们这一家三口的相处方式,让我觉得很完美,很理想,很渴望。”

  编剧刘珂提醒

  留学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起点

  《带着爸爸去留学》中,陈凯文和朱露莎因“同病相怜”而走到一起,他们有着相似的成长环境,在父母缜密规划下按部就班地成长,小小年纪就来到异国留学,无法融入当地社会,心理压力越来越重。

  在编剧刘珂看来,“很多家庭完全忽略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也忽略了出国留学具体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甚至还有些家长将留学作为一劳永逸的终点,但在我看来,留学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对此,她表示,“留学热的当下,大家不要盲目跟风,而是要辩证和理性地看待留学这件事。”

  在刘珂看来,理想的亲子关系建立在父母双方人格独立的基础上,“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父母在孩子的身边,以一个独立人格的形象,这种存在本身对孩子就已经是一个最好的导向。”

  《带着爸爸去留学》

  以娱乐的外表展现留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实际内核却值得每一个观众思考——

  如何共同成长、如何放手、如何陪伴

  如何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是每一个家长、每一个孩子

  在成长中必经的探索之路

  对此,你怎么看?

  天府早报记者:周琴

  实习编辑:徐艺莎 责任编辑:润琰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