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留学生群体抗疫纪实 为“第二故乡”贡献一份力量

在华留学生群体抗疫纪实 为“第二故乡”贡献一份力量
2020年02月19日 14:31 中国教育报

  2月10日下午,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阅江楼派出所,走进了一位戴着口罩的外籍小伙。在户籍前台,放下一个红色礼盒,说了一句“谢谢,你们辛苦了”,一个敬礼后,他快速离去。

  打开礼盒后,民警发现里面除了一些零食,还有一千元现金和一封信:

  “我是来自叙利亚的博士生拉丁。在这个困难的时刻,我想对中国和中国人民说:你们并不孤单,我们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防控形势下,在华留学生作为我国高校学生群体的一部分,我们为其身心安全殚精竭虑,他们也为中国“战疫”的成功贡献着力量。在这场特殊的战役里,共谱了一支相爱相助、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曲”。

  为在华留学生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这个寒假,我留在中国,原本是想和大家一起庆祝春节,我对此非常期待。虽然因为疫情防控,我只能待在学校,但我并不担心或者恐慌。我每天都和父母通话,我告诉他们,我相信中国政府一定会控制住疫情。”1月26日,湖北武汉,来自德国的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维克多,在自己拍摄的一段视频里,分享了自己和武汉人民一起坚守抗疫的特别时光。

  疫情暴发,正值寒假期间。目前,与学校共留守的学生们中,很多都是留学生。据统计,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有51%的在校生都是留学生。在这一背景下,做好留学生疫情防控工作,对于校园抗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部统一部署下,各地高校按照属地化管理、一体化推进的原则,有序将在华留学生纳入了高校整体疫情防控机制,及时向留学生告知当地疫情情况和防控措施,做好留学生居住地的消毒、口罩发放、体温测试、进出登记等防护工作,并保证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主动关心留学生的健康和生活状况,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同时加强心理辅导,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必胜信心,为在华留学生筑起了健康防线。

  “现在,和其他校内区域一样,留学生所在公寓每天消毒。对于校外住宿的留学生,则加强联系,收集整理相关社区的生活、疫情防控信息,及时推送给大家。”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学生办公室黄超介绍,全校在籍各国留学生2025人,目前在武汉的为1046人,为了保障在校留学生身体健康,学校严格开展了出入管理和体温检测等工作。

  2月12日,巴基斯坦籍在华留学生魏星(化名)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走出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这是广州地区首例治愈的外籍病患。

  走出医院,魏星不停地说道:“感谢这里的每一个人,我们爱中国,爱中国的每一个城市。疫情结束后,我会回武汉继续学业”。

  在天津,为帮助在津留学生群体及时掌握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天津外国语大学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组建起了英语、日语和汉语3个语种的专业翻译队伍,相继完成了《天津市关于紧急求购民用口罩的函》《致外国友人的一封信》等50余篇和疫情相关的信息翻译工作;华北电力大学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口罩、体温计、酒精等物资,解决在校留学生防护物资难题……

  在疫情阴影下,人们不仅需要物理上的防护,更需要“心理口罩”。对于独自在华求学、生活的留学生而言,心理支持更为迫切。

  “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你此时身在何处,面临何种情况,都不要感到孤单无助,我们始终和你在一起。”最近,北京交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国际教育学院“聆听工作室”,通过互联网,为处在疫情防控期的留学生及广大师生,送去了关心和问候。除了心理科普知识外,工作室还提供了咨询老师的邮箱、微信、电话等信息,为学生提供即时线上心理咨询服务。

  “今年寒假期间,北交大有200余名在校留学生。让他们平稳度过这个非同寻常的假期是我们重点考虑的。”该校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刘彦青说道。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也门籍留学生赛一德,虽然在校医院诊断后排除了感染可能,但因为扁桃体发炎等病症,仍然焦虑、紧张。在与联络老师的不断倾诉和沟通中,他稳定了心态,病情渐渐好转。“是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不再觉得害怕,给了我信心!”赛一德说道。

  今年春节,南开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共有246名留学生在学校,为了保障他们的身心安全,学校通过各类渠道宣传科学防控知识,通报最新情况;在武汉纺织大学国际学院,学院老师坚持在微信、QQ群分享英文版的预防知识和科学防治等知识,及时与留学生沟通;在太原理工大学,为了保障在校留学生的日常生活,校方定期为留学生上门配送物资,还开通了线上谈心和心理疏导服务;在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学校通过网络信息向国际学生发布校园政策、疫情防治须知、国家出入境管制措施提醒等各类重要信息,国际学生始终与学校、学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起初我也会担心。但有学校和老师保护我们,增加了我们的安全感,现在渐渐安心下来。”南开大学越南籍留学生阮氏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等到春暖花开之时,武汉,我们一定会见面”。

  为“第二故乡”贡献一份力量

  “这次换我们站在中国身后!经历无数波折后,229箱医疗物资(10万多只口罩、5万双手套、7000手术衣)终于到达了距以色列7400多公里之外的黄冈市中心医院!”

  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2014级本科留学生校友,歪果仁研究协会创始人高佑思,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自己24小时内寻得的1吨医疗物资从以色列驰援中国的故事。“10万只口罩运输到中国,这将是我生命中最美妙的一件事情。”高佑思说,中国曾在历史上无数次帮助犹太人,这次换我们站在中国身后。2月9日,这批经由特拉维夫、莫斯科、广州三地的物资,抵达湖北黄冈。

  像高佑思这样,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疫情防控防控工作的来华留学生还有很多。他们虽然不是中国国籍,却同样对这片土地饱含着深情与热爱。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郭沫若,为母校捐赠了12000副口罩等医疗防护物资。物流难以联系,中亚飞国内的航班不断被取消,广东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面对种种困难,这个小伙子用一次次“人肉”托运,完成了一场场爱的传递。

  考虑到辗转而来的巨大风险,学校老师提醒他要注意自身安全,他只简简单单地回复了六个字,“我也是中国人”。

  东南大学留学生,来自阿富汗的哈雷,四天跑遍喀布尔及附近3座城市,一个一个药店地询问,“凑”到了2万副口罩,并在第一时间通过中国驻阿富汗使馆,捐赠给了武汉;来自尼日利亚的南京理工大学留学生欧莱德,在疫情发生后,主动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负责居民小区体温测量等工作,他说“别叫我‘老外’,我是一名防疫志愿者”……

  此外,还有一批已经毕业,但仍然心系中国的外国友人。对他们而言,或许身已不在中国,但心却始终挂念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面对突发的疫情挑战,他们在世界各地,为与中国有过的美好相遇而奔走驰援。

  来自马来西亚的黄昭伟、黄昭纶兄弟俩,本科均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得知中国抗疫形势严峻,两兄弟和家人在过年期间,跑遍了马来西亚的工厂和药房,最终筹得了1100套防护服。这批物资已于2月7日抵达中国;西安交通大学2017届巴基斯坦籍留学生校友,现在上海工作生活的曼苏·阿拉姆,在疫情期间,主动投身当地疫情防控工作,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志愿者;西南大学泰国北部校友会秘书长罗俊勇校友发动所在学校泰国乌汶第二华侨学校师生,录制了为中国加油的祝福视频,表示将与中国“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在因疫情延迟开学而有些空荡的校园里,选择与学校共留守的留学生们,除了配合学校的各项防疫措施,更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中国的爱与支持。

  今年寒假,三峡大学有600多名留学生在校,这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在特殊时期,留学生群体积极投入抗击疫情的工作中,自1月29日以来,从订餐到分发,从张贴防疫宣传资料到线上科普,从物资发放到协助后勤保障……在这里,留学生已经成为校园里一支重要的服务保障力量。

  “2020年1月27日,在这个寒冷的天气里,我戴着口罩,尝试了多种方法,花了比平常更长的时间,经过了好几个程序,才跨入了那同一道校门。”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16级博士生,来自尼日利亚的欧弟,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了自己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真实故事,“虽然不方便,但是我理解。校门是第一道防线,如果让我轻易地穿过,那就是拿全世界70亿人的健康做赌注”。

  在新冠肺炎暴发后,一些国际社交媒体和论坛上,出现了不正确甚至带有歧视色彩的言论,面对这些信息,在华留学生积极发声,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在中国的学习、生活,讲述自己的故事,帮助国际社会更完整、全面地了解中国。

  “我在武汉,这里虽然不像以前那么热闹,但大家没有恐慌。”哈萨克斯坦女学生古丽巴合提·波拉特别柯兹在自己录制、发布到社交网络上的视频里,说道;目前,居住在武汉的意大利籍留学生维利达,在接受意大利《晚邮报》连线采访时,说道,“中国政府正尽一切努力控制疫情蔓延,中国为各国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

  来自阿尔巴尼亚,现就读于复旦大学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合阿比,在自己的朋友圈写下了这段话:“每个人都会生病,不要因此而孤立中国人和那些你认为与中国有联系的人。更不要歧视生病的人。我们防的是病毒,不是中国人。越是危机之时,越需要冷静、理智和人类共同的团结。”

  为共克时艰汇聚一份信念

  尽管疫情严峻,但仍有不少国际学生选择留下来,留在中国、留在武汉,陪伴心中的“第二故乡”,度过这段困难时光,迎接春天的到来。

  “在中国这个美丽的国家,如果发生任何灾难,这会让我和对自己的国家一样感到难过。在这个困难的时刻,我在中国,将支持我的中国兄弟姐妹。我相信这个勇敢的国家有能力战胜一切困难。”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天津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理学院在读博士生赫拉说道。在留守学校的日子里,她主动向身边的同学宣讲疫情防控知识,希望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到身边的同学。

  在武汉大学任教的伊拉克人阿部在武汉读书、工作、安家已经14年了。疫情发生后,阿部和家人取消了回家吃团年饭、拜年等活动,一家三口一直在家里自我防护。

  “我们在家看新闻、影视剧,每天在家消毒、锻炼,指导孩子学习、陪孩子玩,生活很充实。我在伊拉克的家人也询问我是否还好,我说你们不要担忧,我这里一切都好。”阿部说,“我相信中国会很快解决疫情问题的,中国政府有这个能力,我不会离开武汉的”。

  “远方的亲人请放心,我在这里很安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对中国人民和政府很快打赢疫战这一局势充满信心。”安徽师范大学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沙希德在镜头前说。

  在校园封闭管理前,沙希德走上街头,和朋友一起拍下了芜湖市的市景和市民的生活状态,加上官方媒体的新闻素材,做成了一个视频短片,向远在巴基斯坦的家人、朋友报平安。

  对来自日本的上海大学2018级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AYAKA TAKEDA来说,2020年的春节,似乎与以往的春节都不大一样——本是家人团聚,喜迎节日的日子,却因为新型肺炎使得大家什么也做不了,“但我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团结,医生们‘逆行’的身影让我印象深刻。很多民众都捐款、捐物,整个中国都在齐心协力。”AYAKA TAKEDA表示,身为大学生应该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信谣不传谣,听从学校安排,不要过度恐慌也不能不重视,戴好符合标准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

  来自牙买加的复旦大学201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生阿黛尔在疫情期间,不仅自己坚持在宿舍锻炼身体,还录制了宿舍室内健身小视频,宣传坚持不出门,积极配合防疫工作;春节期间,来自中南大学越南籍的留学生黎氏香本打算一览中国壮丽山河。疫情爆发后,她响应号召,“我选择当一名‘宅女’,因为我不想给我爱的中国添麻烦”……

  来自尼日利亚的安东,是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由于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安东需要隔离观察14天。起初,安东并不是很理解也有一些担忧,但很快地,留管老师和医护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打消了他的疑虑。两周后,安东顺利解除隔离。

  “在隔离期间,我感受到了学校很多人的帮助和照料。这14天里,我几乎感觉不到自己是在隔离。我要感谢武汉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中国是一个非常强大且有执行力的国家,尽一切可能采取措施去保护国民以及居住在这个国家的人们。”安东说。

  憧憬未来,正在中南大学攻读文化产业学博士学位的黎氏香,描述了一幅春来大地的动人场景:

  “不久之后,疫情会被英雄的中国人民击败,滔滔江水依旧连绵不绝,武大的樱花树下依旧游人如织,粉红色的花瓣洒满我们的肩头,我们再次站在黄鹤楼上眺望长江。中国,全世界都在为你加油,期待春暖花开时我们在中国重逢。”

  她说,“中国,你不孤单”!

  (统稿:本报记者 梁丹 董鲁皖龙;采写:神州学人编辑部)

  作者:梁丹 董鲁皖龙

想了解2020国际学校招生动态?点击(这里)了解新浪2020国际学校在线招生咨询会详情!国际教育大咖线上支招升学择校难题,干货满满!

择校展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