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书目新闻 > 正文

2005:有多少好书可以期待

http://www.sina.com.cn 2005/01/14 10:23  日照日报

  梁小民:通俗,但不能庸俗

  当下,大家普遍担忧的是,我们民族的阅读习惯在消退,一个重要标志是每人平均买的书和看的书在下降。应该说,这是一个转型的时代,也是一个浮躁的时代。社会上的诱惑多,让人坐下来看书确实不容易。但是,我们的民族要发展,还是需要更多的人热爱学习,多看书,因此,我们在出书时就要力求把学术性与通俗性结合起来,把一些有思想的东西用
2005:有多少好书可以期待
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大家喜欢读。比如说,过去我们的一些专家写的通史,很少有人看得下去,但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等书就很好看。经济学类的书也一样,一些很专的书大家看不下去,但是一些通俗的书,读者就喜欢读。国外也是这样,通俗的书,市场都比较好。我想,在2005年,这种趋势会继续下去:通俗、趣味的书仍然会深受读者喜欢,它将成为出版界的重点。

  我有两点希望:一是通俗但不能庸俗。书要写得越来越好,内容要越来越吸引人。二是还需要有人写一些严肃类的书,否则中国的学术水平会下降,需要一些出版社资助这些书的出版。如200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编的“经济学系列学术著作”。

  从我自己来说,我写的还是通俗性的比较多,2005年比较重头的书有两本:一本是《写给企业家的经济学》,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已经在2004年的《中国经济时报》上连载了,这本书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比较通俗、有趣的方法介绍管理经济学,这是我这几年在全国7个学校讲管理经济学的一个总结,并且我在给EMBA讲课时这些内容受到学员的欢迎。这本书目前正在修改,争取做到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能为企业家所喜欢。这些文章发表时,也有不少读者打来电话,反响不错。

  另一本是“小民经济观察系列”之中的一本,主要是把经济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进行点评,内容主要是我在许多报纸开的专栏文章。这个系列,我想每年都出一本。它可以作为改革史的一个参考资料,因为其中涉及新近发生的大小经济事件。我计划,前一本书将在今年夏天出版,后一本书想在今年年底出版。另一个想法是把以前由三联书店出版的《宏观经济学纵横谈》,增加内容,重新修改出版。2004年出版的《话经济学人》,反响不小,我将会继续写下去,《读经济学书》也会继续写下去,另外还想出一本《再读、再写》。

  梁小民: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新近作品:《黑板上的经济学》、《话经济学人》。

  徐小斌:变化才是鲜活的

  由我的作品《德龄公主》改编成的电视剧,将在2005年4月面世。目前我的新作品也在筹备中,虽然还不能确定出版时间,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一过程会比《德龄公主》短。作品是战国题材的小说,主题是信陵君“窃符救赵”,情节十分曲折。它是一种新样式的小说,可以说更偏向正史,更确切地说,是以正史为背景。在作品中,历史人物处于表层,他们构成一个故事,在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战乱背景下展开。

  筹备过程中,我读了一些战国方面的史料,发现那个时期是中国历史相当繁荣的一段,而且思想十分活跃,我越来越觉得,现代人做的很多事情,包括自以为是原创性的东西,在古人那里都已经做过了。这段时间特意读了《战国策》和《离骚》,还有《诗经》,目前新作已经开始动笔,也有影视公司来约稿。

  从《羽蛇》到《德龄公主》以及下一部作品,我的写作风格转变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从不给自己定位,写作本身是心灵自由的外部体现,所以不大好用规定去束缚,比如《羽蛇》,它的语境使我一下笔就自然而然地用那种神秘的话语方式来表达,但《德龄公主》这种古代题材,一下笔就觉得“有一种明清话本”的味道,但是这次的新作品,我不大想写成《德龄公主》的题材,而是想换一个角度来写:这次文字的表述和整个的故事有冲突,体现一种内在张力的效果。可以说,文字的表述和内容承载的东西是不同的。

  对于历史类小说的创作,我认为,应在读史料上下功夫,将它们化解。准传记是没什么意思的,如果将史料融在一起,加入一些故事,效果会好些,当然不允许出历史硬伤。其中的一些情节是可以改造的,人物命运、人物性格的再塑造属于小说家重塑再创造的过程。正如我在《德龄公主》中写的:“一半是艺术,一半是历史,时间总是把历史变成童话。”

  以前,我曾经说过:“我们从教科书上所获得的历史人物形象,存在着误读。”对于同类历史题材作品,“误读”是很普遍的。像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三个人眼里看同一段故事,却有着三种截然不同的表述,“每个人眼里都有自己的历史”。

  今后我写作的关注点并不固定,这一时期喜欢创作历史类小说,很可能下一阶段我会写一个完全不同于古代的现代作品。只有变化才是流动、鲜活的,如果我的关注点一成不变,那么创作离僵死的状态恐怕也不会远。我觉得,应该敢于不断地改变自己、颠覆自己。

  徐小斌: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新近作品有:中篇小说《双鱼星座》、长篇小说《羽蛇》、《德龄公主》。

  成君忆:我要换一个角度写经管

  我的《水煮三国》推出以后,跟风之作就不下30余种,如《麻辣三国》、《诸葛亮日记》、《宋江日记》等。《孙悟空是个好员工》一书也有很多人跟风模仿。应该说,戏说名著之风不是自我而起,但戏说进入经管领域是因我而起。

  对于《水煮三国》和《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引起的新的戏说热潮,很多人对我有误解,把我说成是戏说名著的罪魁祸首,觉得我很不正经,叛逆而不负责任。实际上,很多人没有看懂我的书。在诸多的网络和报刊的评论文章中真正到位的没有一个。

  前几天,我和六小龄童见面时有过一次长时间的沟通,他对于我写的《孙悟空是个好员工》评价很高,而此前,他对于戏说《西游记》的各种作品包括电影《大话西游》都很反感。他说,我是把《西游记》真正看懂的人,我所理解的《西游记》和孙悟空,对于他的创作很有帮助。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2004年,对于这些蜂拥而来的跟风作品,我觉得这些书普遍缺少原创思想,只是出于其他目的,与我的创作似是而非。对此,我一方面觉得冤枉,另一方面又对这个结果深感自责。我在追求一种表达方式的同时,弄得大家在不经意中都在糟蹋名著。

  不管是贬是褒,读者对于《水煮三国》和《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如此感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类作品中有很多人文的东西,现在,很多企业管理方面的著作都缺乏文化的根基,却更重视理论、技术和工具这方面的内容。

  在2005年,我的写作计划依旧关注的是经管类的话题,不过要换一个角度。现在,中国管理学的著作很缺乏,很多著作只是似是而非的一个框架,我觉得现在的企业老板和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都需要找一个出路。可以说,企业越大,漏洞也越大,老板内心对失败的恐惧越大,表面风光的背后隐含着无尽的焦虑。同时,员工为什么来工作?为什么要跟某个老板干活?如何与同事相互帮助、相互依赖?这些问题在社会生活中似乎都没有理清楚,很多人急功近利、自以为是,像无头苍蝇一样。所以,我在2005年将要出版的书,会关注职场生活中人的健康成长以及企业的健康发展问题,我会采用一种寓言体的方法写作,这样不会伤害到任何人。而且,我不会站在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职工的任何一边。在这部书中,我对一些所谓的理论和别有用心的故事做了新的澄清。至于是否把戏说名著引入书中,现在还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接下来的3个月,我准备马上开始安心创作,不接电话,停止外出。

  成君忆:亚太人力资源研究协会副秘书长、资深企业管理顾问。新近作品有:经管类畅销书《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汪中求:继续走“细节”的路

  2004年,我的《细节决定成败》发行量接近一百万册,出版界把2004年称为“细节年”,这本书这么畅销是我没有料到的。

  现在社会的问题是偏于浮躁,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做事不太严谨,做不透,不到位,简单的事做不好,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做大事的,言必称“战略”———这些看似高远,实际空洞,对社会有害。我写细节这本书不是一本茶余饭后之作,不是文人的无病呻吟和无的放矢。我用心良苦,只是想给大家一个提醒,说穿了,是老子“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一份读后感。至于它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因为我在合适的时候提出了合适的命题,有人评价说:“这本书像一根银针扎在中国浮躁的穴位上。”

  可以说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写书让我本身误入“白虎堂”。书出版以后我开始在全国各地讲学,讲的就是“细节管理学”,到2005年的3月份之前我的讲课已经全部安排满了,之后,还有170家的预约。这本书之后,我的主要精力转变到细节管理的研究上了。我自己在北京和深圳的两家公司交给了我手下的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可以说,由此书开始,我向学者转型,今后不会在商界待太久。

  我曾经给有关部门上书,希望在中国确定一个“细节日”,让人们有时间集中起来对于“细节“进行反思。这个提议暂时没有得到响应,但我并不失望,我的书和讲课的光盘卖得很好,说明我的这种想法还是有价值的。

  我的下一部书还是关注细节管理,目前这本书的书稿已经写成。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的是注重细节的意义,那下一本书应该是《细节决定成败》的操作版,重点分析该怎么做,对一些理论问题做一些反馈。

  之所以没有选择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卖得最火爆的时候,推出下一本书,还是有一些考虑的,我希望自己的书能够更负责任,否则对于社会是个伤害。我会在春节后出版这本书。

  对于之后出版的跟风书,我只是想说,我希望大家要用心去写,从学术的角度入手,使细节管理更加丰富、完美,照猫画虎就没有意思了。

  汪中求:长期就职于企划管理部门,关注“管理中的细节”。新近作品: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营销人的自我营销》。

  王海鸰:还原婚姻的自由本质

  今年我的新作品《新结婚时代》将会完成,先推出剧本,同期出版小说。作品主要描述“错位的婚姻状态”,有这样几条主线:60多岁的教授和30岁的保姆,大学生女儿和一个没文凭的男子,儿子和一个比他大的怀过孕的女子之间发生的婚恋故事。我希望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婚姻是个性化的。

  对于婚姻家庭题材,作家一辈子也写不完,这一题材展示出的世界千姿百态。我多次说过,我笔下的作品也只是反映这一主题的“冰山一角”。但是我的关注点与现在婚姻生活的主流状态密不可分,包括经济改革带来的思想的发展。现今我们对别人的婚姻选择越来越理解,并且表示宽容。这次的《新结婚时代》旨在“还原婚姻的本质”,即两个人过日子本来是自己的事,是自由的,是一种生活习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我们探讨婚姻的大环境也变得宽容,真正理想的状态是达到“我自己过日子”的境界,达到法律上允许的“婚姻自由”。《中国式离婚》之后,我关注的视角将转向“结婚”,所以作品的主调比较温馨、欢快,不会太沉重。当然文字背后的主题绝不仅仅于此。婚姻,有离也有结,它的多样的表现形态给了作家宽广的创作空间。可喜的是,相对过去,现在人们讨论婚姻的大环境已经宽松许多,对婚姻的私有性呈现相当程度的理解。

  另外,在2005年,我的小说《大校的女儿》将拍成电视剧,还有一部以前的话剧《洗礼》面向市场重新创作。它描写了’98抗洪抢险斗争中的一个侧面,剧中塑造了三代军人的艺术形象。从改革开放以后现实生活的变化导致夫妻、父子之间因价值观念的差异产生的感情纠葛和“代沟”,描写了他们人生道路的曲折、困惑和斗争,包括自我斗争。这次不同于以前只在部队内部演出,相信大家很快能看到这部很好看的作品。

  王海鸰:著名作家兼编剧。新近作品有:小说《牵手》、《不嫁则已》、《大校的女儿》、《中国式离婚》,话剧《洗礼》。 (记者 桂杰、肖云祥、实习生 林静 采访整理)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MP3 手机 相机
 
服饰 首饰 护肤

旅游 电脑 礼品

精品折扣一拍网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 分类信息 立の本环保电池出租店今年哪些项目最赚钱? 05年赚大钱的新财路
·高血压人要“解放”! ·科学战胜痛风顽疾! ·开麦当劳式美式快餐店 ·疤痕疙瘩、痤疮一扫
·新法巧治肝病、皮肤癣! ·让湿疣疱疹不再复发! ·迎春节快开花坊专卖店 ·最新的医药健康资讯
·火爆时尚充气千斤顶! ·小本创业的黄金项目! ·哇!电池出租年利百万 ·高血压——全新突破!
·根治胃肠病、失眠抑郁! ·投资壹万年利十五万! ·开唐林香烧鸡烤鸭店 ·让病毒疣疱疹不再复发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989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