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存之惑:与足球有关的事

那晚,我忽然觉出了世界杯赛事带给人除了体育之外的意义。

2014世界杯决赛当晚,我在米兰。

我从来不是一个球迷,我也从来没有完整的看完一场球赛,因为不懂赛场规矩,也不懂球星的新闻和绯闻。

今年的世界杯,国内好友都纷纷半夜起床看球,微信圈里涌动的全是观球的心情。人在英国,不用倒时差,不看球,说不过去。

陆陆续续的看,关注一下赛事状况,也把哪个国家牛队,和哪个知名的球星对上号,算是恶补足球知识。

赛事一路继续,我仍然是个不狂热的门外汉。

德国和德国队

7月4号,德国队赢了法国队晋级四强的那晚,我刚好在慕尼黑。算是撞上的庆祝。

德国鲜啤是我这辈子喝到的最好喝的啤酒,在德国也把我前30年的酒都喝回来了, 因为啤酒杯硕大如桶,而我平素不太喝酒,充其量也就在英国夏天喝喝cider (一种水果啤酒)。德国食物生猛的份量和便宜的价钱,也让我瞠目结舌。德国城市的现代和古典,科技之发达,德国人处事之严谨和精细,让我大开眼界。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会这么深这么快的喜欢上这个国家。慕尼黑热闹的酒肆,法兰克福的晚风,还有河边热闹的铁人三项比赛,都让我对这个国家一见倾心,也顺理成章的成了德国队粉丝。

随后的几天,我在海德堡的山上度过。这个千年古城,因为大学,和古堡,还有我工作之余休憩的心情,具有特别的意义。再次要说的说德国便宜的物价,山顶4星级复古酒店,房间窗户可看到对面青山如碧,95欧元一晚。不喜欢德国,没有理由。

明星和路人

接下来的意大利之行并没有带给我如期的愉快,因为工作和奔波,还有和明星同行。

她是小有名气的明星,我是颇有个性的海外漂流者,媒体自由人。做媒体有个不太好的副作用,是让你对一切表面风光和人物头衔持有怀疑态度,也因而对不熟识的人产生距离感。我对一个人的判断,仅仅会建立在我跟本人沟通的基础上,任何光环和身份都不能让我轻易信服。而因为在迅猛的商业形式下,各类大小媒体开始充当的给市场跑腿的角色,我因而也对任何通过宣传塑造出来的名人,没有任何的崇拜,除非我真正了解这个人。

做媒体也给来你无形的胆量,你可以质疑、对话任何人。 或许,这个胆量也来自海外的历练,脱离了国内的等级制度束缚,国外上流对等级制度也根本与我无关,我们是超越等级和制度的“自由人”。

她在国内习惯了身边人讨好,围绕她转。可惜,我不是。她说话开始拽起来。这更让我反感,一路开始冷漠。

朋友托付我照顾她。而她的欧洲之旅也仅仅想购物,而对意大利的美景视而不见。这更让我崩溃。到米兰的时候,我们基本无话。

想想人家也是,整年整年的工作,档期满满,好不容易来欧洲购物,也是理所当然。但是,无可避免的,3个人的旅行,因为目标不同,变得很尴尬。

米兰决赛

世界杯决赛当晚,我们在米兰。一起看球吧。4年一次,难得遇上。

我们在餐厅吃饭的时候,球赛已经开始了。把手机靠在烛台旁边,且来观看,服务生也来凑热闹。我和她,气氛开始缓和。

上半场结束的时候,饭也吃完了,我们继续回酒店看球。

她开始问问要不要喝茶。还是没有进球,估计得等点球大战了。

赛场冷清的空档,我们开始搭话,谈论德国球星,意大利男人,还有我在读的心理学专业。

我也终于不再顾忌,爆发出招牌式的爽朗大笑。她也乐了。

进球了。

德国队毫无悬念的赢了。

我们在意大利一起看完了2014世界杯决赛。而这也是我看的第一场世界杯决赛。

一起看球的3人,彼此毫无关联,不过因为一场旅行凑在了一起,

当晚约好了一起看决赛的还有我6年前的同事。6年间,大家结婚,生子,出国,改行,升迁,每个人的变化都不尽相同,也没有再见面。因为看球,大家忽然在微信上热闹的攀谈起来了。

那晚,我忽然觉出了世界杯赛事带给人除了体育之外的意义。有一桩全球性的事件,把所有人的热情都聚焦在一起,为之兴奋,为之欢快,或为之沮丧,所有人的情绪都连接在一起,共鸣,共震,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

(责编:路西)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